聊齋志異商三官文言文翻譯 聊齋志異商三官人物形象賞析
文言文
故諸葛城有商士禹者,士人也,以醉謔忤邑豪,豪嗾家奴亂捶之,舁歸而死。禹二子,長曰臣,次曰禮。一女曰三官。三官年十六,出閣有期,以父故不果。兩兄出訟,終歲不得結(jié)。婿家遣人參母,請從權(quán)畢姻事,母將許之。女進(jìn)曰:“焉有父尸未寒而行吉禮?彼獨(dú)無父母乎?”婿家聞之。漸而止。無何,兩兄訟不得直,負(fù)屈歸,舉家悲憤。兄弟謀留父尸,張?jiān)僭A之本。三官曰:“人被殺而不理,時事可知矣。天將為汝兄弟專生一閻羅包老耶?骨骸暴露,于心何忍矣。”二兄服其言,乃葬父。葬已,三官夜遁,不知所往。母慚怍,惟恐婿家知,不敢告族黨,但囑二子冥冥偵察之。幾半年杳不可尋。
會豪誕辰,招優(yōu)為戲,優(yōu)人孫淳攜二弟子往執(zhí)投。其一王成姿容平等,而音詞清徹,群贊賞焉。其一李玉貌韶秀如好女,呼令歌,辭以不稔,強(qiáng)之,所度曲半雜兒女俚謠,合座為之鼓掌。孫大慚,白主人:“此子從學(xué)未久,只解行觴耳,幸勿罪責(zé)。”即命行酒。玉往來給奉,善覷主人意向,豪悅之。酒闌人散,留與同寢,玉代豪拂榻解履,殷勤周至。醉語狎之,但有展笑,豪惑益甚。盡遣諸仆去,獨(dú)留玉。玉伺諸仆去,闔扉下楗焉。諸仆就別室飲。
移時,聞廳事中格格有聲,一仆往覘之,見室內(nèi)冥黑,寂不聞聲。行將旋踵,忽有響聲甚厲,如懸重物而斷其索。亟問之,并無應(yīng)者。呼眾排闔入,則主人身首兩斷;玉自經(jīng)死,繩絕墮地上,梁間頸際,殘綆儼然。眾大駭,傳告內(nèi)闥,群集莫解。眾移玉尸于庭,覺其襪履虛若無足。解之則素舄如鉤,蓋女子也。益駭。呼孫淳詰之,淳駭極,不知所對,但云:“玉月前投作弟子,愿從壽主人,實(shí)不知從來。”以其服兇,疑是商家刺客。誓以二人邏守之。女貌如生,撫之肢體溫軟,二人竊謀淫之。一人抱尸轉(zhuǎn)側(cè),方將緩其結(jié)束,忽腦如物擊,口血暴注,頃刻已死。其一大驚告眾,眾敬若神明焉,且以告郡。郡官問臣及禮,并言:“不知;但妹亡去已半載矣。”俾往驗(yàn)視,果三官。官奇之,判二兄領(lǐng)葬,敕豪家勿仇。
異史氏曰:“家有女豫讓而不知,則兄之為丈夫者可知矣。然三官之為人,即蕭蕭易水,亦將羞而不流,況碌碌與世浮沉者耶!愿天下閨中人,買絲繡之,其功德當(dāng)不減于奉壯繆也。”
翻譯
諸葛城有一個叫商士禹的讀書人,因酒醉后開玩笑,觸犯了本縣一個富豪,被富豪指使家奴毆打了一頓,剛抬回家中就死了。商士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商臣,二兒子叫商禮,還有一個女兒叫商三官,才十六歲。本來三官馬上就要出嫁了,現(xiàn)在因父親去世,把婚事給耽擱了。她的兩個哥哥去告狀打官司,打了一年也沒打出個結(jié)果來。三官的婆家便派人拜見她母親,商量著請女家遷就一下,將三官盡快從簡嫁過去,母親也準(zhǔn)備答應(yīng)。三官知道后,就去見母親說:“哪里有父親尸骨未寒就辦喜事的道理?難道他家就沒有父母嗎?”婆家聽了這話,很慚愧,就打消了原來的念頭。
不久,三官的兩個哥哥沒打贏官司,含冤負(fù)屈地返回家來,全家人悲憤不堪。商臣、商禮還打算保留住父親的尸體,以便作為日后再上告的證據(jù)。三官勸阻說:“人被殺死了,官府卻不受理,可知這是什么世道了!難道老天會專為你們倆生一個閻羅包公嗎?讓父親的尸骨長久暴露在外,于心何忍呢?”兩個哥哥覺得妹妹的話有理,只得將父親埋葬了。
喪事辦完,三官突然在一夜失蹤了,誰也不知她去了哪里。她母親又著急、又害怕,唯恐她婆家知道,也不敢告訴親戚鄰居,只是囑咐兩個兒子暗暗訪查她的蹤跡。將近半年,三官仍然不見人影。
一次,打死商士禹的那個富豪正趕上壽辰,叫了幾個戲子來演戲慶壽。戲子領(lǐng)頭的叫孫淳,帶著兩個徒弟。一個叫王成,姿色平平,但唱得清脆動聽,大家紛紛叫好。另一個叫李玉,相貌秀麗溫雅,像個漂亮的女子。有客人叫他唱歌,他推辭說不會;再三要他唱,他才唱了些摻雜著本地歌謠的土腔土調(diào),客人們哄堂大笑,亂糟糟地鼓起掌來。孫淳非常羞慚,稟告主人說:“我這弟子跟我學(xué)藝不久,還不能唱,只能做些斟斟酒之類的事,請不要見怪!”便命李玉斟酒。李玉往來伺候,很會看主人的意思給客人斟酒,富豪大為高興。等酒席撤下、客人散去后,便留住李玉,要和他同床共枕。李玉替富豪掃了床,又替他脫了鞋子,殷勤侍奉。富豪大醉中,不斷說些挑逗的話,他也只是微微地笑著。富豪更加神魂顛倒,把仆人們?nèi)口s走,只留下李玉。李玉見仆人們都走了,便關(guān)上門,插上門閂。仆人們也都到別的屋子里喝酒去了。
不一會兒,有個仆人聽見富豪臥室內(nèi)傳出一陣奇怪的格格聲,忙過去往屋里偷偷地看了看,見屋內(nèi)漆黑一團(tuán),無聲無息。心想沒什么事,剛轉(zhuǎn)過身來要走開,忽聽屋星“呯”的一聲大響,像是懸掛著的重東西斷了繩子掉到地上發(fā)出的聲音。仆人急忙向屋里問了兩聲,靜靜地沒一點(diǎn)回答。仆人急叫眾人撞開門沖進(jìn)去,只見主人的腦袋已和身子分了家,李玉也自已吊死了。因吊著他的繩子斷了,所以尸體掉到了地上,房梁上還殘留著一截繩子頭。眾人大驚失色,急忙通知富豪家里人。大家都聚集到一起,誰也猜不透是怎么一回事。眾人把李玉的尸體搬到院子里,一抬起來后,覺得他鞋襪內(nèi)空空的,像沒有腳一樣。脫下鞋一看,只見一彎小腳,才知李玉原來是個女子!大家更加驚駭,叫過孫淳來,仔細(xì)盤問。孫淳早已嚇得魂不附體,不知說什么才好,只是說:“李玉一個月前才投奔我做弟子,這次他自愿跟來給主人慶壽,我實(shí)在不知他是從哪來的!”眾人見李玉身穿喪服,懷疑她是商家的刺客,便命兩個人暫且看守住尸體,好去官府上告。女子雖然死了,面貌仍然栩栩如生,用手一摸,身上還是溫暖的。這兩個看守的人動了邪念,商量著要奸尸。其中一人抱起尸體,正轉(zhuǎn)動著想解開她的衣服,忽然腦后像被什么東西猛砸了一下,嘴一張,鮮血狂噴,片刻就一命嗚呼了!另一人大驚,急忙告訴了眾人。眾人聽了又驚又懼,不由得把李玉的尸體看作是神明一般。
富豪家告到郡里后,郡守便將商臣、商禮拘了去審訊。二人只是說:“我們不知道這事。妹妹逃走后,到現(xiàn)在已半年不見人了!”郡守便帶了他們二人去驗(yàn)尸,死者果然是商三官!郡守很感驚奇,便判決商臣、商禮將妹妹的尸體領(lǐng)回埋葬,并敕令富豪家此后不得跟商家為仇。
異史氏說:家有女豫讓卻不知道,這兩兄弟真是愧為大丈夫。而三官的為人,就是荊軻再世恐怕也會自慚不如,何況是世上那些庸庸碌碌之輩呢!愿天下閨中的女子,買來絲線繡出三官的模樣,那么她們的功德則不遜于供奉關(guān)帝啊!
注釋
[1]故諸葛城:據(jù)作者寫同一故事的俚曲《寒森曲》,謂是“山東濟(jì)南府新泰縣諸葛村”。然此稱“故”諸葛城,疑指山東諸城縣舊治。諸城原為春秋時魯國諸邑,夏商時葛伯始居于此,其后裔支分,因稱諸葛。
[2]醉謔:醉后戲言。
[3]出閣:原指公主出嫁,后通指女子出嫁。
[4]參母:拜見三官之母。
[5]從權(quán):根據(jù)非常情況,變通行事。舊時父喪未滿三年,子女不能成婚。婿家欲提前畢姻事,故曰“從權(quán)”。
[6]吉禮:指婚禮。者:據(jù)二十四卷抄本補(bǔ)。
[7]張?jiān)僭A之本:作為再次向?qū)m府申訴的憑托。預(yù)為將來行事作準(zhǔn)備,叫“張本”。
[8]閻羅包老:指宋代包拯。包拯,字希仁,宋合肥人。官至樞密副使。知開封府時,嚴(yán)明廉正,時諺有云:“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意謂包拯像閻王那樣鐵面無私。見《宋史》列傳七十五。
[9]冥冥:暗地里。
[10]優(yōu):優(yōu)伶,即下文“優(yōu)人”;舊時對樂舞、百戲從業(yè)藝人的通稱。
[11]平等:平常,一般。
[12]韶秀:美好秀麗。好女:美女。
[13]稔:熟悉。
[14]所度曲:這里指所唱曲。創(chuàng)制曲詞或按譜歌曲,通稱度曲。俚謠:民間的通俗歌謠。
[15]行觴:即“行酒”,為客人依次斟酒。
[16]展笑:微笑;展顏為笑。
[17]楗:門閂。
[18]廳事:正廳。古代官員辦公聽訟的正房叫聽事;后來私家堂屋也稱聽事,通常寫作“廳事”。
[19]旋踵:回步,轉(zhuǎn)身。
[20]排闔:打開關(guān)閉的房門。
[21]墮:據(jù)二十四卷抄本,原作“隨”。
[22]內(nèi)闥:內(nèi)宅,指內(nèi)眷。
[23]素舄:服喪者所穿白鞋。
[24]服兇:指穿有白鞋之類喪服。
[25]緩其結(jié)束:解開她衣服上的帶結(jié)。
[26]敕:訓(xùn)誡。
[27]女豫讓:女刺客,指商三官。豫讓,戰(zhàn)國普人,事智伯。智伯被趙襄子聯(lián)合韓、魏所滅,豫讓“漆身為厲,吞炭為啞”,自毀形貌為智伯報仇。未果,遂伏劍自殺。見《史記·刺客列傳》。
[28]蕭蕭易水:戰(zhàn)國末,荊軻為燕太子丹行刺秦王。臨行,太子丹祖送易水上,荊軻因作歌示志,曰:“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及擊秦王不中,被殺。見《戰(zhàn)國策·燕策》、《史記·刺客列傳》。此云“易水羞而不流”,是說荊軻與商三宮相較,也將自愧不如。
[29]碌碌與世浮沉者:指庸懦無為之輩。碌碌,平庸無能。與世浮沉,指隨波逐流、無所作為的消極態(tài)度。
[30]買絲繡之:意謂繡制商三官之像,供奉起來,以示敬仰。
[31]壯繆(móu 牟):即關(guān)羽;蜀漢后主景耀三年追封為壯繆侯。封建時代稱關(guān)羽為“關(guān)圣”,立祠祀奉,頌其忠烈;明清兩代尤盛。
人物形象賞析
商三官,是清代作家蒲松齡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中一篇同名作品的女主人公。
商氏家住諸葛城,父親商士禹,是個讀書人。三官十六歲,家里為她擇定了夫婿,選好了出閣日期,只等著花轎一到,鞭炮一響,她便將開始自己的新生活。不料禍從天降。這天商士禹在外面多喝了幾盅, 酒醉多言,得罪了同邑的豪門望族,被地頭蛇嗾使家奴一頓毒打,待被送回家時已經(jīng)咽了氣。三官的兩位哥哥不服氣,便雙雙出門去找官府告狀;三官自己呢,出嫁的事也便擱下了。
過了些日子,三官的婿家有點(diǎn)等不及了,便找了個說客來見三官的母親,勸說把三官的婚事權(quán)且辦了再說。來人自有三寸不爛舌,把個三官母親幾乎說動了。哪知三官聞?wù)f此事,大不高興,道: “豈有亡父尸骨未寒便舉行婚禮的規(guī)矩?難道他們就沒有爹娘?”一席話傳到婿家,男方不免感到羞愧,便不再提此事了。
三官的兩個哥哥出去告狀,奔走了年余,終無結(jié)果,回來便商量將父親的尸首再存放一陣,以作再次告官的資本。三官卻不答應(yīng),認(rèn)為人被殘殺而衙門卻不受理冤狀,這世道的面目也可以知道了。哥哥們難道以為老天還會專門為你們再生出一位閻羅包公不成?父親骨骸暴露,做兒女的于心何忍!兩位哥哥見她說的有理,便商量著葬了他們可憐的父親。
三官雖是個女子,卻性情剛烈。待葬畢亡父,她便連夜離開了家,伺機(jī)尋找豪門中人,為父報仇。半年間她不與家人通音訊,浪跡江湖,最后在一個小戲班里謀了個差事,女扮男裝,化名李玉,等待著手刃仇人的那一天。
那位豪門貴人作壽,請來三官所在的那個班子助興,三官本不會唱戲,上臺不免被人喝倒彩。但她善解人意,到臺下來被使作行酒勸觴之人時,便把那貪婪的地頭蛇搞得神魂顛倒。酒闌人散,富豪執(zhí)意要留這位“李玉”同寢。待調(diào)笑夠了,遣去眾仆,這位貴人的末日也便到了——商三官以牙還牙,將他身首兩斷。而自己,也以懸梁自盡來告慰九泉下屈死的亡父冤魂。待到豪門的仆人移尸時發(fā)現(xiàn)她的一雙三寸金蓮,才知道那么迅速果斷地置他們的主人于死地的,竟是一個女流之輩!
商三官的形象不同于以往文學(xué)作品中出現(xiàn)的大多數(shù)閨秀人物。殘酷的現(xiàn)實(shí)使這位年僅十六歲的少女失去了如夢的青春,當(dāng)她從她的兩位哥哥告狀無門的經(jīng)歷中悟出“人被殺而不理,時事可知矣”時,她的全部理想便寄托到了靠自己的力量復(fù)仇上。為此她不惜對富豪以身相許。而最終令人震驚的是這位少女竟然也用了相當(dāng)殘忍的手段殺死了她的仇人。盡管蒲松齡在小說末尾用富有詩意的筆調(diào)贊頌他的女主人公: “即蕭蕭易水,亦將羞而不流,況碌碌與世浮沉者耶!”并勸天下的閨中人“買絲繡之”,今天我們讀到商三官的結(jié)局,卻不能不為之扼腕嘆息:一個黑暗的時代竟會將天真無邪的少女也逼上忍無可忍、鋌而走險的道路。
然而商三官最終能夠手刃仇人,卻也不僅僅是外部強(qiáng)力壓迫引起反抗所致。小說中三官指責(zé)婿家在父喪期間求辦婚事之不合禮儀,以及對暴露父尸的不忍心之說,都說明了她的性格上雖有比一般閨秀女子剛烈的一面,內(nèi)心深處卻依然是傳統(tǒng)的貞孝觀念在做她生活的支柱。商三官最終并沒有以一個勝利者的面目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而是悲涼地自盡了,這一重重的人生句號也便劃出了她終生的信念。商三官作為一個中國女性文學(xué)形象在今天可以引發(fā)我們作比較深入的思考,大概就在于此。而在蒲松齡寫了這篇《商三官》之后,還有那么多的作家去著意塑造復(fù)仇女性的形象(比如描寫刺殺軍伐孫傳芳的電視劇《風(fēng)云女杰》,以及數(shù)不清的新派武俠小說中描寫的大大小小的女劍客),其值得探尋的背后含義,大概也在于此。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學(xué)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yīng)童子試曾連續(xù)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bǔ)博士弟子員外,以后屢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yīng)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bǔ)了個歲貢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dāng)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rèn)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