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冊寫作詩歌精選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初三上冊寫作詩歌篇一
1.課程標準
⑴誦讀古代詩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和情感。
⑵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
2.教材分析
古詩文篇目的學習要以課標推薦背誦的34首古詩詞為主。課外古詩詞二十首中有三首在課標內,分別是《觀刈麥》《南鄉子登京口北古亭有懷》《雁門太守行》
3.中招考點
幾年,河南省中招以課標推薦背誦的34首古詩詞曲為考查范圍,注重對寫景抒情類,愛國言志類作品的考查,試題以簡答題為主,題量為2道,總分值為4分。常考考點有:品味煉字,名句賞析,主旨情感,畫面描述等。
4.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早已對古典詩詞的學習不陌生了,但對于常考考點的答題技巧與答題格式很陌生。他們的學習往往是停留在記憶與背誦默寫上的,認為只要能背熟默寫對就可以了。實際上,由于對作品的理解不夠深入,在記憶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作品數量的增多而導致記憶的混亂,出錯率也比較高。
1.能說出重點詞語意思并能根據要求默寫詩句。能總結出“古詩文默寫”的答題方法。
2.能說出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能總結出古詩文閱讀考點“主旨情感”的答題方法。
3.能說出古詩文“品味煉字”的答題方法。
1. 針對目標1設計一個活動:能說出重點詞語意思并能根據要求默寫詩句。能總結出“古詩文默寫”的答題方法,并會運用這一方法,解決此類問題。用這一方法,解決此類問題。
2.針對目標1設計一個活動:反復誦讀,能說出詩歌大意及主旨,能總結出古詩文閱讀考點“主旨情感”的答題方法,并會運用這一方法,解決此類問題。
3.針對目標2設計一個活動:通過品味詩句中關鍵字的表達效果,能說出古詩文閱讀考點:“品味煉字”的答題方法,并會運用這一方法,解決此類問題。
四、教學過程:
略
初三上冊寫作詩歌篇二
1.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詩詞的興趣,引導學生初步反握欣賞詩詞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整體感知的能力。
2.了解五首詩詞所表現出的詩人情懷,學習詩詞中一些不同的表現手法,領會詩詞所具有的深厚的藝術表現力。
3.了解與這些詩詞有關的'文學常識。
1.整體把握和感知詩詞的方法
2.語感的培養和表現手法的學習
詩詞的考查重點以默寫為主,所以對于詩歌本身的分析可作簡要要求,以學生自主探索、查找資料為輔,檢查背誦為主。
二課時
第一課時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滁州西澗 約客
一、 預習
二、 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 朗讀感知
2. 作者作品簡介
杜甫作為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憂患的詩人,聽到“安史之亂”即將平定,不禁驚喜欲狂,沖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詩
3. 理解詩句
4. 了解內容
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主要寫作者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悅,收拾行裝還鄉。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欣喜若狂
作者的這種心情是通過哪些詞句表達出來的
明確:“忽傳、初聞、卻看、漫卷”表達了作者聽到勝利的喜訊后的感情的變化,從樂極流淚到歡快欲狂。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出自對人民的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從中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5. 小結
杜甫一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就那樣歡快,這決不僅是因為詩人從此可以結束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一,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因多年戰亂被平后,祖國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
三、 學習《滁州西澗》《約客》以學生為主
1. 朗讀詩歌
2. 作者簡介
3. 詩歌分析
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分析詩歌。
四、 課堂背誦指導與檢查
齊讀課文,背誦
第二課時 如夢令 菩薩蠻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背誦
二、 學習《如夢令》
1. 學生試分析賞讀
交流自己所得資料,整體把握李清照這一獨特的女詞人和這首詩的情感內容
2. 小結
這是一首小令,通過女主人與侍女的對話,反映出女主人對生活的細膩的關注與分析,表現了女主人關切生活,熱愛自然。
寫法上比較別致。“卻道”一句寫出了“卷簾人”觀察上的粗疏與感情上的淡漠,恰好襯托出女主人的細膩與情思的深婉。“應是”一句,用詞準確,又恰當地使用了借代與擬人兩種修辭手法,極富創造性。很好地表達了女主人的惜花之情。
三、 學習《書江西造口壁》
1. 作者簡介
2.朗讀
3.分析詩歌
上片從江水落筆寫懷舊之情,作者著眼于四十年前金兵入侵給人民造成的苦難,并由此而聯想到淪陷的中原長期未能收復,曲折地揭示了南宋王朝的無能,“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形象地表現了作者的這種心情。
下片即景抒情。“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感受深刻,構思新穎,這兩句說明,青山可以遮斷人的視線,但卻阻攔不住人們對中原的關懷與想念之情。末尾以鷓鴣的悲鳴反映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
四、 朗誦詩歌。
五、 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