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赴洛文言文翻譯|注釋|啟示
《蔡洪赴洛》選自《世說新語》。
文言文
蔡洪赴洛,洛中人問曰:"幕府初開,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賢俊于巖穴。君吳、楚之士,亡國之余,有何異才而應(yīng)斯舉?"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侖之山。大禹生于東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賢所出,何必常處。昔武王伐紂,遷頑民于洛邑,得無諸君是其苗裔乎?”
翻譯
蔡洪來到洛陽,洛陽當(dāng)?shù)氐娜藢λf:" 官署剛剛成立,百官都在招募下屬,在出身卑微的人當(dāng)中尋找英俊奇特的人才,在山野隱士中征俊杰。你是吳楚之地的讀書人,亡國之人,有什么特殊才能來參加征召呢?" 蔡洪回答:" 夜明珠不一定出產(chǎn)在黃河里;一手握不下的壁玉也不一定非要采自昆侖山中。大禹生在東夷,文王生在西羌。圣賢之士的誕生地,不必是一個固定的地方。從前武王討伐紂王,把商朝愚頑的百姓遷到了洛陽,莫非各位就是那些刁頑之民的后代嗎?"
注釋
1、異:奇異、特殊特別。異才:特別的才能。
2、盈:滿,滿滿的。盈握之璧:一手握不過來的美玉。
3、常:通常的、固定的。
4、何必常處:何必一定產(chǎn)生在固定的地方呢?
5、苗裔:后裔、后代。
6、得無諸君是其苗裔乎:莫非各位就是他們的子孫后代?
7、璧:圓形的玉
8、邑:城市、縣
9、蔡洪:字叔開,三國時吳人,吳亡入晉,有才名,著《孤奮論》。
11、仄陋:同" 側(cè)陋" ,指出身卑微。巖穴:山洞。古代隱士多住在山里,所以以巖穴指代隱士。
12、亡國之余:亡國的遺民。蔡洪為吳人,魏滅吳,所以這樣說。
13、夜光之珠:也叫隋侯珠。傳說隋侯出行,路上見到一條受傷的蛇,隋侯救了它,后來蛇銜明珠來報答他。
14、得無:莫非,大概。
15、于:從
啟示
英雄不問來處不問出身,也告誡人們不要有地域偏見。
人才不一定處于大富之家,人均平等,沒有貧賤之分,真正重要的只有自己本身的才華與光芒。一個人的能力,跟他的過去,出身,家境,沒有任何關(guān)系。
一個人的能力高低,和出身,家境,過往沒有任何關(guān)系,真正重要的還是這個人的才華與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