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作品分析
美國作家海勒*的代表作品,也是“黑色幽默”*文學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被稱為當代美國社會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一。這部小說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駐扎在地中海“皮亞諾沙”島的一支美國空軍飛行大隊的活動為題材,以夸張荒誕的情節(jié),諷刺了戰(zhàn)爭的荒謬悖理及美國空軍內(nèi)部的腐敗情形。這支空軍中隊的核心人物,一個是司令官卡司卡特上校;一個是謝斯考夫中尉,他靠一種天生的怪癖——神魂顛倒地喜愛閱兵式,而獲“軍事天才”的美稱,于是青云直上,終于當上了指揮全軍的中將司令官;一個是伙食管理員米洛,后來靠投機和詐騙的手段,成了一家跨國公司的大老板。他們互相勾結,形成了一個荒謬、丑惡、混亂、腐敗的統(tǒng)治集團。他們扼殺人的靈魂,摧殘人的個性,消滅人的自由意志。小說的主人公尤索林,是一個上尉轟炸員,在這樣的一種氣氛中,他屬于受人任意擺布的小人物,他生活的最高標準就是“活下去”;他也是這支空軍中最怕死的一個。他感覺周圍的人都想害死他。因此,大家認為他是瘋子。根據(jù)“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他可以免除飛行任務,但按此規(guī)定,必須由本人提出要求;而一個人能意識到飛行有危險,要求停飛,就證明他不是瘋子。他最后終于明白了這條軍規(guī)是個騙局,是無法逾越的障礙;而這個世界到處都是“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它象天羅地網(wǎng)一樣,統(tǒng)治著整個世界。他又感到整個世界都瘋了,最后不得不逃往瑞典。《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中寫的空軍中隊,實質上是暗寓著作者眼中戰(zhàn)后的美國社會。這里的人們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當權者是以部下的鮮血作為發(fā)跡、取樂的工具;鉆營者是以同胞的生命作為生財?shù)馁€注,弱肉強食取得了公開合法的地位。這部小說,人物較多,場面、事物不是為了構成一個符合客觀真實的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而是為了拼湊出早已存在于作家思想中的那幅虛構的、荒誕的“社會圖象”;它是一出瘋狂的喜劇。辛辣的諷刺、尖酸的挖苦,無窮盡的笑話、反語和夸張、變形、不真實的人物以及不可能的細節(jié),對于駭人聽聞事件的浪漫態(tài)度,與在區(qū)區(qū)小事面前的歇斯底里恐慌,這一切造成了這部小說的喜劇氣氛。通過追求各種奇特的表現(xiàn)方式,來表現(xiàn)荒誕的內(nèi)容。這正是“黑色幽默”的典型特征,也代表了六十年代美國小說的創(chuàng)作特點。而且對60年代以后的小說創(chuàng)作繼續(xù)產(chǎn)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