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雜詩翻譯(王維雜詩全文及賞析)
王維的《雜詩三首》,雜著三種憂傷的味道,卻因此流傳千古。
王維是唐代著名詩人,他不但有卓越的文學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畫家,還擅長音樂;他有著深湛的藝術修養,對自然美具有敏銳獨特而細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富有神韻,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現出深長悠遠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詩取景狀物,極有畫意,色彩映襯鮮明而優美,尤善于細致地表現自然界的光色和音響變化。例如“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青溪》)“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等詩,都有體物入微之作。因此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后人亦稱王維為詩佛。
王維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做出一番大事業,后因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念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營造了別墅和在終南山上,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其作品最主要的就是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精細傳神。
《雜詩三首》便是詩人隱居孟津時,安史之亂之后,詩人在孟津隱居多年,留下了的詩作,其中詠孟津的詩就達九首。這組詩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下面讓我們先來欣賞一下:
《雜詩三首》
其一
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其二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其三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王維的《雜詩三首》,雜著三種憂傷的味道,卻因此流傳千古。
第一種憂傷的味道,即是第一首詩,描寫了閨人懷遠以及盼望音書的心情。此乃游子復雜而微妙的家園之思,詩人久居京城,懷念故土,然懷歸不得而生鄉愁,連自己是否寄過家書都記不得了。此詩內涵豐厚,具有格外撼人心魄的魅力。
第二種憂傷的味道,即是第二首詩,描寫了游子思念家人的急切心情,向故鄉人詢問家中情形的話。其對于家園的斷腸之思,凝練于一個“問梅”的細節上。一種精神煎熬后的過望大喜,是一種久處孤獨后而急于消渴的情感沖動。
?第三種憂傷的味道,即是第三首詩,描寫了家中婦女給丈夫回信中的話,是問“梅”過后,承“梅”而發。“已見”“復聞”,不僅是動作的連續,也是程度的加深,是心愁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加劇的過程“寒梅”開過,“春草”又生,人生進入了鄉愁的季節,心愁如春草猛長。這種心理刻畫,非常獨特而微妙,骨子里都有一種孤獨情結,是一種渴望還鄉的期待。
《雜詩三首》是王維創作的組詩作品。雖然“雜”,但是這是一組抒寫男女別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絕句,暗含思念家鄉的情緒。三首詩寫出三種纏綿深婉之情,或直抒胸臆,或托物寄懷,都不事雕琢,因此流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