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十三章原文及翻譯_注釋
【原文】
子曰:“道不遠(yuǎn)人(1),人之為道而遠(yuǎn)人,不可以為道。《詩》云:‘伐柯,伐柯(2),其則不遠(yuǎn)。’執(zhí)柯以伐柯,睨(3)而視之,猶以為遠(yuǎn)。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違道不遠(yuǎn)(4),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5),所求乎子,以事父(6),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jǐn);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7)!”
【翻譯】
孔子說:“中庸之道不遠(yuǎn)離人。人去實(shí)行中庸之道卻遠(yuǎn)離了人,他就不是在實(shí)行中庸之道。《詩經(jīng)》上說:‘砍伐斧柄,砍伐斧柄,斧柄制作的方法就在手邊。’手握斧柄伐木制斧柄,斜著眼審度兩者,仍然覺得相差太遠(yuǎn)。所以,君子應(yīng)以對待人的方式治理人,直到他們改正為止。忠恕與道不遠(yuǎn),不愿施于己身的,也不要施與別人。君子所奉行的道有四條,我孔丘一條都做不到。對侍奉父親的兒子所要求的,我尚未做到;對侍奉國君的臣下所要求的,我尚未做到,對侍奉兄長的弟弟所要求的,我尚未做到;要求朋友做到的自己先做,我尚未做到。在日常德行的實(shí)施方面,在日常語言的慎重方面,我做得還不好,不敢不繼續(xù)努力,即使有做得完滿的地方也不敢把話說盡。言語要照顧到行為,行為要照顧到言語,君子怎么能不篤實(shí)忠厚呢?”
【注釋】
(1)遠(yuǎn):遠(yuǎn)離。
(2)伐:砍削。柯:斧柄。
(3)睨(nì):斜眼看人。
(4)違:離開。
(5)丘未能一焉:我一件也沒有做到。丘,孔子的名。此夫子自稱。
(6)事:事奉。
(7)慥(zào)慥:忠厚老實(shí)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