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的成本-視野
日本太陽公司有一個很有名的會議成本公式:會議成本=每小時平均工資的3倍×2×開會人數×會議時間(小時)。平均工資乘以3,是因為勞動產值是平均工資的3倍,乘以2是因為參加會議要中斷經常性的工作。因此,參加會議的人越多,成本越高。如果開會的效率再不高,會議上經常扯閑話,對管理資源的浪費就更無法計算。
更為嚴重的是,開會勢必會在某種程度破壞既有的規則。企業管理沒有規則可言,工作亦無秩序可循,亂象由此而生。經常開會容易形成“事事靠會議解決”的習慣,流程、職責、制度便會松弛。于是,制度規定對自己有用的便堅持,不利于自己的便尋找借口逃脫懲罰。會議太多,組織的驅動便不再由職責、流程、制度來驅動,而變成單純靠會議、靠人驅動,人走事停,人亡政息。這對處于完全競爭市場的企業,其后果何其可怕?
如果建設有規范的職責和流程,普遍建立效率意識和規則意識,可以節省多少成本?如果能以職責和流程驅動而非會議驅動,把開會的時間用于工作,產品的產出和質量將會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