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不聯系了-成長
我初中有個非常要好的朋友艾葉,互相穿過對方的衣服,用過對方的牙刷,甚至同床共枕。
那時候生活很枯燥,平常沒什么娛樂項目,網絡也不像現在這么普及,所以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時間很多。除了學校里會一起吃飯,一起散步,一起上廁所之外,我們兩個還會經常去對方家里玩,有時候玩得晚了就直接過夜不回去了。我爸媽還因此取笑過我們,說我們倆是雙生花,前世應該是姐妹,今生投胎到不同的家庭,硬生生被拆開了。
初二結束的時候全校要進行分班,這個消息傳到我們耳朵里時,兩個人的心情都很糟糕。因為分班這種事太具有隨機性,能夠再分到一個班的概率只有1/17。一想到有可能分開,兩個人面面相覷,神色哀傷。那天晚上我回家后,在房間里折了一晚上的星星,裝滿了許愿瓶。第二天上學的時候,她嘲笑我說昨晚干了什么好事竟然熬成熊貓眼。我從書包里拿出許愿瓶遞給她,她頓時沒了話,接過許愿瓶,眼眶卻浸濕了。
結果,我們兩個沒在一個班,她在3班,我在11班。一個在三樓的左側,一個在四樓的右側,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去。雖然說沒分在一個班,但那時候我們感情依舊很好。我們會經常聚在一起,討論作業,聊新同學的八卦,可是漸漸地接觸就變少了。
我們當時約定考同一所高中,以后還能一起玩。結果那年我超常發揮,考到了我們縣里一所重點高中,她卻因為家里出了點事,沒發揮好。
我們那個縣城很大,城南到城北的車程是一個多小時,而我去了城南,她去了城北。高中的時候我去過她學校一次,兩個人繞著學校走了整整一下午,天南地北聊了很多,感覺之前所有的疏離一下子就沒了,只剩下久違的熟悉和相知。不知不覺間,我們兩個很久很久沒有聯系了。
高考結束后,我去了云南,她留在了浙江。我記得當時畢業后我們還見過一面,互相留了電話,那時候我們還聊了很多,可都是在回憶過去的趣事,至于現在發生的,很多想說卻也不知道從何說起。
我之前一直很喜歡聽一檔電臺節目《冬吳相對論》,里面梁冬和吳伯凡聊起過多年好友這個話題。有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年紀越來越大,身邊認識的人越來越多,可是朋友越來越少,像我們這樣相處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就更是屈指可數。”
有時候我想不明白,是什么讓我們不再聯系的?我以為是因為沒有共同的話題,沒有相投的興趣,或是沒有生活的交集,可是后來想想,不是距離,不是話題,也不是交集,而是我們再也拿不出年少時那份血氣方剛,那份閑情雅致,那份平靜如水的心性,愿意抽出時間和一個人簡單聊聊生活瑣事,聊聊未來和夢想。
前幾天我鼓起勇氣給艾葉打了個電話,她現在已經回老家工作了,雖然聊得不多,但是一點也不陌生。我在電話里說,等我今年寒假回去的時候,一定要再去我們以前最喜歡的那家奶茶店,然后逛逛旁邊的舊書店。她笑著說,好呀好呀,我等你回來。我始終希望,未來我的生活,還有你們的參與。你們還要當我孩子的干爸干媽,等年老的時候還要一起曬太陽,牽手跳廣場舞。因為你們曾經是我青春里最重要的人。
一段感情的維系,總需要一個人主動,然后才有雙方努力的機會。所以,如果我們彼此還掛念,為什么不能拿起電話撥通那個號碼,問一句,最近好嗎?然后,依舊可以瘋癲地陪伴度過某個周末的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