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讀書感悟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感悟

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感悟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感悟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感悟篇一

我始終相信,讀書是一種交談—與心靈,與思想交談。在這樣的交談中,我們可以與一些靈魂相愛,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而這正是我讀完《安娜·卡列尼娜》之后的感觸。

而我之所以會一直熱忠于這本書,還有一個很重的原因,那就是這本書是通過人物塑造來反映社會本質,這也許在許多別的作品中都出現過,而《安娜·卡列尼娜》可謂是經典之作了。

《安娜·卡列尼娜》一書中所反映的俄國正處于一場大變動中,古老的封建俄國受到西歐資本主義浪潮的猛烈沖擊,社會制度、經濟結構、風俗習慣、思想意識.....無一不受到震撼。我認為書中的安娜和列文最能反映當時俄國的社會本質。

書中的安娜是“一個多么奇妙、可愛和可憐的女人?!辈粌H如此,書中的安娜在人性上也是極美的。安娜遇到鐵路工人慘死,極為憐憫,竭力想減輕其家屬的苦難;兄嫂不和,她對嫂嫂陶麗的勸說,使其受到莫大的安慰;對兒子謝遼查的母愛,更是感人肺腑??伤恼煞蚩袑巹t是個做官的機器,虛偽冷酷,正是當時俄國上流社會虛偽,猥瑣、殘酷和自私的化身,與安娜的真誠、善良截然相反。安娜這樣一個長期生活在卡列寧的控制壓抑中的感情豐富又有個性解放、戀愛自由的挑戰的時期,是很容易愛上伏倫斯基的。在這之前,她的內心也是矛盾重重的,畏懼社會輿論的譴責。最后,她選擇了沖破舊的宗教道德觀念與伏倫斯基走到了一起,這正好與當時的俄國的社會道德觀念相違背。自然只有被重新燃起的不令當時社會狀態的自我生命之火焚成灰燼。當然,她的悲劇,伏倫斯基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固然可以為了安娜放棄功名,改變生活方式,但他畢竟是貴族子弟,不能把自己的生活長期局限于兩人之間的不和,使得拿娜身上的輿論壓力越來越重,世俗目光與長期離開兒子的母性的痛苦以及伏倫斯基感情的淡化使她內心一片空虛,終于臥軌自殺。這一切正反映了俄國社會對極美人性的蹂躪。“一切都是虛假,一切都是謊言,一切都是欺騙,一切都是罪惡!”安娜的臨終之言正是對當時俄國社會深切的通訴。

書中除安娜之外,列文也是深受當時社會迫害的人。

列文與安娜無論是從生活環境、方式,還是從人性、愛好上都是有差異的。但她們在精神上卻有著共同之處:善良、真誠、個性頑強都代表了俄國上流社會中的少數優秀分子,對不公平的社會憤憤不平,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敢于用各自的方式進行對抗。

列文是個大地主,但不同于一般的地主,他有改革的愿望。當時的農村經濟也受到俄國社會大變動的影響,列文為此憂心忡忡。他主張實行對分制(收成一半歸農民,一半歸地主)來提高農民的積極性。但是,農民世代受地主剝削,積累了慘痛的教訓,是不會聽從列文的主張的,他的改革方法是行不通的。這使勁頭十足地搞農業改革并親自做農活的列文最終一事無成,其精神受到極大打擊,甚至想自殺,以致藏了繩子以免上吊,不帶槍以免向自己開槍,這真是悲劇!這種悲劇也正反映了俄國社會的黑暗動蕩的社會中,土地所有制問題不可能真正的解決,農民和地主的矛盾更不可能調和,列文希望別人幸福,希望俄國富強是不可能實現的,其靈魂也受到當時黑暗社會無情的蹂躪。

《安娜·卡列尼娜》整部書講的是幾個不同家庭的不同遭遇,都是通過塑造這些家庭中的人物來反映當時俄國社會的現實,使觀眾通過生動的人物形象深刻地領悟到當時俄國社會的實質,不愧為名著!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感悟篇二

《安娜卡列尼娜》是文學史上一座無法翻越的大山。托翁的這部作品,我認為是至今甚至未來也是無人能超越杰作。

這部七八百頁60萬字的鴻篇巨作,將俄國19世紀中期整個社會呈現在讀者眼前,全書出場的人物多達150人。

可是無論時代怎么變化,國家不同,政治不同,但你都能在你身邊找到這部作品里的人物的影子。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卻個有各的不同”。這是托翁這部作品開頭的第一句話,也是促使許多讀者閱讀這本書的舉世名言。

安娜與包法利夫人的對比是非常多文學愛好者最愛探討的話題。然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種評價。

安娜,這個上流社會的貴族夫人,丈夫大自己20歲,是個政府高官,兒子已經八歲了,因為彼此追求不同,這個美麗,漂亮,善良,真誠,魅力四射的女人出軌了,愛上了一名帥氣多金的軍官伏倫斯基,強烈的愛情讓他們走上懷孕、私奔的道路。但最終,對愛情的失望讓她走上了臥軌的道路。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一開始我被譯者序里面的評價帶著走,覺得安娜是個為了愛情敢于對社會做斗爭的偉大的女性,因為她美麗、善良、正直、真誠,遇見自己愛的人,不顧社會譴責,勇敢地做自己!說她的丈夫卡列寧是個虛偽、只在乎自己的面子,毫無感情可言的冷酷的偽君子。然而,當我看到安娜生與伏倫斯基的私生女時,卡列寧那痛苦而寬容的樣子,我突然對安娜生出了厭惡之情,當時她產褥熱,這在當時是死亡率99%的病,在彌留之際,迷迷糊糊中,她把卡列寧的手放在伏倫斯基手上,希望他們握手言和,共同把女兒撫養長大,卡列寧內心的痛苦和原諒。但沒想到,安娜活過來了,沒死。接下來她跟伏倫斯基帶著女兒私奔到了國外,在國外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又回到莫斯科。但是社會輿論的壓力讓她的女兒沒有名分,安娜又不愿意放棄兒子而離婚。等他們回到鄉下,過夠那種孤獨寂寞的日子,她同意離婚時,她的丈夫卡列寧反悔了。再后來,伏倫斯基恢復了社交生活,而安娜被社會排斥,感到孤單、懷疑,于是與伏倫斯基不斷爭吵、懷疑,最后走向死亡。

看到安娜與伏倫斯基在鄉下生活時那種歇斯底里的不安和懷疑時,我覺得安娜是可憐的,也是無能的,這是時代的悲劇,因為她沒有獨立的人格,以愛情為生命,這樣心態的結局肯定是悲慘的。一個女人,以男人為你的全世界,這是危險的,也是不可取的,只能說那個時代的女性還沒有獨立,只是男人附庸品。

然而繼續看下去,看到她自殺前與伏倫斯基的爭吵與和好,以及去坐火車前復雜的心理過程,我突然原諒了她,理解了她。一個上流社會的交際花,過慣了奢侈富裕的社交生活,一個花一樣美麗的年輕女人,被困在鄉下遠離社會,情人正常工作交際,在家時間少,難免會心生懷疑。以至于產生用死來使伏倫斯基后悔的報復心理。其實,直到死去前一秒她都不明白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

書中說到的一點令我非常難以理解。安娜為什么不喜歡她和伏倫斯基生的女兒,也拒絕再生孩子。(也許她像嫂子陶麗一樣生8個孩子也許就什么不滿或自殺都不會發生了吧。)

也許她根本就不想走到這一步,如果不是因為懷孕她可能會繼續維持與卡列寧的婚姻,擁有兒子謝遼查,而只是保持與伏倫斯基的情人關系。

只能說在人生這樣的選擇困境中,成年人做事要考慮后果。你要情人,你就意味著失去兒子,失去聲譽,失去兒子對你的愛。要維護家庭,你必須放棄你的情人(卡列寧已經說了停止約見情人會繼續原來的婚姻)。然而這個心氣極高的美貌女人總是太痛苦和理想主義,所以最后以死來成就最好的結局。記住那句話“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我常常在想,如果卡列寧后來同意離婚,她與伏倫斯基結婚,重新開始正常體面地社交生活,安娜是不是就能不死。但是可能也不會,她還是會懷疑,還是會分手。也許像她這樣視愛情為生命的美貌的女人,做個水性楊花、見異思遷的交際花對她更適合。然而這就不是托翁筆下的安娜。就不是嗜愛如命的安娜了。

我想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愛情,也許婚姻對愛情更是束縛。記得《霍亂時期的愛情》里馬爾克斯說“婚姻是一種反人類的存在”

你只能期待在現實生活中遇到與你性格及?思想協調的另一半,如果你沒遇到,也不是你的錯。

以上講的只是安娜這條線。在這部作品里還有另外一條線,就是列文及列文的愛情。

在這部作品里,列文對愛情、對死亡、對宗教、對人生意義的思索,更是托翁深刻思想的體現。這位擅長心理學、哲學、宗教的大文豪,真的很偉大。我想不同年齡不同經歷再去閱讀這本書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觸。這也許就是名著的魅力。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感悟篇三

-->

安娜·卡列尼娜這個人物的性格,是俄國人特有性格的體現,帶有很強的民族色彩。這跟魯迅筆下的阿q,孔乙己等悲劇人物是截然相反的。她雖然是外表柔弱的女子,但內心卻是極其“叛逆”,或者說敢于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不違背自己的本質,在原則上做自己的主人,做主宰自己命運的神。這絕非是自我中心主義,相反我認為這是一種人性至上的體現。也許這在我們的國度是會被相當多的一部分人所摒棄的,把她看成是一個不忠的婦女形象。然而在如今的時代,顯然這種看法是不可取的,但絕非不可理解。作為中國人,我們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文化,換句話說:我們被這種傳統的枷鎖牢牢禁錮,孔孟的“中庸之道”深深扎根在每個人的心中,充溢于大多數人的每一個大腦細胞。

如此看來她似乎是一個幸福的人,有過一段邂逅,在她看來曾經是完美的。愛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這個被壓抑的生氣勃勃的女人愛上了外表俊美,內心空虛的伏倫斯基,這使她忘卻了一切煩惱,恐懼,在幻想中只為了愛情而活。在這個既短暫又漫長的過程中,她也曾徘徊,猶豫,極度的矛盾使她忍受巨大的煎熬,難以適從。她想起了家庭與道德,但此中并沒有是非之分,對錯之分,只有理智與情感不懈的抗爭。

愛情的力量曾使她幾度沖破世俗的蕃籬,但自私、罪惡感很快會降臨,將她團團包圍。另一方面一種虛妄的狂熱使伏倫斯基在一種征服感下迷失了自己。這種虛榮之心決定了他對安娜·卡列尼娜的愛情是膚淺的,同時他并非喪失責任與義務,他是一個始終屬于世俗的人,無力反抗,也就無法幫助安娜擺脫極度危險的精神危機,最終將其帶入痛苦的深淵。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感悟篇四

-->

列文覺得,人活著是為什么,如果不知道答案,那就極其痛苦,即使家庭幸福但是思想貧乏,這算是庸人自擾嗎?每個人最終都要埋進土里,都要死,為什么還要干活?“為了跟隨上帝,為了靈魂,為了善”,列文自己不斷掙扎著信仰的問題,忽然頓悟了,但也只是一瞬間獨處時的內心安寧,等到他回到世俗生活還是會跟仆人發脾氣,還是會抱怨妻子,還是會對朋友出言草率不考慮別人感受,還是會對哥哥冷落,還是會不開心,但是得知自己向往善,心總是安寧的。

而安娜,就這樣毀滅了,是飛蛾撲火、闖開牢籠還是追隨欲望、自尋死路?陶麗委曲求全,她甚至有一瞬間羨慕過安娜的生活和選擇,最后一邊對丈夫絕望一邊對孩子抱希望地活著,吉娣迷途知返,當她不幸被福倫斯基拋棄時,痛哭流涕甚至病倒,誰知道過了一年,不幸變成了幸運。她最后算是生活贏家。

個人很喜歡華倫加小姐在溫泉治療酒店的章節,華倫加像圣人,是高架于安娜、陶麗和吉娣三人之上的一個女性角色,頭頂上有溫和的光暈,她有不幸但是不怪罪任何人,態度像溫泉一般溫和,藏污納垢都可以,可以容納一切,可以讓吉娣內心充滿光芒。

列文一路的成熟,包括對福倫斯基的態度,包括對生死的態度以及最后對信仰的態度也是一條漂亮的線索。

我認為,即使安娜離婚成功最后和福倫斯基結婚了,她也仍舊有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明顯她非常在乎陶麗和吉娣是怎么看她的吧。

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安娜最后的死亡跟列文所信仰的善有沖突嗎?跟隨上帝的意志,跟隨靈魂,但是沒有說要跟隨自己的欲望,只能跟隨自己的善,這是答案?不是跟從欲望尤其是貪欲,唯有從善,那安娜追求愛情是貪欲嗎?還是那個時代女性的獨立性和沖破無愛婚姻牢籠的警覺性的萌發?托爾斯泰明顯告訴大家安娜最后還是不得善終,是否意味著拋開丈夫兒子的純粹的愛情和善是不沾邊的?無論是福倫斯基還是安娜都是悲劇的收尾,甚至他們的女兒最后都給了卡列寧,因為只有跟卡列寧才有姓才有身份??尚Φ氖强袑幾詈鬀Q定要不要離婚是取決于一個神婆一樣的蘭道巫師的催眠判斷,有多少人的命運掌握在一些可笑的愚昧的判斷上。

是社會框架輿論造成的悲劇?還是女人自身的醋意以及自尊自大好強加劇的?還是人性的貪欲?或是宗教?或是男權社會的禮法?或是綜合因素?無論安娜和福倫斯基當初有多甜蜜有多少次快速心跳,最后還是被瑣碎的生活以及不穩定的身份還有醋意和冷淡一次次地吞噬,而女人的無故醋意和男人的冷淡無情貌似又是相互促進的。

不得不嘆服托爾斯泰太了解女人了,安娜要的就是愛情呀,是越來越熾熱的愛,越來越霸道越來越獨占的愛,并且只要愛,但是男人并非如此,男人更向往生活的自由,男人會因為女人過度的愛導致的醋意或是胡思亂想亂了陣腳,隨后男人會冷淡會無為,女人會覺得沒錯他已經不愛我了,他已經愛上別人了,我要報復我要讓他后悔,想到的是毀滅。

托爾斯泰太了解女人之間的關系,安娜和陶麗之間甚至和吉娣之間,至少在安娜心目中,是敵對的,是被看成笑話的,女人的自尊是不允許這樣的下場,寧可死也不要。

女人之間的關系,似真似假,復雜難辨,書中安娜和陶麗第一次會面,安娜勸陶麗給哥哥一次機會,委屈求安與丈夫和好后陶麗當時真的很愛安娜;隨后陶麗聽說安娜跟福倫斯基出國了,還是愛安娜的,覺得安娜是很可愛很善良的人,甚至在第二次見面前,陶麗坐馬車去看望安娜時,陶麗甚至開始有點羨慕當時的安娜,馬車上的陶麗一瞬間很厭惡自己的生活,厭惡生育孩子和帶孩子的痛苦,到了安娜住的金碧輝煌的屋子,參觀了富麗堂皇的房子和附近的醫院之類的建筑物,覺得安娜的生活很光鮮。由于陶麗自己衣服的寒酸自己還曾很自卑,慢慢地陶麗想孩子了,開始有點不認可安娜的這種狀態。而當時安娜已經是外強中干,一切奢華的外表都是假象,敵不過內心的痛苦。而痛苦,本來想跟陶麗說的,但是陶麗沒想敞開心胸談,只想回家看孩子,二人沒有真正敞開心胸交流。第三次會面,安娜因為和福倫斯基爭吵接近崩潰,覺得陶麗是自己唯一的朋友,想去找陶麗訴苦,但是看到了吉娣,看到幸福的吉娣,安娜當場刺激吉娣,說自己見過列文,并且自己很喜歡列文,覺得吉娣得不到福倫斯基所以要了列文,而列文也曾被安娜的魅力迷惑過,示意你吉娣愛的男人都拜倒在我腳下。所以訴苦變成了告別,最后安娜完勝似地離開了。安娜和陶麗的這三次會面,很值得細細體會。女人貌似永遠離不開比較。

歸結幾個問題,列文最后說的從善以及世人不能接受安娜的“非善”是矛盾的嗎?或者安娜本身是不值得善意對待的?但是誰又有資格評判安娜呢?也許只有上帝吧。

最后導致了列車軌道上的悲劇,福倫斯基最后策馬趕到火車站,一蹶不振,變成了行尸走肉,塞爾維亞戰爭讓他走上戰場,覺得有一個理由讓自己的生命去耗盡吧。

奧勃朗斯基最后欠債累累,在彼得堡學習了很多男人的灑脫生活方式,即使欠賬,但是仍舊花天酒地,他是很多男人的面孔。列文才是少數的吧。卡列寧是冷酷的謹慎的自保的守舊的。

還有華倫加和列文的哥哥柯雪茲夫(具體名字忘了),倆人在樹林里差點就要互相表達愛慕,但是男方一句跑題的回話,就已經讓倆人知道雙方不可能了,一些話那一秒不說出來,就永遠不會說出來了。

我喜歡拉斯卡這條獵犬,喜歡列文家的女管家阿珈菲雅,喜歡吉娣的父親老公爵。當然蠻喜歡列文。

最后插一個對比,列文和福倫斯基在面對別的男人對待自己女人的獻媚態度上決然不同,列文是馬上把這個男人趕走,而福倫斯基會享受別的男人對安娜的獻媚。我覺得選擇丈夫還是要選列文。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感悟篇五

倆月時間,昨天上午終于把《安娜·卡列尼娜》看完了,最后列文對信仰善的思想變化過程很精彩,雖然讀的時候需要專心致志地理順每一次思維變化的邏輯軌跡。精彩之處比如談到到蒼穹,我們眼睛看到的蒼穹是圓的是有盡頭的,但是今天我們卻知道它是無窮無盡的。反推,難道我們看不到或是論證不到上帝就能證明神不存在呢?

列文覺得,人活著是為什么,如果不知道答案,那就極其痛苦,即使家庭幸福但是思想貧乏,這算是庸人自擾嗎?每個人最終都要埋進土里,都要死,為什么還要干活?“為了跟隨上帝,為了靈魂,為了善”,列文自己不斷掙扎著信仰的問題,忽然頓悟了,但也只是一瞬間獨處時的內心安寧,等到他回到世俗生活還是會跟仆人發脾氣,還是會抱怨妻子,還是會對朋友出言草率不考慮別人感受,還是會對哥哥冷落,還是會不開心,但是得知自己向往善,心總是安寧的。

而安娜,就這樣毀滅了,是飛蛾撲火、闖開牢籠還是追隨欲望、自尋死路?陶麗委曲求全,她甚至有一瞬間羨慕過安娜的生活和選擇,最后一邊對丈夫絕望一邊對孩子抱希望地活著,吉娣迷途知返,當她不幸被福倫斯基拋棄時,痛哭流涕甚至病倒,誰知道過了一年,不幸變成了幸運。她最后算是生活贏家。

個人很喜歡華倫加小姐在溫泉治療酒店的章節,華倫加像圣人,是高架于安娜、陶麗和吉娣三人之上的一個女性角色,頭頂上有溫和的光暈,她有不幸但是不怪罪任何人,態度像溫泉一般溫和,藏污納垢都可以,可以容納一切,可以讓吉娣內心充滿光芒。

列文一路的成熟,包括對福倫斯基的態度,包括對生死的態度以及最后對信仰的態度也是一條漂亮的線索。

我認為,即使安娜離婚成功最后和福倫斯基結婚了,她也仍舊有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明顯她非常在乎陶麗和吉娣是怎么看她的吧。

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安娜最后的死亡跟列文所信仰的善有沖突嗎?跟隨上帝的意志,跟隨靈魂,但是沒有說要跟隨自己的欲望,只能跟隨自己的善,這是答案?不是跟從欲望尤其是貪欲,唯有從善,那安娜追求愛情是貪欲嗎?還是那個時代女性的獨立性和沖破無愛婚姻牢籠的警覺性的萌發?托爾斯泰明顯告訴大家安娜最后還是不得善終,是否意味著拋開丈夫兒子的純粹的愛情和善是不沾邊的?無論是福倫斯基還是安娜都是悲劇的收尾,甚至他們的女兒最后都給了卡列寧,因為只有跟卡列寧才有姓才有身份??尚Φ氖强袑幾詈鬀Q定要不要離婚是取決于一個神婆一樣的蘭道巫師的催眠判斷,有多少人的命運掌握在一些可笑的愚昧的判斷上。

是社會框架輿論造成的悲劇?還是女人自身的醋意以及自尊自大好強加劇的?還是人性的貪欲?或是宗教?或是男權社會的禮法?或是綜合因素?無論安娜和福倫斯基當初有多甜蜜有多少次快速心跳,最后還是被瑣碎的生活以及不穩定的身份還有醋意和冷淡一次次地吞噬,而女人的無故醋意和男人的冷淡無情貌似又是相互促進的。

不得不嘆服托爾斯泰太了解女人了,安娜要的就是愛情呀,是越來越熾熱的愛,越來越霸道越來越獨占的愛,并且只要愛,但是男人并非如此,男人更向往生活的自由,男人會因為女人過度的愛導致的醋意或是胡思亂想亂了陣腳,隨后男人會冷淡會無為,女人會覺得沒錯他已經不愛我了,他已經愛上別人了,我要報復我要讓他后悔,想到的是毀滅。

托爾斯泰太了解女人之間的關系,安娜和陶麗之間甚至和吉娣之間,至少在安娜心目中,是敵對的,是被看成笑話的,女人的自尊是不允許這樣的下場,寧可死也不要。

女人之間的關系,似真似假,復雜難辨,書中安娜和陶麗第一次會面,安娜勸陶麗給哥哥一次機會,委屈求安與丈夫和好后陶麗當時真的很愛安娜;隨后陶麗聽說安娜跟福倫斯基出國了,還是愛安娜的,覺得安娜是很可愛很善良的人,甚至在第二次見面前,陶麗坐馬車去看望安娜時,陶麗甚至開始有點羨慕當時的安娜,馬車上的陶麗一瞬間很厭惡自己的生活,厭惡生育孩子和帶孩子的痛苦,到了安娜住的金碧輝煌的屋子,參觀了富麗堂皇的房子和附近的醫院之類的建筑物,覺得安娜的生活很光鮮。由于陶麗自己衣服的寒酸自己還曾很自卑,慢慢地陶麗想孩子了,開始有點不認可安娜的這種狀態。而當時安娜已經是外強中干,一切奢華的外表都是假象,敵不過內心的痛苦。而痛苦,本來想跟陶麗說的,但是陶麗沒想敞開心胸談,只想回家看孩子,二人沒有真正敞開心胸交流。第三次會面,安娜因為和福倫斯基爭吵接近崩潰,覺得陶麗是自己唯一的朋友,想去找陶麗訴苦,但是看到了吉娣,看到幸福的吉娣,安娜當場刺激吉娣,說自己見過列文,并且自己很喜歡列文,覺得吉娣得不到福倫斯基所以要了列文,而列文也曾被安娜的魅力迷惑過,示意你吉娣愛的男人都拜倒在我腳下。所以訴苦變成了告別,最后安娜完勝似地離開了。安娜和陶麗的這三次會面,很值得細細體會。女人貌似永遠離不開比較。

歸結幾個問題,列文最后說的從善以及世人不能接受安娜的“非善”是矛盾的嗎?或者安娜本身是不值得善意對待的?但是誰又有資格評判安娜呢?也許只有上帝吧。

最后導致了列車軌道上的悲劇,福倫斯基最后策馬趕到火車站,一蹶不振,變成了行尸走肉,塞爾維亞戰爭讓他走上戰場,覺得有一個理由讓自己的生命去耗盡吧。

奧勃朗斯基最后欠債累累,在彼得堡學習了很多男人的灑脫生活方式,即使欠賬,但是仍舊花天酒地,他是很多男人的面孔。列文才是少數的吧。卡列寧是冷酷的謹慎的自保的守舊的。

還有華倫加和列文的哥哥柯雪茲夫(具體名字忘了),倆人在樹林里差點就要互相表達愛慕,但是男方一句跑題的回話,就已經讓倆人知道雙方不可能了,一些話那一秒不說出來,就永遠不會說出來了。

我喜歡拉斯卡這條獵犬,喜歡列文家的女管家阿珈菲雅,喜歡吉娣的父親老公爵。當然蠻喜歡列文。

最后插一個對比,列文和福倫斯基在面對別的男人對待自己女人的獻媚態度上決然不同,列文是馬上把這個男人趕走,而福倫斯基會享受別的男人對安娜的獻媚。我覺得選擇丈夫還是要選列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扒美女内裤摸她的机机| 精品久久久久久777米琪桃花| 最近中文AV字幕在线中文| 国产精品理论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91学院派女神| 欧美日韩在大午夜爽爽影院| 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专区精品久久| 18禁裸体动漫美女无遮挡网站| 欧美性色黄大片www喷水| 国产精品免费av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日韩一中文字幕|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交换的一天hd中文字幕| 97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国产粉嫩嫩00在线正在播放|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 麻豆精品密在线观看|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 另类ts人妖专区| a一级爱做片免费| 欧美日韩亚洲第一页|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久久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羞耻暴露办公室调教play视频|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久女久| 俄罗斯小小幼儿视频大全| 777奇米视频|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91在线|欧美| ririai66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动图|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深夜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男女插插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