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生物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那關于總結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總結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總結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北京生物知識點總結篇一
1、生態工程的概念
(3)結果:提高生態系統的生產力促進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2、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生態工程建設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質循環的規律,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 防止環境污染,達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步發展。
(2)生態工程的特點: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續的生態工程。
1、生態工程的發展前景
(1)“生物圈2號”生態工程實驗啟示:使人類認識到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深化了我們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即自然界給人類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務是無價之寶。
2、我國生態工程發展前景的分析與展望
前景:解決我國目前面臨的生態危機,生態工程是途徑之一,需要走有中國特色的道路,不但要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更要注重與經濟、社會效益的結合。
北京生物知識點總結篇二
1.內環境:由細胞外液(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構成的液體環境。
2.高等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3.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主要是: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
4.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內環境穩定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5.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主要調節機制。
6. (多細胞)動物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組成。
7.興奮: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8.靜息電位:內負外正;興奮部位的電位:內正外負。
9.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
10.由于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上,因此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11.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12.激素調節: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
13.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方式叫作反饋調節。分為負反饋調節和正反饋調節。
14.激素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體液調節:激素等化學物質(除激素以外,還有其他調節因子,如co2等),通過體液傳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調節。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
16.單細胞動物和一些多細胞低等動物只有體液調節。
17.動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常常同時受神經和體液的調節,但神經調節仍處于主導地位。
18.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9.免疫系統的功能:防衛、監控和清除。
北京生物知識點總結篇三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知識點總結:生命的物質基礎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系。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征),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并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36.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8.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并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39.高等多細胞動物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40.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穩態。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41.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42.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44.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45.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
46.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47.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經系統調節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49.神經元受到刺激后能夠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來傳遞的,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50.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51.動物建立后天性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
52.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后天性行為發展的最高級形式,是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也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53.動物行為中,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是相互協調作用的,但神經調節仍處于主導的地位。
54.動物行為是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器官共同協調下形成的。
55.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
56.營養生殖能使后代保持親本的性狀。
57.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的生殖細胞的減少了一半。
58.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個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則不同對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59.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
60.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精子。
61.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62.對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63.對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64.很多雙子葉植物成熟種子中無胚乳,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被胚吸收,營養物質貯存在子葉里,供以后種子萌發時所需。
65.植物花芽的形成標志著生殖生長的開始。
66.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可以分為胚胎發育和胚后發育兩個階段。胚胎發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為幼體。胚后發育是指幼體從卵膜孵化出來或從母體內生出來以后,發育成為成熟的個體。
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的遺傳變化的物質,而噬菌體的各種性狀也是通過dna傳遞給后代的,這兩個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68.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遺傳物質除dna以外還有rna.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69.堿基對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堿基對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這從分子水平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70.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
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
72.子代與親代在性狀上相似,是由于子代獲得了親代復制的一份dna的緣故。
73.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
74.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堿基順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即: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分子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決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又決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最終決定了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的特異性,從而使生物體表現出各種遺傳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遺傳性狀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基因控制性狀的另一種情況,是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影響性狀。
78.基因分離定律: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生物純本雜交時,子一代只表現出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了性狀分離現象,并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數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存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
8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82.在育種工作中,人們用雜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種間的基因重新組合,以便使不同親本的優良基因組合到一起,從而創造出對人類有益的新品種。
83.生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xy型,另一種是zw型。
84.可遺傳的變異有三種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85.基因突變在生物進化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過有性生殖過程實現的基因重組,為生物變異提供了極其豐富的來源。這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于生物進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87.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
88.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其基本觀點是: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知識點總結:生物與環境
89.光對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種生態因素的影響,這些生態因素共同構成了生物的生存環境。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
91.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92.在一定區域內的生物,同種的個體形成種群,不同的種群形成群落。種群的各種特征、種群數量的變化和生物群落的結構,都與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
93.在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中,生活著各種類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群落的結構都有差別。但是,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是統一的整體。
94.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源頭是陽光。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這些能量是沿著食物鏈(網)逐級流動的。
95.對一個生態系統來說,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著相反的關系。
9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無機環境一起,構成了這個星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97.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環境與生物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
98.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與環境共同進化的產物,是生物與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99.生物圈的結構和功能能長期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這一現象稱為生物的穩態。
100.從能量角度來看,源源不斷的太陽能是生物圈維持正常運轉的動力。這是生物圈賴以存在的能量基礎。
101.從物質方面來看,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種必需的物質。生物圈內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極結構,接通了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經過各種生物多級利用,再分解為無機物重新循環的完整回路。生物圈可以說是一個在物質上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這是生物圈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
102.生物圈具有多層次的自我調節能力。
103.大氣中二氧化硫主要有三個來源:化石燃料的燃燒、火山爆發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04.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及子孫后代共有的寶貴財富。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在基因、特種和生態系統三個層次上采取保護戰略和保護措施。
105.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一是生存環境的改變和破壞,二是掠奪式的開發利用,三是環境污染,四是由于外來特種的入侵或引種到到缺少天敵的地區,往往使這些地區原有特種的生豐受到威脅。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北京生物知識點總結篇四
1.同源染色體: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母方。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作聯會。聯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作四分體,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經常發生交叉互換。
2.減數第一次_減數第二次_間通常沒有間期,染色體不再復制。
3.男性紅綠色盲基因只能從母親那里傳來,以后只能傳給女兒,叫交叉遺傳。
4.性別決定的類型有xy型(雄性:xy,雌性:_和zw型(雄性:zz,雌性:zw)。
5.艾弗里通過體外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6.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7.凡是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其遺傳物質是d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
雙螺旋結構的主要功能特點是:(1)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2)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內側。(3)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堿基配對有一定的規律:a一定與t配對;g一定與c配對。堿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叫作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北京生物知識點總結篇五
非典型性肺炎又稱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侵害肺部和呼吸道細胞。
2.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生命的活動離不開細胞。
3.細菌一般是單細胞生物,遺傳物質是dna.
4.生物與環境之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細胞代謝為基礎。
5.生長發育以細胞的增殖,分化為基礎。
6.遺傳和變異以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化為基礎。
7.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在細胞質基質8.導管是死細胞,篩管是活細胞(無細胞核),不能表達出全能性。
北京生物知識點總結篇六
1、 植物向性運動產生的原因:單一方向的刺激。(單側光、重力)
2、 雙縮脲試劑先加氫氧化鈉溶液(a液),再加硫酸銅溶液(b液),用硫酸銅溶液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目的是保證堿性環境。
3、 斐林試劑混勻后再用,現配現用,目的是為了獲得氫氧化銅
4、 元素組成:糖類(cho)
蛋白質(chon(s))
脂質(cho(np))
核酸(chonp)
5、 小麥萌發期間,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進行供能,消耗胚乳中的淀粉,轉化成葡萄糖來利用。
6、種子萌發期間,有機物的種類增加,總量減少。
7、 反射活動必須經過5個完整的反射弧結構,否則不能成為反射活動。
8、 抗體的形成一定需要生物膜參與。(屬于分泌蛋白相關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9、 缺少硼(b)元素,植物只開花不結果。因為其作用是促進花粉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
10、 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是根據在生物體內含量命名,和他們的作用大小無關,都很重要。
11、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統一性體現在元素的種類上,差異性體現在元素的含量上。
13、 一條含n個氨基酸的多肽鏈,其肽建數n—1,如果形成的為環狀肽則肽建數為n個。
14、膽固醇屬于脂質,具有構成生物膜和參與血液中的脂質運輸的作用。動物含量比較多,植物含量很少甚至不含有。
15、 主動運輸、胞吞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
16、 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都能體現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和載體蛋白有關)。
17、 胞外酶:在細胞外面起作用的酶。如消化酶、溶菌酶。
18、 生物膜的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功能特點:選擇透過性。按照生物通用的結構決定功能,所以生物膜的流動性決定了生物膜具有選擇透過性。
19、 細胞分裂前期兩消失兩出現,后期兩重建兩消失。
北京生物知識點總結篇七
1.細菌進行有氧呼吸的酶類分布在細胞膜內表面,有氧呼吸也在也在細胞膜上進行。光合細菌,光合作用的酶類也結合在細胞膜上,主要在細胞膜上進行。
2.細胞遺傳信息的表達過程既可發生在細胞核中,也可發生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
3.在生態系統中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不屬于初級消費者,仍屬于生產者的能量。
4.用植物莖尖和根尖培養不含病毒的植株。是因為病毒來不及感染。
5.植物組織培養中所加的糖是蔗糖,細菌及動物細胞培養,一般用葡萄糖培養。
6.病毒具有細胞結構,屬于生命系統。
7.沒有葉綠體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8.沒有線粒體就不能進行有氧呼吸。
9.線粒體能將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10.細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膽固醇。
11.細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載體蛋白、通道蛋白。
12.只有葉綠體、線粒體能產生atp,細胞基質不能產生atp。
13.只有動物細胞才有中心體。
14.所有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液泡。
15.無氧條件下不能產生atp、不能進行礦質元素的吸收。
16.測量的co2量、o2量為實際光合作用強度。
17.氧氣濃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鮮、種子儲存。
18.將人的胰島素基因通過基因工程轉入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分泌胰島素時依次經過: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質。形態大小相同、來源不同的染色體才是同源染色體。
19.沒有同源染色體存在的細胞分裂過程一定屬于減數第二次分裂。
20.動物細胞也能發生質壁分離和復原。
北京生物知識點總結篇八
1、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人類活動改善生態環境-“三北”防護林
大肆砍伐森林,破壞植被
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 草原過度放牧,沙塵暴危害嚴重
大量捕殺野生動物
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污染環境等
2、 環境污染: 概念:指人們在生產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影響
酸雨對生物的影響(書p115.117《新中考》p60.11題)
大氣污染 溫室效應和臭氧破壞(見書p118《新中考》p63.33題)
水污染:太湖水滋生大量藍藻,湖水變臭
類型 固體廢棄物污染:廢舊電池對生物的影響(控制措施:書p118)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業廢渣
噪音污染
3、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保護生態環境要做好以下工作:保護森林和植被
控制酸雨,減少環境污染
提高全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北京生物知識點總結篇九
原核細胞中支原體是最小最簡單的細胞,無細胞壁。
2、真核生物一定有細胞核、染色體嗎?
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高等植物成熟篩管細胞等沒有細胞核,也無染色體。
3、“霉菌”一定是真核生物嗎?
鏈霉菌是一種放線菌,屬于原核生物。
4、糖類的元素組成主要是c、h、o嗎?
糖類元素組成只有c、h、o。
5、真核生物都有線粒體嗎?
蛔蟲沒有線粒體,只進行無氧呼吸。
6、只有有線粒體才能進行有氧呼吸嗎?
需氧型的細菌等也能進行有氧呼吸,發生在細胞膜內表面上。
7、只有有葉綠體才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嗎?
藍藻等含有光合色素的植物也能進行光合作用。
8、綠色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嗎?
植物的根尖細胞等就沒有葉綠體。
9、細胞液是細胞內液嗎?
細胞液是指液泡內的液體,細胞內液是細胞內的液體,包括細胞質基質、細胞器及細胞核中的液體。
10、原生質層和原生質一樣嗎?
原生質層是指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細胞的細胞膜、液泡膜以及這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高一,不包括細胞核與細胞液。原生質是指細胞內的全部生命物質,包括膜、質、核。
11、生物膜是指生物體內所有膜結構嗎?
生物膜是指細胞內的所有膜結構,鞏膜、虹膜等生物體內的膜就不是生物膜。
12、主動運輸一定是逆濃度梯度嗎?
逆濃度梯度的運輸方式一定是主動運輸,但有時候也表現為順濃度梯度,比如剛吃完飯后腸道內葡萄糖的吸收。
13、atp是生物體所有生命活動的直接能量來源嗎?
細胞中絕大多數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動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體內有些合成反應,不一定都直接利用atp功能,還可以利用其他三磷酸核苷。
14、呼吸作用是呼吸嗎?
呼吸作用是指細胞內的的有機物經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終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其他產物,并釋放出能量合成atp的過程。呼吸是指生物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包括肺的通氣、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組織里的氣體交換。
15、丙酮酸和丙酮是一回事嗎?
丙酮酸(c3h4o3)是細胞呼吸第一階段的產物,丙酮(c3h6o)常作為一種有機溶劑用于有機物的提取。
16、高等植物無氧呼吸產物一定是酒精和co2嗎?
馬鈴薯塊莖、甜菜塊根、玉米的胚等無氧呼吸產物是乳酸。
17、酵母菌只進行出芽生殖嗎?
酵母菌在營養充足時進行出芽生殖,營養貧乏時進行有性生殖。
18、細胞呼吸釋放的能量都生成了atp了嗎?
細胞呼吸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了,只有一少部分轉移到atp中去了。
19、光合作用過程只消耗水嗎?
事實上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過程中也有水生成,從凈反應來看應該是消耗水。
20、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效率一樣嗎?
太陽能的比。光合作用效率指葉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與植物吸收光能之比。
21、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中期出現赤道板了嗎?有絲后期出現細胞板了嗎?
赤道板這個結構根本不存在,是因為類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才這樣說的。細胞板真實存在的在后期出現的。
22、姐妹染色單體分開,還是姐妹染色單體嗎?
姐妹染色單體一旦分開,就成為兩條染色體,只有連在同一著絲點上才說姐妹染色單體,且為一條染色體。
23、細胞內的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一定是細胞衰老嗎?
細胞在也可能失水造成水分減少,萎縮。
北京生物知識點總結篇十
1、種子萌發的條件 自身條件:種子是完整的、活的,種子不在休眠狀態
外界條件: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和一定的水分
2、種子的萌發的過程:
種子吸水膨脹
物質變化:種子貯存的有機物轉化為可溶于水的物質
菜豆:子葉里的營養物質轉變為能夠溶于水的物質,并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
玉米:胚乳里胚根 根; 胚軸 連接根和莖的部分; 胚芽 莖和葉
3、種子的休眠:種子成熟以后、一段不能萌發的時期。
4、種子的壽命:受外界條件的影響
5、實驗——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
1)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主要是根的根尖。
2)根尖的基本結構和主要功能:
成熟區: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因為表皮細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擴大了與土壤的接觸面積)
分生區:有很強的分裂能力(細胞數量增加)
根冠:起保護作用
成熟區以上的結構:根毛脫落,吸收功能喪失,導管增多,疏導功能加強伸長區的細胞來自于分生區的細胞分裂。
1)枝條是芽發育成的
2)芽中有分生組織,芽在發育時,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條,它是由幼嫩的莖、葉和芽組成的,枝條上的芽又能發育成新的枝條。
3)芽分為了葉芽、花芽、混合芽
花梗:連接、支持作用
花被 萼片:保護花的內部結構,吸引昆蟲
雄蕊 花藥:內有花粉,花粉內含精子
花蕊 花絲:支持花藥
柱頭:接受花粉 花的主要部分
雌蕊 花柱:連接子房和柱頭
子房:外有子房壁,內有胚珠產生卵細胞
1)被子植物生長到一定時期就會開花,花藥成熟后會自然裂開,散放出花粉。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2)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后,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
3)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細胞,它跟來自花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4)受精(精子與卵細胞融合成受精卵的過程)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頭和花柱紛紛凋落,惟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成為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