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宣苦讀成才文言文翻譯 劉宣苦讀成才文言文啟示
【文言文】
景泰①間,吉安劉公宣②代戍于京師龍驤衛,為③衛使畜馬,晝夜讀書廄中,使初不知也。公偶與塾師論《春秋》,師驚異之,以語④使,使乃優遇之。未幾⑤,發解及第⑥。取解時,劉文恭公鉉⑦主試,訝⑧其文,謂⑨必⑩山林老儒之作,及啟封,乃公也,人方(一作“始”)?識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翻譯】
明代宗景泰年間,吉安的劉宣代替別人在京師的龍驤衛當兵,替衛使養馬,白天晚上都在廄中讀書,衛使開始不知道。劉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師談論起《春秋》,老師對他的能力感到驚異,把這件事告訴了衛使,衛使便對劉宣更好了,不久,劉宣發榜考中了解元。會試時,劉鉉主持考試,對他的文章很驚訝,認為這必定是飽讀詩書的老儒生的作品,等到啟封時,才知道是劉宣的文章,人們才認識了劉宣,劉鉉識人的名聲也更加大了。
【注釋】
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鈺年號。
②劉公宣:即劉宣。
③為(衛使畜馬):替。
④語:交談,告訴。
⑤未幾:不久,不一會兒。
⑥發解及第:(劉宣參加科舉考試)發榜考中了解元。發解,明清時鄉試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考中舉人第一名為“發解”。及第,指科舉考試考中,特指考中進士,明清兩代只用于殿試前三名。
⑦劉文恭公鉉:即劉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⑧訝(其文):對......感到驚訝。
⑨謂:說。
⑩必:一定。
?識:認識。
?著:著名。
【啟示】
一個在軍中養馬的人,竟然考中了進士。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在史書中確有記載。這正驗證了“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名言,知識改變命運的確不是虛言。
【作者簡介】
焦竑(1540-1620年),字弱侯,號漪園、澹園,祖籍山東日照(今日照市東港區西湖鎮大花崖村),祖上寓居南京。關于遷到南京的事,焦竑在《與日照宗人書》中說道:“我祖武略公自國初以官游留南京,二百余年矣!德、靖間,饑疫相仍,一門凋謝,只余吾父騎都尉一人耳。”他父親焦文杰,號后渠,活到82歲。兄伯賢,曾做過廣東靈已知縣。 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焦竑生于江寧(今南京)。神宗萬歷十七年(1589年)會試北京,得中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官翰林院修撰,后曾任南京司業。明代著名學者,著作甚豐,有《澹園集》(正、續編)、《焦氏筆乘》、《焦氏類村》、《國朝獻徵錄》、《國史經籍志》、《老子翼》、《莊子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