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存若亡
若存若亡
核心提示: 歡迎訪問古典文學網,古典文學網提供成語若存若亡的詳細解釋、讀音以及若存若亡的出處、成語典故等。
成語名字: 若存若亡 成語發音: ruò cún ruò wáng 成語解釋: 有時記在心里,有時則忘記掉。用以形容若有若無,難以捉摸。 成語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難以捉摸 成語結構: 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近義詞: 若有若無  查看更多若存若亡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 明·李贄《史綱評要·三皇五帝紀·人皇氏》:“后世人天路隔,心量淺隘,上世之事,若存若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