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晨登衡岳祝融峰(二首選一)》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譚嗣同
晨登衡岳祝融峰(二首選一)
身高殊不覺,四顧乃無峰。
但有浮云度,時時一蕩胸。
地沉星盡沒,天躍日初镕。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龍!
作者簡介 譚嗣同(1865—1898年),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早年遍歷南北各地,觀察風土人情,結交志士,吸納新知,開湖南維新風氣之先。1896年捐貲為江蘇候補知府。1898年8月入京,擢四品銜軍機章京,積極投入戊戌變法,同年9月政變后被殺,為“戊戌六君子”之一。著有《莽蒼蒼齋詩》和《仁學》。
題解 衡岳,南岳衡山。祝融峰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的最高峰和主峰,以火神祝融氏命名。山高1300米,高聳云霄,雄峙南天。此詩作于1891年,作者時年26歲。
簡析 詩人運用夸張的手法,描述登臨祝融峰頂的獨特感受,充分表現其青春煥發,心胸廣闊,奮發向上的精神氣概。結尾暗喻了他力挽狂瀾,救國救民的遠大志向。此詩意境恢弘壯麗,詩人的豪氣干云,寄寓深遠更發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