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黃州》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陸游
黃州
局促常悲類楚囚,遷流還嘆學(xué)齊優(yōu)。
江聲不盡英雄恨,天意無私草木秋。
萬里羈愁添白發(fā),一帆寒日過黃州。
君看赤壁終陳跡,生子何須似仲謀!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年),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孝宗(1163—1190年在位)初,獲賜進(jìn)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而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yīng)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于南鄭幕府。光宗(1190—1195年在位)繼位后升為禮部郎中兼實(shí)錄院檢討官。旋因“嘲詠風(fēng)月”罷官歸居故里。寧宗嘉泰二年(1202年),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shí)錄和《三朝史》,書成后蟄居山陰終老,留絕筆詩《示兒》。陸游一生筆耕不輟,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jǐn)嚴(yán),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
題解 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陸游受命為四川夔州通判。翌年溯江前往赴任,于八月間到達(dá)黃州。詩人沿途游覽了黃州附近的幾個景點(diǎn),賦詩多首,此為其一。黃州,今稱黃岡。在武漢下游百里處的長江北岸,有著名的東坡赤壁。
簡析 詩題為《黃州》,但并非專詠黃州,而是借懷古而嘆今。開篇兩句訴述自己類如“楚囚”“齊優(yōu)”的尷尬處境,繼而又以惋惜孫權(quán)、周瑜等英雄遺恨以發(fā)泄胸中的憤懣不平,借吟詠黃州赤壁而抒發(fā)其政治抱負(fù)和愛國激情。全詩表達(dá)了對于朝廷昏庸、國恥難雪而自己壯志未酬的激憤情懷。詩中借典敘事,內(nèi)容深刻豐富;即景抒情,情感真切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