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審美分類創(chuàng)造·楷書
文藝審美分類創(chuàng)造·楷書
也稱為正書、 真書、 正楷。 始于漢末, 盛行于魏、 晉、 南北朝, 一直通行到現(xiàn)在。 其中魏碑即北朝的石刻文字, “隸楷錯變,無體不備” , 具有明顯從隸書轉(zhuǎn)化到楷書的痕跡。 用筆精勁流麗, 靈活多變, 講究藏露懸垂, 追求一種豪放奇?zhèn)サ拿馈?南北朝時代, 大江南北形成不同的書風。 代表南派書法藝術(shù)的王羲之他不僅吸取漢魏以來各家之長處, 更重要的是自辟新境, 自成一家, 書法呈現(xiàn)一種疏宕秀勁的美, 被后人尊為“書圣” 。他的書法使楷書從形體結(jié)構(gòu)上完全擺脫了其它影響, 而完全自立, 成為妍美流便的新體。 至今, 人們?nèi)匀徊捎盟鶆?chuàng)制字形, 他的書法藝術(shù)給人以瀟灑秀麗, 婀娜剛健兼而有之的美感。 他的正楷“逸少甚能學衛(wèi)” , 學他的老師衛(wèi)夫人“筆勢洞精, 字體遒媚” 。 他的行草被形容有“龍躍天門, 虎臥鳳闕” 的筆勢。北派情況則不同, 仍然沿襲漢魏書體。 西晉的索靖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書法家, 他精于碑榜, 注重一種方嚴古拙的美。 到了隋朝, 南北相融。
到了唐代, 書法藝術(shù)進入繁榮鼎盛時期, 是歷史上著名書法家輩出的年代,書法藝術(shù)的物質(zhì)條件更加充實,端硯、宣州筆、潞洲墨、剡溪紙達到完美齊備階段。唐初楷書才真正成熟而臻極。它取隸書之方正, “八分”之遒逸, “章草”之簡捷,而創(chuàng)新為“唐楷”。具有歷史影響的書法大師有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quán),都自創(chuàng)新境,蔚成新風,他們在書法上追求肅然巍巍、雄偉磅礴之氣勢,他們的書法作品,構(gòu)成唐代楷書一大體系。其中顏、柳在唐代的中后期,又把書法藝術(shù)推向一個新高峰。顏真卿深通古法,而又能別出新意,他的楷書也體現(xiàn)了這一點,善于以新為古,以拙為巧;柳公權(quán)的字以勁健為主,趨于清瘦,米芾說: “…修養(yǎng)已成,神氣清健無一點塵俗”,形成了世稱“顏筋柳骨”之說,他們書法的端莊寬舒,剛健雄厚的美的風格,同唐代社會那種“豁達閡大之風”相適應(yīng)。他長期雄踞書壇,對后世影響很大。其中存世代表作品有:虞世南書《孔子廟堂碑》,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 《皇甫碑》,褚遂良書《圣教序》、 《孟法師碑》,顏真卿書《多寶塔碑》、《顏勤禮碑》,柳公權(quán)書《玄秘塔碑》、 《神策軍碑》等等,不勝枚舉??瑫鴱奶拼浆F(xiàn)代,成為我國書法藝術(shù)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