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寬容之樂》原文
寬容之樂
◆ 松下幸之助
你愛吃魚,我愛吃肉,雖然嗜愛的各有不同,我們還是上桌共食。倘若每個人都嘗到了自己喜愛的食物,大家會感到舒舒服服。要是你說你討厭吃魚,別人也不會因而排斥你,更不會命令你非吃不可。
如果我們能體悟到各自互異的本質(zhì),便會對彼此的互異成趣感到快樂,這種快樂可以穩(wěn)定一個人的心。
你有你的思考方式,別人也有他的思考方式,思維的方式或許有別,我們還是同席而座。若是我們都能互相學(xué)習(xí),就能一團和氣。
不論彼此有何不同,你我都各有長處與缺點。如果我們不能坦然地不斷活用這些長處與缺點,既可提升生活水準(zhǔn),不必去批評責(zé)難,也不必互相排斥,更不用懷疑別人是否出了什么毛病。
這才是使真正進步的原因,而真正能做到些境界者,才是真正的君子。因思想不同而彼此相爭的態(tài)度,以及因嗜食不同而頓起勃黔的行為,與前者有多么大的差距呀。人類的生命是無限的,未來也是無限的,我們必須尋求互相進步之道。
砂糖是甜的,精鹽是咸的。它們是味道的兩極,互為正反,如果想要食物嘗起來是甜的,只要加點糖就可以了。事實上,若是我們再加入些許的鹽,反而更能加強砂糖的甜度與味道。這是因為調(diào)和了互為正反的兩種味道為產(chǎn)生的一種滋味,也正是上天賜與的絕妙美味。
與我們相對立的人、事、物,我們總希望能夠?qū)⒅颗懦@世上只要剩下自己就好了。這本是人之常情,因此,那些排也不掉、揮也揮不去的東西,深深令我們心煩苦惱。
但大體說來,事有對立是好的,有正反兩面也無妨,這不正是自然界中的一個道理嗎?有對立的關(guān)系,我們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也正因為有這種正反對立存在的關(guān)系,才體會得出那種深義、那各種絕妙滋味。
所以,與其苦思如何去排除那些揮之不去的東西,還不如苦思如何去接納、調(diào)和它們。如此一來,必能產(chǎn)生新的天賜美味,而一條新的康莊大道也在我們面前展開了。
有了緣分,人才會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并且和許多人產(chǎn)生各種關(guān)系。“緣分”這個詞很古老,然而涵義卻歷久彌新。
一般人往往認(rèn)為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憑個人意志來促成或加以斷絕。但事實并非如此,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是個人的“意志”或“希望”所能左右,而是由一種超越個人意志和希望力量來決定的。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應(yīng)該更加珍惜自己的人際關(guān)系,心中存感激之情,有任何不平或不滿之前,先以謙虛的態(tài)度想到彼此間的緣分,然后以喜悅的心情、熱忱的態(tài)度加深相互的關(guān)聯(lián)。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必然可以產(chǎn)生堅強無比的力量,使社會由黑暗變?yōu)楣饷鳌?/p>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壞人,不能一概而論。然而,自古以來,一般認(rèn)為心地不善,專門作奸犯科的壞人,還是為數(shù)不少。
追求真善美乃是人的本能,但還是有人會去追求丑陋與邪惡。美與丑共存,一起推動這個世界,自古以來從未改變過。既然如此,就應(yīng)培養(yǎng)忍耐與寬容的心情,否則內(nèi)心只會感到悶悶不樂,甚至只有嘆息這個世界沒有希望了。
人與人相互依靠而生活、從事工作,這世界各類人都有并非到處都是好人。因此,唯有養(yǎng)成忍耐與寬容的心情,才能適應(yīng)這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