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公西(gōngxī)》姓起源
449 公西(gōngxī)
449 公西(gōng xī)
【尋根溯源】
公西復(fù)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源自姬姓,魯國公族季孫氏的支系后代所改。春秋時(shí),魯國有公族公西氏,為權(quán)高名重的季孫氏的支族,其子孫以公西為氏。
【變遷分布】
公西復(fù)姓是罕見姓氏。漢代以后,在河南北部形成望族,并以頓丘郡(今河南清豐)為郡望。唐代至今,已經(jīng)基本不能見到此姓氏。
【名人薈萃】
公西赤:春秋末年魯國人。姓公西,名赤,字子華,亦稱公西華。在孔子弟子中,以長于祭祀之禮、賓客之禮著稱,且善于交際,曾“乘肥馬,衣輕裘”,到齊國活動(dòng)。唐代追封“邵伯”。宋代加封“鉅野侯”。明代改稱“先賢公西子”。
公西蒧:春秋時(shí)魯國人。姓公西名蒧,字子尚。(“蒧”,通點(diǎn),故又作公西點(diǎn)),孔子弟子。太史公曰:學(xué)者多稱七十子之徒,譽(yù)者或過其實(shí),毀者或損其真,鈞之未睹厥容貌,則論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宋封“徐城侯”。
公西輿如:春秋末期魯國人,字子上,孔子門下弟子,七十二賢之一。唐贈(zèng)“重邱伯”,宋封“臨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