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畢(bì)》姓起源
76 畢(bì)
76 畢(bì)
【尋根溯源】
畢姓源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封于畢(故址在今陜西省長安、咸陽兩市之北),故稱為畢公高,并建立畢國。畢公高之子畢萬事晉,封于魏,其后代改姓為魏,并且成為戰(zhàn)國時(shí)代的著名姓氏。仍居于畢國者,遂以國名為姓,稱為畢姓。
【變遷分布】
早期在陜西、山西、山東活動(dòng)。漢唐之間,尤以東平須昌(今山東東平)畢氏家族最為顯赫,在河內(nèi)、河南、東平、太原等郡形成望族。宋明至今,在黑龍江北京、天津、河北、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安徽、云南、江西、廣東、廣西等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名人薈萃】
畢萬:春秋晉國大夫,畢公高之后,事獻(xiàn)公。晉滅霍、耿、魏,以魏封畢萬。是魏國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
畢宏:唐朝畫家。河南偃師人。歷任御史,左庶子,給事中。善畫山水、古松奇石。
畢升:又作畢晟。北宋活字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者。淮南路蘄州蘄水縣直河鄉(xiāng)(今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地鎮(zhèn)五桂墩村)人,一說為浙江杭州人。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畢升發(fā)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shù),被認(rèn)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shù)。宋朝的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記載了畢升的活字印刷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