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與政治
【3920】學術與政治
(〔德〕馬克斯?韋伯著,馮克利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4.3萬字,1998年11月第1版,2016年8月第8次印刷,29元)
△兩部分:以學術為業與以政治為業。
○研究韋伯者,無一不深知這兩篇演說的重要性。因為他們不但濃縮著韋伯學術思想的精華,也由于他作為當時一名“精神貴族”式的德國知識界領袖,對其身邊的思潮做出了十分個性化的回應,這是在韋伯其他學術著作中難得一見的。
○韋伯做出了著名的“責任倫理”和“信念倫理”的區分。
○科學不涉及終極關懷。
○價值的多元性。
○教師不應是領袖。
○單靠祈求和等待,只能一無所獲,我們應當采取不同的行動。如果每個人都找到了握著他的生命之弦的守護神,并對之服從,這其實是平實而簡單的。
○托洛茨基:“一切國家皆以暴力為基礎”。
○以政治為業有兩種方式:一是“為”政治而生存,一是“靠”政治生存。
○一切黨派斗爭,既是為客觀性目標的奮斗,也是爭奪官職授予權的斗爭。
○虛榮是一種十分普遍的品性,大概沒有人能完全擺脫它。
○“善果者,惟善出之;惡果者,惟惡出之”。
○政治是件用力而緩慢穿透硬木板的工作,它同時需要激情和眼光。
○作為一位現代性理論家的韋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