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雜篇·則陽》原文鑒賞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莊子·雜篇·則陽》原文鑒賞

《莊子·雜篇·則陽》原文鑒賞

(解題) 本篇取首句“則陽游于楚”的首二字為篇名。則陽為人名,文中又作彭陽。所記故事的內涵,只談圣人的一端,未足代表全篇。

主旨在論述圣人的品德自然順適,不失本性。所謂認知,無知才是知。道則非言非默。

原 文



則陽游于楚,夷節言之于王,王未之見。夷節歸。彭陽見王果曰: “夫子何不譚我于王(一)?”王果曰: “我不若公閱休。”彭陽曰:“公閱休奚為者耶?”曰:“冬則擉鱉于江(二),夏則休乎山樊。有過而問者,回: ‘此予宅也。’夫夷節已不能,而況我乎!吾又不若夷節。夫夷節之為人也,無德而有知,不自許,以之神其交(三),固顛冥乎富貴之地(四)。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五)。夫凍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風(六)。夫楚王之為人也,形尊而嚴。其于罪也,無赦如虎。非夫佞人正德(七),其孰能橈焉!故圣人其窮也,使家人忘其貧;其達也,使王公忘爵祿而化卑;其于物也,與之為娛矣(八); 其于人也,樂物之通而保己焉(九)。故或不言而飲人以和,與人并立而使人化,父子之宜(十)。彼其乎歸居(十一),而一閑其所施。其于人心者,若是其遠也。故曰‘待公閱休’。”

解 說



(一) “夫子何不譚我于王”: “譚” 同談。

(二) “冬則擉鱉于江”: “擉” 音戳 (chuo),刺也。

(三)“不自許,以之神其交”: 因其與“夫夷節之為人也,無德而有知”相接,即以為這是就夷節來說的。其實不是,這是王果假設有人與夷節交往。“以之神其交”字有誤置,當是“以其神交之”,誠心誠意地和他進行了交往。

(四)“固顛冥乎富貴之地”:這是王果對夷節的評價,自當與“無德而有知”相連,因須與“不自許,以其神交之”互易其位。“顛冥”瘋狂地迷戀。“地” 為誤字,為 ”徒” 形近而誤,因為說的是人。

(五)“相助消也”:所置位有誤,當在“夫凍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風” 之后,為這兩個比喻做結。涉上“非相助以德” 而致誤。

(六) “暍者反冬乎冷風”:“暍”音夜 (ye),暑熱。注家或以為句當為“暍者反冷風乎冬”,“冬”與“冷風”互易其位。是。這樣正與上句“凍者假衣于春” 的語氣相一致。

(七) “非夫佞人正德”: “佞人” 善言的人。

(八) “與之為娛矣”: “娛” 戲也。隨便之意。

(九)“樂物之通而保己焉”:“物之通”意見交流。“保己”保持自己看法。

(十)“與人并立而使人化,父子之宜”:舊以“化”字斷,“父子之宜”獨立為句。但解釋上有困難。實不應斷而連為一句。“化”為“以”之誤。句的結構與上“故或不言而飲人以和” 同。“宜” 為誼之假。

(十一) “彼其乎歸居”: 字有誤倒,句應為 “彼歸乎其居”,“其” 與“歸”互易其位。

語 譯



則陽到楚國去,夷節把他推薦給楚王,楚王沒有接見。夷節離去。彭陽 (即則陽) 拜訪了楚大夫王果,說:“老先生怎么不來把我向楚王提一下呢?” 王果說: “我不如公閱休。” 彭陽說: “公閱休是怎樣的人?”〔王果〕說:“冬天到江上去扠鱉,夏天歇在山腳之下。有人到他那里問他,他這樣說: ‘這就是我的家。’ 夷節都不能推薦你,我哪里行呢! 我又不如夷節。夷節這個人,品質不怎么好,鬼點子卻不少,簡直就是一個醉心富貴的人。如果沒什么考慮,誠心誠意地和他交了朋友。他不來以道義來幫助你,就像春天借衣服給受凍的人,冬天給受暑熱的吹冷風一樣,那種幫助一點用也沒有。楚王這個人,本身是尊貴的,對人嚴厲,對于人的過錯,像虎一樣毫不放過。如果不是能說且品行端正,誰能夠折服他!圣人在時運不濟的時候,使得家人忘掉自己在貧窮;在發跡的時候,使得王公大臣們忘掉自己的權位而變得謙遜。對待事物,隨隨便便; 對于人,使意見溝通,互不干犯。所以不用說話就使人感到溫暖,與人共處就使人感受到父子的情誼。他回到家里,全不施行什么。他在人們的心目中,是那么高遠,所以說:‘要等待公閱休。’”

原 文



圣人達綢繆周盡一體矣(一),而不知其然,性也。復命搖作而以天為師,人則從而命之也。憂乎知!而所行恒無幾時,其有止也,若之何(二)! 生而美者,人與之鑒,不告則不知其美于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聞之,若不聞之(三),其可喜也終無已,人之好之亦無已,性也。圣人之愛人也,人與之名,不告則不知其愛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聞之,若不聞之,其愛人也終無已,人之安之亦無已,性也。舊國舊都,望之暢然,雖使丘陵草木之緡入之者十九(四),猶之暢然,況見見聞聞者也,以十仞之臺縣眾間者也(五)

解 說



(一)“圣人達綢繆周盡一體矣”: “綢繆”糾葛。“周盡”貫穿。“一體”一起。

(二)“憂乎知!而所行恒無幾時,其有止也,若之何”:這幾句話與上下文均無聯系,在其間形同楔子,顯然有誤。在這幾句話中,以“若之何”為結。下一節中有兩組文句都以“若之何”為結,結構、意境極為相似,當是其中的一組,因移于下一節與之相合。

(三) “若知之,若不知之; 若聞之,若不聞之”: “若”或也。下同。

(四)“雖使丘陵草木之緡入之者十九”:“緡”音民(min),錢貫也,以喻其連成一片。“入”遮也。

(五)“況見見聞聞者也,以十仞之臺縣眾間者也”: “見見聞聞”看得見聽得到。“以”通似。“縣”懸之本字。“間” 一室之地。即房舍。

語 譯



圣人了解到,人們常常是糾纏在一體的,但不了解為什么這樣,這是本性。把一些動作照著天的意境給起上一個名字,人們就這樣叫了起來。長得漂亮的人,有人給他鏡子照一下,如果不告訴他,他是不知道比別人漂亮的。也許知道了,也許不知道;也許聽到了,也許沒聽到。〔不管怎樣〕,他之討人喜愛是沒錯的,而人們喜歡他也是沒錯的,這是本性。圣人對于人是愛憐的,人們給他這樣的名號,如果不告訴他,圣人是不知道自己對人是愛憐的。也許知道了,也許不知道; 也許聽到了,也許沒聽到,〔不管怎樣〕,他對人愛憐是沒錯的,人們接受他的愛憐也是沒錯的,這是本性。故鄉故土,〔歸來的人〕 遠遠望見高興極了。雖然丘陵的草木連成一片遮住了十分之九,也還是高興。更何況那看得見,聽得到,像十丈來高的高臺高懸在一簇平房之上呢!

原 文



冉相氏得其環中以隨成(一),與物無終無始,無幾無時(二)。日與物化者,一不化者也(三),闔嘗舍之(四)! 夫師天而不得師天,與物皆殉。其以為事也,若之何!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五),與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備而不洫(六),其合之也,若之何!

解 說



(一)“冉相氏得其環中以隨成”:“環中”意為空虛。《齊物論》這個詞的注如此。應視為環中空虛之處,可以自由運轉。“隨成”任其自成,自在之意。

這一小節理解上頗為困難,舊釋不足解決問題,只能就自己的水平予以解釋,不敢期其必是。求得確解,還待識者。

(二)“與物無終無始,無幾無時”:“與物”對待事物。“無幾無時”先輩有的以“幾”為“期”之假。因此句意便是無時無刻。但從“無終無始”來看,終始是對立的兩極,時刻則是一事,似不合。“幾”可訓差,“時” 可訓適。差與適則是對立的兩種情況。

(三)“日與物化者,一不化者也”:“日與物化”每天都要面對事物的變化。“一不化”一點也不予改變,即任其自然。

(四)“闔嘗舍之”:“闔”通曷。從上一小節抽出的“憂乎知,而所行無幾時,其有止也,若之何”幾句話,當移至此句之下。“幾時”差不多的時候。“有”用為“或”。

(五)“未始有物”: 與上句“未始有始”相接,顯系“未始有終”,“物”乃“終”形近而誤。

(六)“所行之備而不洫”:或以“之”同“者”,“洫”訓溢,可從。但釋“備”為完備,非是,應為“具”,俗謂擺樣子。

語 譯



冉相氏掌握了自由運轉之道使事物任其自然。對待事物沒什么終始,沒什么差一點和正適合。每天面對事物的變化,絲毫不予以改變,又哪里是放棄不問。值得憂慮啊智力! 運用起來就沒個差不多的時候。要它停一下吧,怎么樣! 想著以天來取法但是做不到,就連事物本身都陷了進去,就讓他那樣去做吧,怎么樣!圣人從來就沒有過天,沒有過人,沒有過始,沒有過終,毫不松勁地隨著人世走下去,所作所為也只是擺擺樣子而不過分,就讓他照樣子做吧,怎么樣!

原 文



湯得其司御門尹登恒為之傅之(一),從師而不囿,得其隨成。為之司其名之名贏法得其兩見。仲尼之盡慮,為之傅之。容成氏曰: “除日無歲,無內無外(二)。”

解 說



(一)這一小節,文字錯亂太甚,無法解通。但還是有蹤跡可尋,把它理順。它是由兩個平行的句組組成,一是司御門尹登恒組,一是仲尼組。仲尼由于“盡慮”而“為之傅之”。門尹登恒之所靠則是下面句中的“之名贏”。湯從傅門尹登恒的態度和結果是“從師而不囿,得其隨成”。而從傅仲尼則是“司其名法,得其兩見”。這段文字應是:

“湯得其司御門尹登恒之名贏,為之傅之,從師而不囿,得其隨成。得仲尼之盡慮,為之傅之,司其名法,得其兩見。”

與原文對校,“之名贏”上提置于“司御門尹登恒”之下。“仲尼之盡慮”上脫“得”字。“司其名”上的“為之”涉“為之傅之”而誤衍。“司其名法,得其兩見”移置“得仲尼之盡慮,為之傅之”之下。解說從校文。

①“湯得其司御門尹登恒之名贏”: “司御”是職,“門尹”是姓,“登恒”是名,是一個人。“贏”通“盈”,充滿,實在。“名贏”名的實在,術語即名的絕對性。

②“得其隨成”:“隨成”任其自成。

③“得仲尼之盡慮”:“盡慮”多方思考。

④“司其名法”:“法”本字為“灋”,古假以為“廢”,為近年出土的簡帛書所常見。“名廢”與“名贏”相對,意為名的廢棄,即名的相對性。

⑤“得其兩見”:“兩見”郭嵩燾以為“對待者也”(郭慶藩《莊子集釋》 引) 是可信的。表示相對的看法。

(二)“容成氏曰:‘除日無歲,無內無外。’”: 或以為意與上文不屬,是錯簡。實則不然,“除日無歲”在說“名嬴”與“隨成”; ”無內無外” 在說“名廢” 與 “兩見”。

語 譯



湯聽說他的司御門尹登恒講說名的絕對性的消息,便請來作老師。他學得靈活不為老師所構限,學得隨物自成的道理。又聽到仲尼多方思考的觀點,便請來作老師,致力于名的相對性,學到相對看待事物的功夫。容成子說:“沒有日子的積累,就難以成歲; 沒有內,外就不能存在。”

原 文



魏瑩與田侯牟約(一),田侯牟背之,魏瑩怒,將使人刺之。犀首〔公孫衍〕聞而恥之(二),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衍請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系其牛馬,使其君內熱發于背,然后拔其國。忌也出走(三),然后扶其背,折其脊。“季子聞而恥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四),則又壞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五)。衍,亂人也,不可聽也。”華子聞而丑之,曰:“善言伐齊者(六),亂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亂人也;謂伐之與不伐亂人也者,又亂人也。”君曰:“然則若何?” 曰: “君求其道而已矣。”惠子聞之,而見戴晉人。戴晉人曰: “有所謂蝸者,君知之乎?” 曰:“然。”“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 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 “噫! 其虛言與?” 曰: “臣請為君實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窮乎?”君曰: “無窮。”曰:“知游心于無窮,而反在通達之國,若存若亡乎?”君曰: “然。”曰: “通達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與蠻氏有辯乎?”君曰: “無辯。”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客出,惠子見。君曰: “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當之。”惠子曰: “夫吹管也,猶有嗃也; 吹劍首者,吷而已矣。堯、舜,人之所譽也。道堯、舜于戴晉人之前,譬猶一吷也。”

解 說



(一)“魏瑩與田侯牟約”:“牟”齊侯中沒有名牟的,所以注家有的以為衍。考之史籍,與魏瑩同時的齊侯是齊威王,名因齊。“牟”可能是“齊”的壞字,以作因齊的略稱,不當衍。

(二) “犀首 〔公孫衍〕 聞而恥之”: “犀首”魏將軍號。“ 〔公孫衍〕”所據本原無此三字,是參考了別的版本而增加的。但史籍之稱“犀首”的,都是指公孫衍。如《戰國策·齊策》“犀首”下高誘注:“犀首,公孫衍也。”犀首幾成公孫衍的專稱。實不必增此“公孫衍”三字,故標以括弧以示其意。

(三)“忌也出走”: “忌”在齊國,當時有兩人名忌,騶忌與田忌。騶為相,田為將。田忌曾率軍敗魏于桂陵。此忌當是田忌。

(四)“城者既十仞矣”:先輩或以“十”乃七之誤。因筑城定為十仞,如已十仞,即已告成,何必再說?道理是這樣,但這樣說的目的是說筑了又拆,勞而無功,固不在已筑的為十為七,只要說得下去,不改也可。

(五) “此王之基也”: “王” 讀旺。

(六) “善言伐齊者”: “善言”勸說也。下同。

語 譯



魏惠王瑩和齊威王因齊結盟。齊威王背盟,魏惠王大怒,想要派人刺殺齊威王。公孫衍得知,覺得不大高明,〔對惠王〕 說:“國君是大國之君,卻以一個平常漢子的做法去對付仇人。我公孫衍請帶領二十萬甲兵,替國君討伐他,俘虜他的人民,奪取他的牛馬,讓他們國君把心火從后背發泄出來。然后攻下國都,趕跑大將田忌,然后敲打國君的后背,打斷他的脊梁。”季子得知這情況,感到不妥,〔對魏王〕 說: “修筑十來丈高的城墻,修筑已經差不多了,卻又把它推倒,這是筑城的刑徒們所痛心的。現在已經七年沒打仗了,這是國家興旺的根基。公孫衍,是個好生事的人,不要聽他。”華子得知這情況,覺得不是滋味,〔對魏王〕說:“勸說您伐齊的是好生事的人; 勸說您不要伐的也是好生事的人;那以為伐與不伐都是好生事的人的,同樣是好生事的人。”魏王說:“那么怎么好呢?”〔華子〕說:“您就走自己的路好了。”惠施得知此事,推薦戴晉人給魏王。戴晉人說: “有一種動物叫蝸牛的,國君知道嗎?”〔魏王〕說: “知道。”〔戴晉人說〕: “有在蝸牛左邊觸角上建國的,叫觸氏; 有在蝸牛右邊觸角上建國的,叫蠻氏。有一次兩國為了爭地打起仗來,戰死者有好幾萬,追趕敗逃的人追了十五天才返回程。”魏王說: “咳! 這不是真的!”〔戴晉人〕說:“我來給國君說點真的。您來想一下四方上下有盡頭嗎?”魏王說:“沒盡頭。”〔戴晉人〕說:“〔您〕知道精神放在沒盡頭的境地,翻回頭來到四通八達的地方,像有又像沒有吧?”魏王說:“是那樣。”〔戴晉人〕說: “在四通八達的地方有魏國,魏國之中有大梁,大梁之中有君王。這君王和蠻氏有區別嗎?”魏王說:“沒區別。”客人退去,魏王呆呆地像丟了什么似的。客人退去之后,惠施來見。魏王說: “客人,真是個了不起的人啊,稱為圣人都不過分。” 惠施說:“要是吹管子,還有點聲音; 要吹劍把上的小環孔,噓點氣也就完了。堯、舜是人們當作圣人來稱譽的,但如果對戴晉人講說堯、舜,就像〔吹劍把一樣〕,只是噓一點氣罷了。”

原 文



孔子之楚,舍于蟻丘之漿,其鄰有夫妻臣妾登極者(一)。子路曰: “是稯稯何為者邪?”仲尼曰: “是圣人仆也(二)。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三),其聲銷,其志無窮,其口雖言,其心未嘗言。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是陸沉者也(四),是其市南宜僚邪?”子路請往召之。孔子曰:“已矣! 彼知丘之著于己也,知丘之適楚也,以丘為必使楚王之召己也。彼且以丘為佞人也。夫若然者,其于佞人

也,羞聞其言,而況親見其身乎! 而何以為存(五)!”子路往視之,其室虛矣。

解 說



( 一) “其鄰有夫妻臣妾登極者”: “極”《釋文》司馬注“屋棟也”。注家多采之,謂“登極”為上到屋頂上,但這樣講有不合情理處。多人擠到屋頂之上偷看鄰家,實不禮貌。隱士高潔,不肯露面,但必不如此,故所解非是。“極”既可示高,也可示遠。“登極” 當是登在高處遠遠張望。

(二) “是圣人仆也”: “仆”給事者,即追隨的人。

(三) “自藏于畔”: “畔” 田界也。即田間。

(四)“是陸沉者也”:“陸沉”舊以為像魚沉于水那樣沉于陸,以喻其隱。但前有言“自埋于民,自藏于畔”,已明其隱,不必重言。此實取“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而言,“陸”同于“世”,“沉”同于“違”。“陸沉”乃出世之意。

(五) “而何以為存”: “而”通爾。“存”存問,見到之意。

語 譯



孔子到楚國去,走到蟻丘這個地方,住在一個賣漿人的家里。有一鄰家。男女主人和男女仆從站在高處遠遠地張望。子路說:“這么擠擠擦擦是干什么的?”仲尼說:“這是追隨圣人的人。自己混跡在民眾的隊伍里,隱身于田野之中,不露聲名,心志深遠。口頭上雖在說話,心坎里卻未曾有言。正是在與世俗拉開距離,內心不肯與世俗相并立。這是個出世的人啊,莫非就是市南宜僚嗎?”子路提出把他請到這里來。孔子說: “算了吧! 他知道我了解他,知道我是去楚國,認為我一定會使楚王請他前去。他也許把我當成一個以花言巧語來取媚的人。如果那樣,他對以花言巧語取媚的人,連聽他說話都覺得丟人,還會親身和那人接觸嗎! 你怎么會見到他呢!”待子路前去探問,屋子已是空空的了。

原 文



長梧封人問子牢曰(一):“君為政焉勿鹵莽,治民焉勿滅裂。昔予為禾,耕而鹵莽之,則其實亦鹵莽而報予;蕓而滅裂之,其實亦滅裂而報予。予來年變齊(二),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予終年厭飧(三)。”莊子聞之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謂:遁其天,離其性,滅其情,亡其神,以眾為。故鹵莽其性者,欲惡之孽為性,萑葦蒹葭始萌,以扶吾形,尋擢吾性(四),并潰漏發(五)。不擇所出,漂疽疥癱,內熱溲膏是也(六)。”

解 說



(一) “長梧封人問子牢曰”: “問” 存問也。

(二) “予來年變齊”: “齊” 讀劑,方劑。

(三)“予終年厭飧”:“厭”同“饜”,足也。“飧”音孫(sun),從夕食,古指晚餐,后泛指餐食。

(四)“以眾為。故鹵莽其性者,欲惡之孽為性,萑葦蒹葭始萌,以扶吾形,尋擢吾性”:這一小段,斷句有不同,文字的組合亦有誤,因而理解頗有分歧。注家多“以眾為”斷,屬上讀,與“遁其天,離其性,滅其情,亡其神”相接,獨為一句。實應屬下與“故”相連而為“以眾為故”,就是說,由于多所作為的緣故,出現了下面那種情況。郭注:“以眾為之所致也。”成疏:“皆以徇逐分外,多滯有為故也。”即是就此種斷法取義。下面的文字淆亂,予以訂正,則是,“欲惡之孽” 當移置“以扶吾形”之下。“為性”與 “萑葦蒹葭”互易其位,“始萌”置于其下。文為:“萑葦蒹葭,為性始萌,以扶吾形;欲惡之孽,尋擢吾性。”“孽”罪過。如作“蘗”之假,分杈,亦通。

(五)“并潰漏發”: 改作“潰漏并發”,語氣較順。“并”進之假。

(六) “內熱溲膏是也”: “溲膏”尿汁渾濁。

語 譯



長梧地方長官去慰問子牢,說道:“您處理政事不要粗魯,管理人民不要橫暴。當初我種莊稼,地耕得有點粗魯,收成也就粗魯地回報了我; 鋤草有點橫暴,收成也就粗暴地回報了我。我在第二年改變了做法,地耕深了并且認真地鋤草,莊稼長得又茂盛又足壯,一年里肚子總是飽飽的。”莊子聽到這種情況,說: “現在的人在整飭他本身,調理他心態的時候,多有像長梧地方長官所說的那樣,逃離開天,避開本性,滅掉情理,丟掉精神。由于多所作為的緣故,粗魯地對待本性的,就像一片蘆葦的嫩芽,剛剛按照它的本性萌生,使本身茁壯成長; 遭受到好惡欲念這罪魁的襲擊,隨即把本性拔除,潰爛、漏管都出來了,亂鉆一氣,就成了膿包、疥瘡、內熱燒膛、尿汁渾濁這些病癥。”

原 文



柏矩學于老聃,曰:“請之天下游。”老聃曰:“已矣!天下猶是也。”又請之,老聃曰:“汝將何始?”曰:“始于齊。”至齊,見辜人焉(一),推而強之(二),解朝服而幕之(三),號天而哭之,曰: “子乎! 子乎! 天下有大菑,子獨先離之。曰:莫為盜,莫為殺人(四)。榮辱立然后睹所病,貨財聚然后睹所爭。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爭,窮困人之身,使無休時,欲無至此,得乎?古之君人者,以得為在民,以失為在己;以正為在民,以枉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五),退而自責。今則不然,匿為物而愚不識(六),大為難而罪不敢,重為任而罰不勝,遠其涂而誅不至。民知力竭,則以偽繼之。日出多偽,士民安取不偽。夫力不足則偽,知不足則欺,財不足則盜。盜竊之行,于誰責而可乎?”

解 說



(一) “見辜人焉”: “辜”磔也。是一種酷刑。刑后,立尸示眾。

(二) “推而強之”: “強”通僵,倒下。前輩有人言及。

(三) “解朝服而幕之”: “朝服” 與便服相對,即禮服。“幕”覆也。

(四) “曰: 莫為盜,莫為殺人”: “曰” 或以為衍,實可以所謂釋之。“莫”或以意為莫非,但無據,故不從。

(五) “故一形有失其形者”: “形”或以“一形”為一人,如此解釋,后“形”便無法安排,前后義應一致。當指現象。“失其形”乃是失去其應有的現象,即出現了異象,如天災等。

(六) “匿為物而愚不識”: “為物” 事物的真相。

語 譯



柏矩在老聃的門下學習,〔有一天,對老聃〕說:“我想到各處轉一轉。”老聃說:“不必吧!哪里都跟這兒一樣。”他再次請求,老聃說: “你先到哪里去?”〔他〕說: “先到齊國。”到了齊國,看到一個磔刑后示眾的立尸。他把立尸推倒,脫下禮服蓋在死尸的身上,叫喊著蒼天哭了起來,說道: “你呀! 你呀! 天下有大的災禍,你卻頭一個遭受到了。都這么說,不要做盜賊,不要殺人。〔可是〕,有了榮辱的區分,就能看到人們在趨榮而避辱; 有了貨財的積聚,就能看到人們在爭奪。現在建立起人們所趨避的,積聚起人們之所爭奪的,讓人陷入窮困,沒有停止的時候,要想不走到這一步,行嗎? 早些時候做君王的,把利益交給人民,把損失留給自己; 把做對了的算是人民的,做錯了的歸于自己。如果有一種反常現象,就退而自責。現在不是這樣了,隱藏事物的真相來愚弄不明真相的人,加大工作的難度而難為不敢承擔的人,加重任務而處罰做不到的人,把路程規定得遠遠的而加罪到不了的人。人們的智力用盡了就以做假來應付,每天都有很多假的出現,士民們怎么會不來做假。力氣不夠就裝樣,智力不夠就欺詐,財用不夠就偷,盜竊的流行,要誰負這個責任才好啊!”

原 文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一),未嘗不始于是之,而卒詘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之非也。萬物有乎生而莫見其根,有乎出而莫見其門。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可不謂大疑乎!已乎!已乎! 且無所逃此所謂然與然乎(二)!

解 說



(一)“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行年”指歲序。“化”解為變化不如融解更為貼切。如冰之融,指思想意識的感悟。與下“未嘗不始于是之,而卒詘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謂是非五十九之非也” 的申說正相契合。

(二) “且無所逃此所謂然與然乎”: 理解上分歧特甚。在斷句上,或“逃”斷,或“此”斷。均以所逃的是“大疑”。對“所謂然與然”的解釋更加多樣。愚以為應作一句讀,中間不能斷。“然與然”是對事物的主觀看法,說什么就是什么。凡從事認識的人,是逃避不了這種現象的。

語 譯



蘧伯玉已經六十歲了,在這六十年里時時有所感悟,一般都是開始認為是對的,最后又認為不對而予以否定。不知現在所認為對的是不是就是五十九歲時認為不對的。各種事物都是有所產生的但看不到它的根源。有所顯現但看不到它由哪里生出。人們都重視他的智力所能了解的,卻不知道正是靠了他所不了解的才能了解,能夠不說也太奇怪了嗎?算了吧! 算了吧! 而且是逃脫不了這種說什么就是什么的現象的!

原 文



仲尼問于大史大弢、伯常騫、稀韋曰(一):“夫衛靈公飲酒湛樂,不聽國家之政,田獵畢弋,不應諸侯之際,其所以為靈公者何邪?”大弢曰:“是因是也(二)。”伯常騫曰:“夫靈公有妻三人,同濫而浴。史鰍奉御而進所,搏幣而扶翼,其慢若彼之甚也,見賢人若此其肅也(三),是其所以為靈也。”豨韋曰: “夫靈公也,死,卜葬于故墓,不吉;卜葬于沙丘而吉。掘之數仞,得石槨焉,洗而視之,有銘焉,曰:‘不馮其子,靈公奪而里之(四)。’夫靈公之為靈也久矣(五),之二子何足以識之!”

解 說



(一)“仲尼問于大史大弢、伯常騫、豨韋曰”:“大史”即“太史”,史官。大弢、伯常騫、豨韋,都是太史,是主持議謚的人。

本節之所記,正是對上節“且無所逃此所謂然與然乎”之“然與然”的說明。憑了主觀來談對衛靈公謚“靈”的看法,三個人說法不同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哪個對呢? 誰也說不清。這就是有名不是真名,真名無名。

(二)“是因是也”:這是大弢對仲尼“其所以為靈公者何也”之問的解釋。關于“靈”,其為善謚或惡謚,從大弢的解釋來看,認為其所以謚為靈,就是因為像仲尼所說的他做了游樂而不務政事的壞事。“靈”是惡謚。

(三) “其慢若彼之甚也,見賢人若此其肅也”: “慢”指三妻同濫而浴。“賢人”指史鰍,即史魚,衛之賢者。孔子稱贊他說:“直哉史魚。”(《論語·衛靈公》)“肅”敬也。指:“搏幣而扶翼”,接受奉獻禮品而后親自攙扶。這兩句話是伯常騫的解釋,其意“靈”善惡兼備。

(四) “靈公奪而里之”: “里”居也。或以應為“埋”。但對石槨來說,“居”義較埋為優。

(五)“夫靈公之為靈也久矣”:指靈公死不葬故墓而葬沙丘,早已備有石槨。這是豨韋的看法。事本荒誕,豨韋卻據以為言,而肯定其為“靈”。“靈”全善而無惡意。

語 譯



仲尼向太史大弢、伯常騫、豨韋問道:“衛靈公沉湎于飲酒作樂,不問國家政事,行圍打獵,網獸捉鳥,不參加諸侯的會盟。死后謚為靈公,原因何在呢?” 大弢說: “就是因為他這樣的做法。”伯常騫說:“靈公有三個妻妾,同在一個浴盆里洗澡。賢人史鰍奉召前來,靈公接受他奉獻的禮品之后還親自來攙扶他。私生活輕佻得那么厲害,可對于賢者卻又是這么恭敬,這正是他之所以為靈公。” 豨韋說: “這靈公啊,死的時候,先是要葬在祖墳,占問不吉; 又計劃葬在沙丘,占問卻吉。在沙丘掘地到幾丈深的地方,掘得一具石棺。洗過以后,發現上面刻有文字,寫的是: ‘不依靠兒子,靈公取來住到里面去。’ 靈公之靈已經不是一天了。他們兩個人懂得什么!”

原 文



少知問于大公調曰(一): “何謂丘里之言(二)?” 大公調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而以為風俗也,合異以為同,散同以為異。今指馬之百體而不得馬,而馬系于前者,立其百體而謂之馬也(三)。是故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水而為大(四),大人合并而為公(五)。是以自外入者,有主而不執;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四時殊氣,天不賜,故歲成;五官殊職,君不私,故國治; 文武大人不賜(六),故德備;萬物殊理,道不私,故無名。無名故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時有終始,世有變化,禍福淳淳(七),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自殉殊面(八);有所正者有所差,比于大澤,百材皆度;觀于大山,木石同壇。此之謂丘里之言。”少知曰:“然則謂之道足乎?”大公調曰: “不然,今計物之數,不止于萬,而期曰萬物者,以數之多者號而讀之也。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 陰陽者,氣之大者也,道者為之公。因其大以號而讀之則可也,已有之矣,乃將得比哉(九)!則若以斯辯,譬猶狗馬,其不及遠矣。”少知曰:“四方之內,六合之里,萬物之所生惡起?”大公調曰:“陰陽相照相蓋相治,四時相代相生相殺。欲惡去就,于是橋起(十)。雌雄片合,于是庸有(十一)。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實之可紀,精微之可志也。隨序之相理,橋運之相使,窮則反,終則始,此物之所有,言之所盡,知之所至,極物而已。睹道之人,不隨其所廢,不原其所起,此議之所止。”少知曰:“季真之莫為,接子之或使,二家之議,孰正于其情?孰遍于其理(十二)?”大公調曰: “雞鳴狗吠,是人之所知。雖有大知,不能以言讀其所自化,又不能以意其所將為(十三)。斯而析之,精至于無倫,大至于不可圍。或之使,莫之為,未免于物而終以為過。或使則實,莫為則虛。有名有實,是物之居; 無名無實,在物之虛。可言可意,言而愈疏。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阻,死生非遠也,理不可睹。或之使,莫之為,疑之所假(十四)。吾觀之本,其往無窮; 吾求之末,其來無止。無窮無止,言之無也,與物同理。或使莫為,言之本也,與物終始。道不可有,有不可無。道之為名,所假而行。或使莫為,在物一曲,夫胡為于大方!言而足,則終日言而盡道;言而不足,則終日言而盡物。道,物之極,言默不足以載。非言非默,議有所極。”

解 說



(一)“少知問于大公調曰”:“大公調”,“大”不能讀“太”,讀如字,取合大為公之義。

(二)“何謂丘里之言”:“丘里”為按戶數劃定的區劃,是地方上的一種編制,因用以代表民間。其言為流俗之言。

(三)“立其百體而謂之馬也”:“立”通“位”,各安其部位,做動詞用。

(四)“江河合水而為大”:句本通。但先輩指出,上句“是故丘山積卑而為高”,卑與高相對為言,要求句法的一致,亦當以與“大”相對者為言,因謂 “水” 乃 “小” 形近而誤。可從。

(五)“大人合并而為公”:先輩有言,上句卑高、小大相對,依此句法,與“公”對立的為“私”,句中當有“私”字,因以“合并”應為“并私”。“合”涉上而誤,為“私”而與“并”乙倒。可從。“并”通“屏”,摒也。句為“大人屏私而為公”。只有摒私才能成公。

(六)“文武大人不賜”:依上、下文句例,都是“××殊×,××××”。先輩認為“文武”之下,脫“殊□”二字。是,應補。所補之字,或以為“材”,或以為“能”,本著取前者。

(七)“禍福淳淳”:“淳淳”郭注“流行反復”。成疏“流行貌”。就句意言,原無不可,但何以得有此訓?則不足說明。疑為“芚芚”之假。“芚”草不始生也。兩字相重,即有反復相生之意。是否有待高明證之。

(八) “自殉殊面”: “殉”拼死。“面”方面。

(九)“已有之矣,乃將得比哉”:“已有”指“道”已有名。“得比”與原型的道相比。即老子“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經》第一章)之意。

(十)“于是橋起”:“橋”注家或以為“矯”之假。成疏直書為:“矯,起貌也。”

(十一)“雌雄片合,于是庸有”:“片”判之假,分也。“庸”平常之意。

(十二)“孰遍于其理”:“遍”成疏:“于素情妙理,誰正誰偏者也。”是讀為偏。注家以其與上句“孰正于其情”的“正”恰好相對,故多從。但讀如字取周遍之意亦可通。本著不為改字。

(十三)“又不能以意其所將為”: 上句是“不能以言讀其所自化”。兩句并列,“意”下顯脫一字。成疏:“故雖大圣至知,不能用意測其所為。”據此,可以推定“意”下之所脫為“側”字。句為“又不能以意測其所將為”。前已有人提出這種看法。

(十四)“疑之所假”:“疑”迷惑。“假”借也,依托,如今所說的避風港。本節篇幅較長,為了閱讀方便,語譯分段。

語 譯



少知向大公調問道:“什么是鄉土的言論?”大公調說:“鄉土是連接十姓百家形成風氣的。把不同的結集起來使成為同,把同的分散開去使成為不同。比如說,分指馬的各個部位算不得是馬,可是把馬牽到面前來,按其部位指說其各個部位,這就是馬了。山包把低下的積累起來就成了高山,江河把些小流合并起來就成了大水,大人摒除掉私就成了公。因此對于從外來的,極有把握而不偏執; 由內心發出的,極為規正而無差距。四時的氣候不同,天不為添加什么,就得到好的收成; 各種官司的職責不同,君主不添加私意,國家就得到很好治理; 文武的才能不同,大人不予添加什么,德性就得以完備; 萬物的質地不同,道視同一律,也就無名可立了。無名便無為,無為便是無不為。時間是有開始和結尾的,世代是有變化的,禍福反復出現,呈現不順當的事里包含著順當的現象;各自拼死于各自的方向,在規正之中包含了偏差。像一個大的草原一樣,各種器材備齊供用; 有鑒于大山,樹木和土石共處在一塊高地上。這就是鄉土的言論。”

少知說: “那么,稱它作道,可以嗎?”大公調說: “不行,且來計算一下物類的數目,不止一萬,可是把它定名為萬物,是用一個大數的名號來稱它的。天地是形體之最大的,陰陽是氣之最大的,道是它們的公。因為它大把這當作名號來稱謂是可以的。既然有了名號了,又怎能和那原型的真道相提并論呢! 如果要想予以區分,就像把狗和馬相比一樣,差得很遠哩。”

少知說:“在四方之內,六合以里,各種事物怎么就發生了呢?”大公調說:“陰陽互相對應,互相掩映,互相參合;四時互相遞換,相生相殺。就這樣,喜好和厭惡的舍棄與接受顯露了出來。就這樣,雌雄的離合也就成了平常的現象。平安和危險交替變換,禍事和幸福交互發生,和緩和緊急遞相推移,聚合和分散發揮著作用。這是名實都可以記錄,精微的地方也能寫得出的。按部就班地依次而行,有高有低地運轉交互為用,走不通了就翻回來,到了盡頭就又重新開始。這是事物的實際。話能夠說到頭的,智力能夠達到底的,不過都是些事物罷了。學得道的人,不追問為什么就會廢去,不考察為什么就會產生,思想上沒有這些東西。”

少知說:“季真講求無謂,接子講求有謂,兩家的主張,哪個合乎實情,哪個接近道理呢?” 大公調說: “雞啼狗叫,這是人所共知的。雖有大的智慧,也不能用語言描繪出它們是怎樣的自我感覺,更不能主觀地猜想它們要干什么。照這樣分析起來,精細到無可再小,粗大到不能圍抱,有謂,無謂,都沒有脫離開事物最后感到其是不對的。有謂就落實了,無謂就等于沒有。有名有實,承認事物的實在; 無名無實,注意事物的空虛。可以言說可以意推,越說 〔距離真實〕 越遠。未曾出生就難以怕它出生,既已死亡就無法攔截它的死亡。死和生相距并不太遠,道理是說不清的。有謂,無謂,是迷惑的托身。我從根本上進行觀察,向前進展是無窮盡的; 我從末梢上進行探求,它的未來卻無終止。無窮盡無終止,要說是說不了的,事物同樣是這個道理。有謂,無謂,是言論的根本,和事物一個命運。道不能夠實有,有了就不能無。道取這么一個名,是借助它來展現。有謂,無謂,抓的是事物的一個方面,怎么能夠概括全面! 講說如果管用,就來整天地講把道講透;講說并不管用,就來整天地講把事物講透。道,是事物的最高層面,講和不講都不能承擔。也不講也不不講,才有那么點意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永久色| 99r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丝袜诱惑| 字幕网免费高清观看电影| 公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在线观看| 东北女人奶大毛多水多|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成人美女黄网站视频大全|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小说| 中韩日产字幕2021| 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无遮挡边吃摸边吃奶边做|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免费 | 废柴视频网最新fcww78| 午夜免费1000部| va天堂va亚洲va影视中文字幕| 男人j进入女人j内部免费网站 | 夜夜爽夜夜叫夜夜高潮漏水 | 啊~嗯短裙直接进去habo| 中文字幕.com|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夜夜爽| 女人十八进入一及黄特别片|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超|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 国产精品成人自拍| 久别的草原电视剧免费观看| 裴远之的原型人物是谁 |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老师办公室被吃奶好爽在线观看 | 欧美性xxxxx极品人妖|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igao视频网在线观看hd| www.尤物.com| 欧美巨大xxxx做受高清| 国产小视频在线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