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教養:孫云曉與中外心理學名家的對話
【3351】用心教養:孫云曉與中外心理學名家的對話
(孫云曉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8萬字,2014年10月第1版,39.9元)
△分三部分:一、新觀念:[1]讓孩子的大腦自由;[2]學習其實是一種創造;[3]教育的核心在于培育“兩顆種子”;教育改變世界。二、新趨勢:[1]運動改造大腦;[2]開啟孩子的多元智能;[3]創造力需要從小培養。樂觀的孩子才會充滿希望。三、新知識:[1]養育男孩與你想的不一樣;[2]由內而外的教養;[3]讓孩子遠離焦慮。培養高情商的孩子。拾遺:溫故知新——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讓孩子相互學習。
〇11個教育觀點:[1]現代教育追求的是培養創造力,而不是模仿;[2]創造性人才=創造性思維+創造性人格+創造性環境;[3]學會共處才能學會生存;[4]變“習得性無助”為“習得性樂觀”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5]健康人格需要主動性與自控力的平衡發展;[6]讓孩子的大腦自由,胎教就是在浪費時間;[7]運動可以健身、健腦、健全人格;[8]兒童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對性別差異的尊重;[9]父母和教師要學會做孩子的心理醫生;[10]學習其實是一種創造;[11]培養高情商的孩子需要高質量的情緒交流。
〇梅迪納談養成良好習慣:保持好奇心;堅持不懈;從錯誤中學習;別害怕丟臉;愛這個世界。
〇“兩顆種子”:主動性和自控力。
〇美《習慣的力量》:養成習慣需要3個關鍵環節:暗示、慣常行為、獎賞。
〇運動不僅對身體有益,更對大腦、心理有益。“四肢很發達,頭腦不簡單”。
〇給孩子豐富多彩的體驗機會。
〇多元智能,每個人都有8種以上的智能,但每個人的智能結構是不一樣的。天才選擇了適合自己的道路,而蠢才則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道路。
〇加德納認為:合理分配利用時間;學會自我監控;善于聆聽。
〇林崇德:“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
〇創造性人才的三個要素:創造性因素(智力因素)、創造性人格(非智力因素)、創造性社會背景(環境因素)。
〇創造性思維中的發散思維三個特點: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
〇豁達和勤奮——人生發展中的兩個風火輪。
〇美國知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安東尼·饒認為,看重5個習慣:[1]先做比較困難的事情,后做比較容易的事情;[2]盡量站著;[3]不會總是給自己施加很大的壓力;[4]把自己定位為學習者;[5]努力保持平衡。
〇如果你總是以積極的心態引導孩子,你就是孩子的心理醫生;如果你總是以消極的心態誤導孩子,你就是在制造或加重孩子的心理障礙。所以,沒有人比父母和教師更需要學習。
〇決定家庭教育的成敗,不是父母的文化素質,也不是經濟能力,而是教育素質,即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
〇“專心地學習,痛快地游戲”。
〇“有了愛就有一切”,“沒有愛就沒有世界”。
(2017年12月29日下午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