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煉成鋼——中國共產黨如何應對危局和困境
【3455】百煉成鋼——中國共產黨如何應對危局和困境
(曹普主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41.7萬字,2017年9月第1版,85元)
△共十章:[1]“揩干身上的血跡”繼續戰斗——大革命失敗與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2]從嚴重“左”傾錯誤中走向成熟——三次“左”傾錯誤及其克服;[3]“民族危亡關頭”的選擇——國共合作與全民族抗戰;[4]“和”“戰”之爭——抗戰勝利后的時局與運籌;[5]“我們決不當李自成”——“進京趕考”的挑戰與答卷;[6]最艱難的決策與較量——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艱苦奮斗共渡難關——克服“大躍進”運動的嚴重困難;[8]從重挫中奮起——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偉大歷史轉折;[9]“多事之秋”顯英雄本色——國內風波國際變局的嚴峻考驗;[10]進行新的“偉大斗爭”——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重大舉措。
〇回望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波瀾壯闊的不平凡歷程,中共應對危局和困境的這些偉大實踐給了我們什么重要啟示?[1]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2]一定要堅持理想信仰不動搖,革命意志不渙散、奮斗精神不懈怠,始終不渝地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奮斗;[3]一定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中汲取推動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4]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的思想路線,及時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始終保持修正錯誤的勇氣,堅持真理的決心,走出挫折的力量;[5]一定要建設一支以黨的領導為根本原則,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武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的人民軍隊,充分發揮這支軍隊在革命、建設、改革中的應有作用;[6]一定要與時俱進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領導能力和領導水平,增強抵御風險和拒腐防變的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堅強領導核心。
〇1927年8月—1937年7月的十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內部先后出現了以“左”傾盲動主義、“左”傾冒險主義、“左”傾教條主義為主要表現的三次“左”傾錯誤。
〇毛澤東常用三句話批判王明:他們不知道人是要吃飯的、路是要用腳走的,子彈是可以打死人的。
〇東北抗日聯軍最鼎盛時11個軍、3萬余人。
〇在馬克思主義語境里,“斗爭”一詞側重指向現存世界的革命化。盡管黨的歷史上斗爭的“左”、“右”傾教訓刻骨銘心,值得后人警覺,但“斗爭”本身源自矛盾的普遍存在,矛盾不滅,斗爭永遠不會停止。從化解矛盾的角度講,積極、正義的斗爭始終是時代的主流訴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準備具有許多新的特點的偉大斗爭,就是針對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而言的。
〇總體國家安全涉及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生態、資源、核等11個方面。
(2018年3月12日上午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