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茨,喬伊斯·卡洛爾作品分析
【介紹】:
美國20世紀60-70年代崛起的新一代著名女作家,也是意識流*小說的后起之秀。
1938年6月16日,歐茨生于美國紐約州北部布法羅市郊洛克波特的一個家境比較貧寒的工人家庭。她在外祖父家度過了“非常悲慘的”童年。中學畢業后,她得到一筆獎學金,進入錫拉丘茲大學學習文學,1960年畢業于該校,獲得文學學士學位,成為她的家族中幸運的、唯一受過高等教育的人。1961年,歐茨在威斯康星大學獲取英語碩士學位,并同拉蒙德·約瑟夫·斯密士結婚。之后,她在底特律大學講授英美文學。1967年隨丈夫去加拿大,在安大略省的溫荷大學教授英語。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執教。
歐茨自幼喜愛文學。她想象力豐富,善于講述故事。她思維敏捷,理解力強,在閱讀傳統文學作品和現代的心理小說中受益不淺。這為歐茨文學創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她在大學學習時期就寫出了以自己童年生活和學校生活為背景的小說和詩歌,并且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從此,她的小說接連不斷地問世。
歐茨創作的前期,主要是60年代。她受巴爾扎克等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的影響,以采用現實主義手法為主,描寫范圍十分廣泛,反映了美國30年代至70年代之間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正如她自己所說:“我有過巴爾扎克式的野心,想把整個世界都寫進一本書里。”并自稱為“社會現實主義者”。其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集《北門畔》(1963)、《掃蕩一切的洪水及其它》(1966)等,都是描寫暴力的主題。長篇小說有《人間樂園》(1967)、《他們》(1969)、《奇境》(1971)等,描寫30-70年代美國社會的自殺、謀殺、暴亂、縱火、搶劫、亂愛、強奸等各種方面的生活。其中,《他們》獲得1970年的美國全國圖書獎。70年代,歐茨受喬伊斯*、福克納*等意識流小說家及其作品的影響,開始探索現代主義藝術手段。從現實主義轉向挖掘人物的潛意識,采用意識流的方法進行文學創作。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任你擺布》(1973)、《刺客》(1975)、《查爾德烏德》(1976)等,短篇小說集有:《戀愛的回旋》(1970)、《婚姻與失節》(1972)、《女神及其他女人》(1974)、《通過國境線》(1974)、《誘奸及其他》(1975)等。此一時期作品中,性本能活動的描寫有明顯增加。
歐茨的意識流小說*借鑒了前輩意識流作家創立的理論和積累的創作經驗。她的獲1967年美國歐·亨利獎第一名的《在冰山里》就已觸及了意識流。歐茨通過對修女兼大學文學教師的艾琳的潛意識的描寫,展現了艾琳內心深處宗教的出世和世俗的入世思想尖銳沖突在她心靈里引起的痛苦。讀者會感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露是人物自己主觀意識的直接流露。而在《過關》(收入短篇集《通過國境線》)中描寫蕾妮在通過海關時經受的精神上的折磨,都是通過蕾妮的意識活動表露出來的。這是歐茨巧妙地運用了“自由聯想”,因而人物意識的流動與跳躍十分自然;又以內心獨白和心理分析,向讀者展示了女主人公復雜的內心世界。而長篇小說《查爾得烏德》通篇采用的都是意識流手法??傊?,歐茨的意識流小說成功地繼承了意識流文學傳統,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順序和限制,手法多樣,技巧嫻熟,取得了顯著的藝術效果。
歐茨對于意識流小說不僅是繼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作了有益的開拓。她把準確的時間引入了意識流小說里,便于讀者對小說內容的理解。以往的意識流小說,聯想過于自由,主觀隨意性和意識跳躍性極大,行文上簡直是隨意穿插顛倒,讀時頗費精力。歐茨把故事發生的時間直接引入文中,如她的《關于鮑比,T案件》(收入短篇集《女神及其他女人》)在每段意識跳動前都醒目地標明了時間,給讀者很大方便。這無疑是歐茨對于意識流小說的一大貢獻,它進一步豐富了意識流小說的表達方式。
歐茨的小說還有長篇《童年》、《戰栗的隕落》、《闊佬》等,總共9部。短篇小說集還有《餓鬼集》、《青春的吻及其它》、《黑夜的一面》等,總共10部,收近二百篇短篇小說。歐茨又自編小說集《美國的生活風光》。此外,作者又有詩集《無名的罪孽》(1969)、《愛情與錯亂》(1970)、《天使之火》(1973)、《夢中的美國》(1973)等;劇本《甜蜜的敵人》(1963)、《星期日聚餐》(1970)、《奇妙的劇目》(1974)、《心愛的東西》(1980)等。她的評論、散文、雜文等集成《不可能性的邊緣》(1971)、《不近人情的太陽》(1973)、《新的天,新的地》(1974)等。
歐茨是一位多產作家,多次獲得文學獎,如歐·亨利短篇小說獎,美國全國圖書獎,國家文藝學院文學獎、居金海姆基金會文學獎等。因她深切同情地描繪出美國婦女苦難的命運,被文學評論家譽為“勃朗蒂姐妹第四”。她的作品被譽為“女性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