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國:邁向國家治理新境界
【4896】全面依法治國:邁向國家治理新境界
(張文顯等著,黨建讀物出版社,16.6萬字,2017年7月第1版,30元)
△10章:①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③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④樹立憲法權威,確保憲法和法律實施;⑤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加快建設法治政府;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⑦弘揚法治精神,推進法治社會建設;⑧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隊伍;⑨加強和改進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⑩統籌國內法治與國際法治,推動國際關系法治化。
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②堅持人民主體地位;③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⑤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〇所謂權威,是指使人們具有內心確信并指引其行為的理由。
〇憲法權威的基本要求:控制公權力濫用;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個人權威不能超越憲法權威;法律權威不能超越憲法權威。維護憲法權威的重要意義:有助于形成社會共識、社會穩定、樹立憲法思維、維護國家核心價值觀。
〇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〇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要求:實現機構和職能法定化;建設服務型政府;行政立法進一步規范化;行政決策法治化;行政執法規范化;政府信息公開;監督與問責法治化;依法解決行政爭議。
〇黨和法的關系問題是一個根本問題,處理得好,則法治興、黨興、國家興;處理得不好,則法治衰、黨衰、國家衰。堅持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促進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互聯互動,實現黨規黨紀和國家法律銜接協調。
〇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的全過程:領導立法;保證立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
〇法治思維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對法治的信念來認識事物、判斷是非、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其特征:堅持法律至上、堅持權力制約、堅持人權保障、堅持正當程序。
〇法治能力是黨員干部運用法律治國理政的能力。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治信仰、善用法治方式、加強實踐訓練。
(2020年8月11日夜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