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出處】唐·李益《江南曲》。
【意思翻譯】江南曲: 是古代的一種民間歌謠,大多描寫江南地區(qū)人民的生活情形。賈: 是指商人。弄潮兒: 是指善于游水的年輕男人。自從嫁瞿塘的商人后,每次都耽誤了與我約定的歸期。若是早些知道潮水準時來去,是如此的有信用,當年還不如嫁給一個弄潮的人算了。原詩描寫商人婦的閨怨,借潮水的守時,來責備丈夫的無信。
【賞析】如果早知道潮水定期漲落,很講信用, 那么,當初我一定會嫁給那個準時在漲潮時出現(xiàn)在江邊的弄潮的青年 人。詩句通過女主人公的后悔之言,委婉而傳神地表達出這個商人少婦 怨夫久出不歸和言而無信,以及她內(nèi)心孤寂苦悶的心情。從潮水有信而 引發(fā)開去,她寧愿和能時時與她相伴的窮青年相廝相守。同為寫對夫婿 不至的怨情,但本詩作者選取的角度非同尋常,真不愧是譽為千古傳誦 的名句。
注: 潮有信,潮水定期漲落,很有規(guī)律,稱為潮信。弄潮兒 (古 讀(ní),乘漲潮于潮頭表演泅水技藝的青年。
【提示】弄潮兒,候潮戲水的年輕人。一位商人婦由于丈 夫常誤歸期,因而抱怨道: 早知道潮水漲落有定時,倒還不 如嫁給弄潮的年輕人。這是癡語、天真語,也是苦語、無奈 語。詩句曲折而傳神地表達了少婦的怨情。
【全詩】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注釋】 ①《江南曲》:即樂府《相和歌辭·相和曲》名,為《江南弄》七曲之一。曲調(diào)源于江南民歌,多用于描寫男女愛情。②瞿塘: 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在四川省巫山、奉節(jié)兩縣之間。賈(gu古):商人。③潮有信: 潮水定期漲落,有規(guī)律,稱為潮信。弄潮兒 (音ni泥): 在潮水涌漲時,撐船或泅水表演技藝的人。
【賞析】
這是一首閨怨詩。在唐代,以閨怨為題材的詩主要有兩大內(nèi)容: 一是思征夫詞; 一是怨商人語。由于唐代疆域遼闊,邊境多事,要征調(diào)大批將士長期戍守邊疆; 同時,唐代商業(yè)興盛,短、長途貿(mào)易都很發(fā)達,商人要采運貨物,擇地傾銷,所以多遠離家鄉(xiāng)。這樣勢必會有人拋別年輕的妻子或朝思夜想的多情戀人。作為這兩類人的妻子不免要空閨獨守,過著孤單寂寞的生活。詩人將此生活引入詩中,為唐詩增添了一份獨特的內(nèi)容。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出了一個商人婦的心聲。詩中一二句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是女主人公感嘆自己嫁作商人婦,不能與丈夫朝夕相處。可能是好幾回,她的丈夫說好了要回家,結(jié)果誤期未歸,致使她江口空候,總是失望而歸。或者是女主人公也曾把金釵當錢擲地算卦以占卜丈夫的歸期,也曾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所以順理成章有下面兩句: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意思是說,當初要早知江潮消息有時,就該嫁給那弄潮的男兒。這樣,生活可能清苦些,卻時時可以依靠。寧愿 “嫁與弄潮兒”,既是癡語、天真語,也是苦語、無奈語。這位少婦也不是真想改嫁,這里用“早知”二字,只是在極度苦悶之中自傷身世,思前想后、悔不當初罷了。在這里,作者通過一種“荒唐之想”(鐘惺《唐詩歸》),把一個多情任性的少婦的心聲刻畫得惟妙惟肖,十分生動。
這首詩的成功之處正在于其落想看似荒唐、無理,卻真實、直率地表達了一位獨守空閨的少婦怨情,看似荒唐、無理之想,卻是真切、情至之語。少婦因盼夫婿情切,而怨夫婿不如 “潮有信”; 更因怨夫婿情極,而產(chǎn)生悔不當初“嫁與弄潮兒” 的非非之想。這一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內(nèi)心活動過程,正合乎這位詩中商人婦的心理狀態(tài)。
此詩不拘音韻,似脫口而出,用語干凈利落,不假雕飾,體現(xiàn)了樂府民歌的特點。
【賞析】
這首詩寫商人妻子因丈夫外出、逾期不歸的悵怨之情。
全詩都是以商人妻子的口吻寫的。一二兩句,訴說她嫁給一個商人,丈夫泛長江入蜀經(jīng)商一去不歸,她天天都在等待, 然而,秋水望穿,希望都一次次落空了。這里,既沒有景物的鋪陳, 也沒有氛圍的渲染, 而是以曉暢明白的詩句,溢示出商人婦心中訴說無門的離恨和深情。唐朝年間,商業(yè)發(fā)達, 新榮暴富的商賈們, 往往輕絕情義, 生活奢靡。“商人重利輕別離”,詩人用 “朝朝”二字,不僅傳神地寫出這位婦女焦急難耐的孤獨和企盼, 而且, 也暗含著她對自己命運的憂慮和失望。
三四兩句,運用借物抒情的手法,進一步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這位受冷遇的婦女,面對浩浩長江,眼看著定時起落的潮水,她開始悔悟了:自己錯嫁了人。如果早知潮水有信,不如嫁給那些迎著潮頭,在激浪中表演技藝的青年。盡管他們貧窮低賤,恃勇輕生,但跟著他們, 總能過上幾天舒心的日子,比嫁給家財萬貫的富商在家備嘗冷落孤凄要好得多。這兩句,看似隨口道出的憤懣之詞,但卻極富于表現(xiàn)力。詩人緊緊抓住江水這一典型形象,借助貼切的比喻,豐富的想象,鮮明的對照,來刻畫人物曲折細致的內(nèi)心世界,達到了情景交融、維妙維肖的地步。這種 “含情之處,不見其情”,把深厚的感情融進敘述和議論之中,實在是一種高明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清人賀裳在《載酒園詩話》中論及這兩句詩時說: “詩又有無理而妙者, 如李益 ‘早知潮有信, 嫁與弄潮兒’, 此可以理乎?然自是妙語。”
這首詩以樂府舊題定名,它的語言質(zhì)樸自然,不加任何藻飾,散發(fā)著濃厚的民歌風味。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有比喻,有想象,人物形象十分鮮明。短短二十個字,包含了深廣的社會內(nèi)容和時代精神。詩中所表現(xiàn)的感情也十分真實。因而,這位婦女滿含凄苦的傾訴,能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喚起人們對封建社會婦女不幸命運的同情
【點評】 這是一首閨怨詩。唐代商業(yè)發(fā)達,不少商人遠途販賣,長年在外,商人妻子空閨獨守,孤單寂寞,發(fā)為哀怨。閨怨詩便反映了這么一種社會問題和婦女心態(tài)。
作者李益以創(chuàng)作雄渾悲壯的邊塞詩見長。同時,由于他有漫游江淮一帶的經(jīng)歷,秀雅媚人的南國風光,細膩委婉的江南民歌,給了他營養(yǎng)和熏陶,他又創(chuàng)作了一些生活氣息濃郁、饒有樂府民歌韻致的抒情小詩,《江南曲》即為其中被傳頌不衰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