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出處】唐·白居易《村夜》
【意思】敗草掛著秋霜,秋蟲切切鳴叫。村子周圍靜寂一片,杳無人 跡。獨自走出家門,向田野眺望,皎潔的月光朗照著一望無際的蕎麥 田,麥田里麥花如雪,晶瑩耀眼。前兩句勾勒出秋夜的凄清,透露出詩 人寂寞的情感。后兩句筆鋒一轉,展開了一幅耳目一新的畫面。即將豐 收的農田展現在目,使詩人暫時忘卻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發出驚 喜的贊嘆。詩人以白描手法寫來,通過景象的強烈對比,寫出對農事的 關切之情。全詩樸實無華,渾然天成。
【鑒賞】
這首詩作于元和九年,當時,詩人丁母憂住在故鄉下邽。詩歌描寫秋夜 鄉村月光下的景色。作者通過田野的空曠,秋蟲的鳴叫,月色的皎潔,大地 的蒼茫,生動地描繪出大自然樸素的美。
首句寫霜后的草,草叢中不肯安歇的小蟲,給寧靜的夜晚帶來了一絲情 趣;第二句點出夜晚村中空無一人,這使蟲鳴顯得分外有生氣;第三句寫作 者走出門來張望,當他一眼掠過廣闊的田野,展現在他面前的是一片銀白世 界:那月光下的蕎麥如同雪花一般。末一句道出詩人的觀感,也概括了村夜 的全景。
此詩用七絕寫成,但卻押了入聲韻,朗讀起來,有一種急促的感覺,較 好地襯托出夜間觀景看不真切的情形,同時也表達了作者久居下邽,遠離朝 政及友人的不安。從字面上看,似乎是一首單純的寫景之作,而字里行間反 映作者的心緒——一種不寧靜的心緒。
此作也可算是“眼前景,口頭語”、“沁人心脾,耐人咀嚼”的佳作。 尤其是平暢的文字,古樸的風格,深為歷代評論家所稱道。如《唐宋詩醇》 認為: “一味真樸,不假裝點,自具蒼老之致,七絕中之近古者。”
【鑒賞2】
這是一首描繪鄉村夜景的詩。此詩以白描手法畫出一個平常的鄉村之夜, 清新恬淡,詩意很濃,乃詩人退居渭上時期所作。起筆連用兩疊詞,“蒼蒼”二字,見出 秋色的濃重蒼茫;“切切”二字,渲染了秋夜凄清寂靜。次句“行人絕”三字,極寫行人無 跡,萬籟俱寂。二句描寫景物,畫面蕭瑟凄涼,暗暗透露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情緒。第三 句是過渡轉折句,描寫對象由村莊轉向田野,展開了一幅月夜清新的畫圖:皎月華美, 朗照一望無際的蕎麥田,遠望燦爛耀眼,一片晶瑩如白雪。多么美麗動人的景色,如詩 如畫,能不使詩人忘卻個人的孤寂而發出驚喜的贊嘆! 此詩通過前后景物描寫的轉換, 形成強烈鮮明的對比,亦寫出了人物感情的變化,真乃匠心獨運也。此詩用筆簡練,靈 活自如,寫得樸實無華,渾然天成。《唐宋詩醇》贊此詩云:“一味真樸,不假妝點,自具 蒼老之致,七絕中之近古者。”是十分中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