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出處】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意思翻譯】原野寬闊,放眼望去,天地相接,遠天低于近樹; 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船上的人靠得那么近。寫出客中孤寂之情,耐人尋味。
【提示】平曠的原野一望無際,遠處的天空與大地相接, 似乎比近處的樹還低;江水清澈見底,月映水中,好象與舟 中人靠得很近。詩句以清淡的景色烘托出孤寂的情懷。
【鑒賞1】 田野空曠開闊,遠遠看過去,天比樹還要低; 江水清澈晶瑩,倒映在水中的明月,仿佛與人接近了不少。“野曠天低樹” 描寫荒野景色的蒼茫悠遠; “江清月近人” 描寫江邊明月的清新可愛。
【鑒賞2】以一個對句鋪寫景物,似乎要將一顆愁心化入那空曠寂寥的天地之中。所 以沈德潛說: “下半寫景,而客愁自見。”第三句寫日暮時刻,蒼蒼茫茫,曠 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 “曠”是 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 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 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 “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 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于發現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 他是那么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英文】1. With fields so vast,the sky seems as low as trees;
With river so clear,the moon looks to me so close. (海外逸士)
2. In these vast wilds the sky arches down to the trees.
In the clear river water,the moon draws near.
3. Wilds so vast,the sky stoops to the trees;
The river so clear,the moon is close to man. (Paul Kroll譯)
4. The sky drops down below treetops in wild expanse;
On lucid stream the shadow of moon kisses man"s. (王大濂譯)
【全詩】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題解】
此詩寫傍晚在江上閑眺的情趣和客居異鄉的惆悵。淡而有味,含而不露。
【全詩鑒賞】
客舟行駛在新安江上,現在是在建德地界了。天色將晚,江 面煙水迷蒙,靠岸找個地方歇歇腳吧。可上岸后往哪走?去哪里歇腳呢? 此處人生地不熟,吃住不會很貴吧?想想這些,真是發愁啊。
光是愁也解決不了問題,在暫時沒有想好去處之前,索性看看此處的 風景吧。岸上曠野無垠,天地相接,透過樹底能看到遠處的天邊。水面風 平浪靜,江天一色,水中月亮的倒影清晰可見,人仿佛伸手可觸。“野曠天 低樹,江清月近人”為千古名句。在常識中,天比樹高,月離人遠。此處一 “低”一“近”用得妙,反常而有詩味。《唐詩真趣編》評云:“‘低’字從‘曠’ 字生出,‘近’字從‘清’字生出。野惟曠,故見天低于樹;江惟清,故覺月近 于人。清曠極矣。”此聯表面寫景,但景中有情,字里行間滲著旅思,客愁 自見。正如《唐詩箋注》所說:“‘野曠’一聯,人但賞其寫景之妙,不知其即 景而言旅情,有詩外味。”
本詩語少意遠,詞句平素,自然天成,為孟浩然又一首短小味長的名 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