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出處】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意思翻譯】雪花飄落樹枝上,像一夜之 間春風忽然吹來,千萬棵梨樹上,梨花 競相開放。
【賞析】北風一吹,大雪紛飛,漫天皆白,遍地銀裝,所有樹枝上都掛 滿了雪花,就仿佛是一夜春風至,千樹萬樹的梨花都開了一般。這滿樹 壓枝的雪花正如綻放的梨花一般,讓人仿佛置身溫暖的江南,頓覺春意 盎然。詩人巧妙地將南方春景比作北國冬景,以花喻雪,既將邊境的 壯麗景色描繪出,又表現出詩人不以為苦,反將塞外的雪景寫得如此 美好,展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后人常用此句形容雪花之美。
【用法例釋】
一、用以形容大地飛 雪,一片銀白或雪天玉樹瓊枝的冬景。 [例]地面上,只有叢生的紅柳和毛條探 出頭來,枝條上沾著毛松松的雪花,玲 瓏的冰晶恰似縷細的白玉雕刻,瓊花玉 樹,傲然挺立,顯出不畏冰霜的獨特之 美。“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 開”,不也可為此時此地的寫照嗎? (藍 坪《戈壁寶山間》)
二、用以形容梨花怒 放,滿眼玉潔的景色。[例]岑參詩云: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舉目四望,梨園座座,一望無際。滿樹 梨花,雪白如玉,宛如萬里雪飄,銀色世 界。(周思民《黃河兩岸果飄香》)
三、用 以形容突然間眾花綻放盛開的景致。 [例]有一年秋天,院里的海棠意外地又 開了滿樹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 萬樹梨花開”。(楊沫《花蕊》)
四、用以 比喻一時間忽然涌現出許多令人感到 新鮮、驚奇的事物或人。可用于褒義或 貶義。
[例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 樹梨花開”。兩三年間,祖國九百六十 萬平方公里大地上變化之速,使許多人 瞠目咋舌,難以置信;也使更多的人心 懷寬暢,喜上眉梢。(袁鷹《〈中國新文 藝大系·1976—1982散文集〉序》)
[例2]然而,近些年,仿佛“忽如一夜東 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許許多多早已 在中國土地上絕跡的丑惡現象,諸如拐 賣兒童婦女,賣淫嫖娼,賭博吸毒,攔路 搶劫,等等,都乘著人們忙于改革的時 候,一齊死灰復燃,爆長出來,……(宗 和等《武漢偵破特大槍案》)
【全詩】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全詩鑒賞】
詩的前十句泛詠“胡天”的雪景,詠雪而漸有寄情。首句就寫得頗為奇突,未詠雪而先寫風,妙在由風而見雪,筆力矯健,很有氣勢。次句用一“即”字,又把來自南方的詩人初見北地早雪時那種驚訝的神情寫得活靈活現。當讀者正感到風雪凄冷,詩人筆鋒一轉,寫出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優美詩句,以如椽健筆,就闊大無比的景物描繪茫茫無際的雪原,把塞外氣候變幻無常、八月雪花飛灑的奇特景象,比喻成江南二月春風拂煦、梨花漫綻的美麗意境,傳達出雪之皎潔、鮮潤、明麗的形與神,其飛動的形象,盎然的春意,充溢于字里行間的驚奇與豪壯之情,與前兩句相互映襯,其奇情奇景足以令人精神振奮,心馳神往。接著,由外而內,繼續寫邊地奇寒,體現白雪的威儀。“散入”二句,前者從“散”到“濕”,寫出了雪花由飛入“珠簾”到濕透“羅幕”的過程,用筆頗為細致,后者躍進一步,用使人易生溫暖的“狐裘”、“錦衾”來寫,更能突出邊塞特有的嚴寒。“將軍”二句,用角弓失控、鐵衣難著這些身邊的器物和感覺來襯托,更使人具體感受到嚴寒的威力和將士生活的苦寒。“瀚海”二句,又由內及外,承上啟下,由詠雪轉入送別,其闊大的景物,開闊的視野,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詩的后八句正面寫送別,而以白雪為背景。“中軍”二句,以“胡琴琵琶與羌笛”寫中軍置酒送歸客的情景,給人以語奇意奇之感。連續排列三種樂器的名稱,而不寫樂器的聲音如何美妙動聽,可讀者完全可以想象到那種急管繁弦的場面,體味到詩人所抒寫的“總是關山舊別情”的內心感受。這種以詞組代詞的寫法,能于拙中見巧,產生意味深長的藝術效果。“紛紛”二句,在銀妝素裹的冰雪世界上,攝取了一個“風掣紅旗凍不翻”的特寫鏡頭,這一點鮮紅,一星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加潔白,更加寒冷,這空中不動的物象,又襯得畫面更加生動。“掣”字真實地寫出了紅旗受風、旗幅凍得不能翻卷的情狀,并表現出旗的重量與風的力量,給人以質感和量感,形象猶如浮雕一樣鮮明。結尾二句寫輪臺東門送別,大雪封山,不見歸路。當友人消失在峰回路轉的天山雪路之后,詩人將視線停留在那白茫茫雪地上友人留下的馬蹄痕跡,其依依惜別的悵惘與思鄉的寂寥之情交織在一起,以景結情,有宕出遠神、耐人尋繹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