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家第十四翻譯 史記魏世家翻譯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魏世家第十四翻譯 史記魏世家翻譯

原文

魏之先,畢公高之後也。畢公高與周同姓。武王之伐紂,而高封於畢,於是為畢姓。其後絕封,為庶人,或在中國,或在夷狄。其苗裔曰畢萬,事晉獻(xiàn)公。

獻(xiàn)公之十六年,趙夙為御,畢萬為右,以伐霍、耿、魏,滅之。以耿封趙夙,以魏封畢萬,為大夫。卜偃曰:“畢萬之後必大矣,萬,滿數(shù)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開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命之大,以從滿數(shù),其必有眾。”初,畢萬卜事晉,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

畢萬封十一年,晉獻(xiàn)公卒,四子爭更立,晉亂。而畢萬之世彌大,從其國名為魏氏。生武子。魏武子以魏諸子事晉公子重耳。晉獻(xiàn)公之二十一年,武子從重耳出亡。十九年反,重耳立為晉文公,而令魏武子襲魏氏之後封,列為大夫,治於魏。生悼子。

魏悼子徙治霍。生魏絳。

魏絳事晉悼公。悼公三年,會諸侯。悼公弟楊干亂行,魏絳僇辱楊干。悼公怒曰:“合諸侯以為榮,今辱吾弟!”將誅魏絳。或說悼公,悼公止。卒任魏絳政,使和戎、翟,戎、翟親附。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絳,八年之中,九合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賜之樂,三讓,然後受之。徙治安邑。魏絳卒,謚為昭子。生魏嬴。嬴生魏獻(xiàn)子。

獻(xiàn)子事晉昭公。昭公卒而六卿彊,公室卑。

晉頃公之十二年,韓宣子老,魏獻(xiàn)子為國政。晉宗室祁氏、羊舌氏相惡,六卿誅之,盡取其邑為十縣,六卿各令其子為之大夫。獻(xiàn)子與趙簡子、中行文子、范獻(xiàn)子并為晉卿。

其後十四歲而孔子相魯。後四歲,趙簡子以晉陽之亂也,而與韓、魏共攻范、中行氏。魏獻(xiàn)子生魏侈。魏侈與趙鞅共攻范、中行氏。

魏侈之孫曰魏桓子,與韓康子、趙襄子共伐滅知伯,分其地。

桓子之孫曰文侯都。魏文侯元年,秦靈公之元年也。與韓武子、趙桓子、周威王同時。

六年,城少梁。十三年,使子擊圍繁、龐,出其民。十六年,伐秦,筑臨晉元里。

十七年,伐中山,使子擊守之,趙倉唐傅之。子擊逢文侯之師田子方於朝歌,引車避,下謁。田子方不為禮。子擊因問曰:“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夫諸侯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貧賤者,行不合,言不用,則去之楚、越,若脫鵕然,柰何其同之哉!”子擊不懌而去。西攻秦,至鄭而還,筑雒陰、合陽。

二十二年,魏、趙、韓列為諸侯。

二十四年,秦伐我,至陽狐。

二十五年,子擊生子。

文侯受子夏經(jīng)藝,客段干木,過其閭,未嘗不軾也。秦嘗欲伐魏,或曰:“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文侯由此得譽於諸侯。

任西門豹守鄴,而河內(nèi)稱治。

魏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教寡人曰‘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則璜,二子何如?”李克對曰:“臣聞之,卑不謀尊,疏不謀戚。臣在闕門之外,不敢當(dāng)命。”文侯曰:“先生臨事勿讓。”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dá)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李克趨而出,過翟璜之家。翟璜曰:“今者聞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誰為之?”李克曰:“魏成子為相矣。”翟璜忿然作色曰:“以耳目之所睹記,臣何負(fù)於魏成子?西河之守,臣之所進(jìn)也。君內(nèi)以鄴為憂,臣進(jìn)西門豹。君謀欲伐中山,臣進(jìn)樂羊。中山以拔,無使守之,臣進(jìn)先生。君之子無傅,臣進(jìn)屈侯鮒。臣何以負(fù)於魏成子!”李克曰:“且子之言克於子之君者,豈將比周以求大官哉?君問而置相‘非成則璜,二子何如’?克對曰:‘君不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dá)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之為相也。且子安得與魏成子比乎?魏成子以食祿千鍾,什九在外,什一在內(nèi),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師之。子之所進(jìn)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惡得與魏成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對,原卒為弟子。”

二十六年,虢山崩,壅河。

三十二年,伐鄭。城酸棗。敗秦于注。三十五年,齊伐取我襄陵。三十六年,秦侵我陰晉。

三十八年,伐秦,敗我武下,得其將識。是歲,文侯卒,子擊立,是為武侯。

魏武侯元年,趙敬侯初立,公子朔為亂,不勝,奔魏,與魏襲邯鄲,魏敗而去。

二年,城安邑、王垣。

七年,伐齊,至桑丘。九年,翟敗我于澮。使吳起伐齊,至靈丘。齊威王初立。

十一年,與韓、趙三分晉地,滅其後。

十三年,秦獻(xiàn)公縣櫟陽。十五年,敗趙北藺。

十六年,伐楚,取魯陽。武侯卒,子立,是為惠王。

惠王元年,初,武侯卒也,子與公中緩爭為太子。公孫頎自宋入趙,自趙入韓,謂韓懿侯曰:“魏與公中緩爭為太子,君亦聞之乎?今魏得王錯,挾上黨,固半國也。因而除之,破魏必矣,不可失也。”懿侯說,乃與趙成侯合軍并兵以伐魏,戰(zhàn)于濁澤,魏氏大敗,魏君圍。趙謂韓曰:“除魏君,立公中緩,割地而退,我且利。”韓曰:“不可。殺魏君,人必曰暴;割地而退,人必曰貪。不如兩分之。魏分為兩,不彊於宋、衛(wèi),則我終無魏之患矣。”趙不聽。韓不說,以其少卒夜去。惠王之所以身不死,國不分者,二家謀不和也。若從一家之謀,則魏必分矣。故曰“君終無適子,其國可破也”。

二年,魏敗韓于馬陵,敗趙于懷。三年,齊敗我觀。五年,與韓會宅陽。城武堵。為秦所敗。六年,伐取宋儀臺。九年,伐敗韓于澮。與秦戰(zhàn)少梁,虜我將公孫痤,取龐。秦獻(xiàn)公卒,子孝公立。

十年,伐取趙皮牢。彗星見。十二年,星晝墜,有聲。

十四年,與趙會鄗。十五年,魯、衛(wèi)、宋、鄭君來朝。十六年,與秦孝公會杜平。侵宋黃池,宋復(fù)取之。

十七年,與秦戰(zhàn)元里,秦取我少梁。圍趙邯鄲。十八年,拔邯鄲。趙請救于齊,齊使田忌、孫臏救趙,敗魏桂陵。

十九年,諸侯圍我襄陵。筑長城,塞固陽。

二十年,歸趙邯鄲,與盟漳水上。二十一年,與秦會彤。趙成侯卒。二十八年,齊威王卒。中山君相魏。

三十年,魏伐趙,趙告急齊。齊宣王用孫子計,救趙擊魏。魏遂大興師,使龐涓將,而令太子申為上將軍。過外黃,外黃徐子謂太子曰:“臣有百戰(zhàn)百勝之術(shù)。”太子曰:“可得聞乎?”客曰:“固原效之。”曰:“太子自將攻齊,大勝并莒,則富不過有魏,貴不益為王。若戰(zhàn)不勝齊,則萬世無魏矣。此臣之百戰(zhàn)百勝之術(shù)也。”太子曰:“諾,請必從公之言而還矣。”客曰:“太子雖欲還,不得矣。彼勸太子戰(zhàn)攻,欲啜汁者眾。太子雖欲還,恐不得矣。”太子因欲還,其御曰:“將出而還,與北同。”太子果與齊人戰(zhàn),敗於馬陵。齊虜魏太子申,殺將軍涓,軍遂大破。

三十一年,秦、趙、齊共伐我,秦將商君詐我將軍公子卬而襲奪其軍,破之。秦用商君,東地至河,而齊、趙數(shù)破我,安邑近秦,於是徙治大梁。以公子赫為太子。

三十三年,秦孝公卒,商君亡秦歸魏,魏怒,不入。三十五年,與齊宣王會平阿南。

惠王數(shù)被於軍旅,卑禮厚幣以招賢者。鄒衍、淳于髡、孟軻皆至梁。梁惠王曰:“寡人不佞,兵三折於外,太子虜,上將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遠(yuǎn)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將何利吾國?”孟軻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則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則庶人欲利,上下爭利,國則危矣。為人君,仁義而已矣,何以利為!”

三十六年,復(fù)與齊王會甄。是歲,惠王卒,子襄王立。

襄王元年,與諸侯會徐州,相王也。追尊父惠王為王。

五年,秦敗我龍賈軍四萬五千于雕陰,圍我焦、曲沃。予秦河西之地。

六年,與秦會應(yīng)。秦取我汾陰、皮氏、焦。魏伐楚,敗之陘山。七年,魏盡入上郡于秦。秦降我蒲陽。八年,秦歸我焦、曲沃。

十二年,楚敗我襄陵。諸侯執(zhí)政與秦相張儀會齧桑。十三年,張儀相魏。魏有女子化為丈夫。秦取我曲沃、平周。

十六年,襄王卒,子哀王立。張儀復(fù)歸秦。

哀王元年,五國共攻秦,不勝而去。

二年,齊敗我觀津。五年,秦使樗里子伐取我曲沃,走犀首岸門。六年,秦來立公子政為太子。與秦會臨晉。七年,攻齊。與秦伐燕。

八年,伐衛(wèi),拔列城二。見衛(wèi)君曰:“請罷魏兵,免成陵君可乎?”衛(wèi)君曰:“先生果能,孤請世世以衛(wèi)事先生。”如耳見成陵君曰:“昔者魏伐趙,斷羊腸,拔閼與,約斬趙,趙分而為二,所以不亡者,魏為從主也。今衛(wèi)已迫亡,將西請事於秦。與其以秦醳衛(wèi),不如以魏醳衛(wèi),衛(wèi)之德魏必終無窮。”成陵君曰:“諾。”如耳見魏王曰:“臣有謁於衛(wèi)。衛(wèi)故周室之別也,其稱小國,多寶器。今國迫於難而寶器不出者,其心以為攻衛(wèi)醳衛(wèi)不以王為主,故寶器雖出必不入於王也。臣竊料之,先言醳衛(wèi)者必受衛(wèi)者也。”如耳出,成陵君入,以其言見魏王。魏王聽其說,罷其兵,免成陵君,終身不見。

九年,與秦王會臨晉。張儀、魏章皆歸于魏。魏相田需死,楚害張儀、犀首、薛公。楚相昭魚謂蘇代曰:“田需死,吾恐張儀、犀首、薛公有一人相魏者也。”代曰:“然相者欲誰而君便之?”昭魚曰:“吾欲太子之自相也。”代曰:“請為君北,必相之。”昭魚曰:“柰何?”對曰:“君其為梁王,代請說君。”昭魚曰:“柰何?”對曰:“代也從楚來,昭魚甚憂,曰:‘田需死,吾恐張儀、犀首、薛公有一人相魏者也。’代曰:‘梁王,長主也,必不相張儀。張儀相,必右秦而左魏。犀首相,必右韓而左魏。薛公相,必右齊而左魏。梁王,長主也,必不便也。’王曰:‘然則寡人孰相?’代曰:‘莫若太子之自相。太子之自相,是三人者皆以太子為非常相也,皆將務(wù)以其國事魏,欲得丞相璽也。以魏之彊,而三萬乘之國輔之,魏必安矣。故曰莫若太子之自相也。’”遂北見梁王,以此告之。太子果相魏。

十年,張儀死。十一年,與秦武王會應(yīng)。十二年,太子朝於秦。秦來伐我皮氏,未拔而解。十四年,秦來歸武王后。十六年,秦拔我蒲反、陽晉、封陵。十七年,與秦會臨晉。秦予我蒲反。十八年,與秦伐楚。`二十一年,與齊、韓共敗秦軍函谷。

二十三年,秦復(fù)予我河外及封陵為和。哀王卒,子昭王立。

昭王元年,秦拔我襄城。二年,與秦戰(zhàn),我不利。三年,佐韓攻秦,秦將白起敗我軍伊闕二十四萬。六年,予秦河?xùn)|地方四百里。芒卯以詐重。七年,秦拔我城大小六十一。八年,秦昭王為西帝,齊湣王為東帝,月馀,皆復(fù)稱王歸帝。九年,秦拔我新垣、曲陽之城。

十年,齊滅宋,宋王死我溫。十二年,與秦、趙、韓、燕共伐齊,敗之濟(jì)西,湣王出亡。燕獨入臨菑。與秦王會西周。

十三年,秦拔我安城。兵到大梁,去。十八年,秦拔郢,楚王徙陳。

十九年,昭王卒,子安釐王立。

安釐王元年,秦拔我兩城。二年,又拔我二城,軍大梁下,韓來救,予秦溫以和。三年,秦拔我四城,斬首四萬。四年,秦破我及韓、趙,殺十五萬人,走我將芒卯。魏將段干子請予秦南陽以和。蘇代謂魏王曰:“欲璽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璽,使欲璽者制地,魏氏地不盡則不知已。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王曰:“是則然也。雖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對曰:“王獨不見夫博之所以貴梟者,便則食,不便則止矣。今王曰‘事始已行,不可更’,是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梟也?”

九年,秦拔我懷。十年,秦太子外質(zhì)於魏死。十一年,秦拔我郪丘。

秦昭王謂左右曰:“今時韓、魏與始孰彊?”對曰:“不如始彊。”王曰:“今時如耳、魏齊與孟嘗、芒卯孰賢?”對曰:“不如。”王曰:“以孟嘗、芒卯之賢,率彊韓、魏以攻秦,猶無柰寡人何也。今以無能之如耳、魏齊而率弱韓、魏以伐秦,其無柰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甚然。”中旗馮琴而對曰:“王之料天下過矣。當(dāng)晉六卿之時,知氏最彊,滅范、中行,又率韓、魏之兵以圍趙襄子於晉陽,決晉水以灌晉陽之城,不湛者三版。知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為參乘。知伯曰:‘吾始不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國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絳水可以灌平陽。魏桓子肘韓康子,韓康子履魏桓子,肘足接於車上,而知氏地分,身死國亡,為天下笑。今秦兵雖彊,不能過知氏;韓、魏雖弱,尚賢其在晉陽之下也。此方其用肘足之時也,原王之勿易也!”於是秦王恐。

齊、楚相約而攻魏,魏使人求救於秦,冠蓋相望也,而秦救不至。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馀矣,謂魏王曰:“老臣請西說秦王,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約車而遣之。唐雎到,入見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遠(yuǎn)至此,甚苦矣!夫魏之來求救數(shù)矣,寡人知魏之急已。”唐雎對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發(fā)者,臣竊以為用策之臣無任矣。夫魏,一萬乘之國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稱東籓,受冠帶,祠春秋者,以秦之彊足以為與也。今齊、楚之兵已合於魏郊矣,而秦救不發(fā),亦將賴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約從,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東籓之魏而彊二敵之齊、楚,則王何利焉?”於是秦昭王遽為發(fā)兵救魏。魏氏復(fù)定。

趙使人謂魏王曰:“為我殺范痤,吾請獻(xiàn)七十里之地。”魏王曰:“諾。”使吏捕之,圍而未殺。痤因上屋騎危,謂使者曰:“與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趙不予王地,則王將柰何?故不若與先定割地,然後殺痤。”魏王曰:“善。”痤因上書信陵君曰:“痤,故魏之免相也,趙以地殺痤而魏王聽之,有如彊秦亦將襲趙之欲,則君且柰何?”信陵君言於王而出之。

魏王以秦救之故,欲親秦而伐韓,以求故地。無忌謂魏王曰:

秦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無信,不識禮義德行。茍有利焉,不顧親戚兄弟,若禽獸耳,此天下之所識也,非有所施厚積德也。故太后母也,而以憂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兩弟無罪,而再奪之國。此於親戚若此,而況於仇讎之國乎?今王與秦共伐韓而益近秦患,臣甚惑之。而王不識則不明,群臣莫以聞則不忠。

今韓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內(nèi)有大亂,外交彊秦魏之兵,王以為不亡乎?韓亡,秦有鄭地,與大梁鄴,王以為安乎?王欲得故地,今負(fù)彊秦之親,王以為利乎?

秦非無事之國也,韓亡之後必將更事,更事必就易與利,就易與利必不伐楚與趙矣。是何也?夫越山逾河,絕韓上黨而攻彊趙,是復(fù)閼與之事,秦必不為也。若道河內(nèi),倍鄴、朝歌,絕漳滏水,與趙兵決於邯鄲之郊,是知伯之禍也,秦又不敢。伐楚,道涉谷,行三千里。而攻冥戹之塞,所行甚遠(yuǎn),所攻甚難,秦又不為也。若道河外,倍大梁,右上蔡、召陵,與楚兵決於陳郊,秦又不敢。故曰秦必不伐楚與趙矣,又不攻衛(wèi)與齊矣。

夫韓亡之後,兵出之日,非魏無攻已。秦固有懷、茅、邢丘,城垝津以臨河內(nèi),河內(nèi)共、汲。必危;有鄭地,得垣雍,決熒澤水灌大梁,大梁必亡。王之使者出過而惡安陵氏於秦,秦之欲誅之久矣。秦葉陽、昆陽與舞陽鄰,聽使者之惡之,隨安陵氏而亡之,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南國必危,國無害乎?

夫憎韓不愛安陵氏可也,夫不患秦之不愛南國非也。異日者,秦在河西晉,國去梁千里,有河山以闌之,有周韓以間之。從林鄉(xiāng)軍以至于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邊城盡拔,文臺墮,垂都焚,林木伐,麋鹿盡,而國繼以圍。又長驅(qū)梁北,東至陶衛(wèi)之郊,北至平監(jiān)。所亡於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內(nèi),大縣數(shù)十,名都數(shù)百。秦乃在河西晉,去梁千里,而禍若是矣,又況於使秦?zé)o韓,有鄭地,無河山而闌之,無周韓而間之,去大梁百里,禍必由此矣。

異日者,從之不成也,楚、魏疑而韓不可得也。今韓受兵三年,秦橈之以講,識亡不聽,投質(zhì)於趙,請為天下雁行頓刃,楚、趙必集兵,皆識秦之欲無窮也,非盡亡天下之國而臣海內(nèi),必不休矣。是故臣原以從事王,王速受楚趙之約,而挾韓之質(zhì)以存韓,而求故地,韓必效之。

夫存韓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天時已。通韓上黨於共、甯,使道安成,出入賦之,是魏重質(zhì)韓以其上黨也。今有其賦,足以富國。韓必德魏愛魏重魏畏魏,韓必不敢反魏,是韓則魏之縣也。魏得韓以為縣,衛(wèi)、大梁、河外必安矣。今不存韓,二周、安陵必危,楚、趙大破,衛(wèi)、齊甚畏,天下西鄉(xiāng)而馳秦入朝而為臣不久矣。

二十年,秦圍邯鄲,信陵君無忌矯奪將軍晉鄙兵以救趙,趙得全。無忌因留趙。二十六年,秦昭王卒。

三十年,無忌歸魏,率五國兵攻秦,敗之河外,走蒙驁。魏太子增質(zhì)於秦,秦怒,欲囚魏太子增。或為增謂秦王曰:“公孫喜固謂魏相曰‘請以魏疾擊秦,秦王怒,必囚增。魏王又怒,擊秦,秦必傷’。今王囚增,是喜之計中也。故不若貴增而合魏,以疑之於齊、韓。”秦乃止增。

三十一年,秦王政初立。

三十四年,安釐王卒,太子增立,是為景湣王。信陵君無忌卒。

景湣王元年,秦拔我二十城,以為秦東郡。二年,秦拔我朝歌。

徙野王。三年,秦拔我汲。五年,秦拔我垣、蒲陽、衍。十五年,景湣王卒,子王假立。

王假元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之。

三年,秦灌大梁,虜王假,遂滅魏以為郡縣。

太史公曰:吾適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溝而灌大梁,三月城壞,王請降,遂滅魏。”說者皆曰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國削弱至於亡,余以為不然。天方令秦平海內(nèi),其業(yè)未成,魏雖得阿衡之佐,曷益乎?

畢公之苗,因國為姓。大名始賞,盈數(shù)自正。胤裔繁昌,系載忠正。楊干就戮,智氏奔命。文始建侯,武實彊盛。大梁東徙,長安北偵。卯既無功,卬亦外聘。王假削弱,虜於秦政。

翻譯

魏氏的祖先是畢公高的后代。畢公高和周天子同姓。武王伐紂之后,高被封在畢,于是就以畢為姓。他的后代中斷了封爵,變成了平民,有的在中原,有的流落到夷狄。他的后代子孫有個叫畢萬的,侍奉晉獻(xiàn)公。

晉獻(xiàn)公十六年(前661),趙夙駕車,畢萬為車右護(hù)衛(wèi),去征討霍、耿、魏,把它們都滅了。獻(xiàn)公把耿封給趙夙,把魏封給畢萬,二人都成了大夫。主管占卜的卜偃說:“畢萬的后代一定很興旺。‘萬’是滿數(shù);‘魏’是高大的名稱。用這樣的名稱開始封賞,這是上天對他的贊助。天子所統(tǒng)治的叫做兆民,諸侯所統(tǒng)治的叫做萬民。如今封他的名稱是大,后邊又跟著滿數(shù),他一定會擁有民眾。”當(dāng)初,畢萬占卜侍奉晉君的吉兇,得到屯(zhūn,陰平“準(zhǔn)”)卦變?yōu)楸蓉浴P亮瓮茢嗾f:“吉利。屯卦象征堅固,比卦象征進(jìn)入,還有什么比這個更吉利的呢?將來必定繁盛興旺。”

畢萬受封后十一年,晉獻(xiàn)公去世,他的四個兒子互相爭奪君位,晉國內(nèi)亂。而畢萬的子孫越來越多,隨他們的國名稱為魏氏。畢萬生了武子。魏武子以魏氏諸子的身份侍奉晉公子重耳。晉獻(xiàn)公二十一年的時候,魏武子跟隨重耳外出流亡,十九年之后回國,重耳即位為晉文公,讓魏武子承襲魏氏后代的封爵,升到了大夫的地位,他的官府設(shè)在魏邑。魏武子生了悼子。

魏悼子把官府遷到了霍邑。他生了魏絳。

魏絳侍奉晉悼公。悼公三年(前570),同諸侯盟會。悼公的弟弟楊干搞亂隊列,魏絳殺了楊干的仆人羞辱他。悼公怒沖沖地說:“會合諸侯是以此為榮的,如今卻侮辱我的弟弟!”將要誅殺魏絳。有人勸說悼公,悼公才作罷。后來終于任用魏絳執(zhí)政,派他去同戎、狄修好,戎、狄從此親近依附晉國。悼公十一年,悼公說:“自從我任用了魏絳,八年之中,九次會合諸侯,戎、狄同我們合睦,這全靠您的努力呀!”賜給魏絳樂器和樂隊,魏降三次辭讓,然后才接受了。魏絳把官府遷到安邑。魏絳去世后,謚號是昭子。他生了魏贏,魏贏生了魏獻(xiàn)子。

魏獻(xiàn)子侍奉晉昭公。昭公去世后,晉國的六卿強盛起來,公室衰微下去。

晉頃公十二年(前514),韓宣子告老,魏獻(xiàn)子主持國政。晉國宗族祁氏和羊舌氏互相誹謗,六卿把他們誅殺了,收回他們的全部封地分為十個縣,六卿分別派他們的兒子去十縣為大夫。魏獻(xiàn)子與趙簡子、中行文子、范獻(xiàn)子同任晉國的卿。

此后十四年,孔子在魯國代理宰相。再過四年,趙簡子由于晉陽之亂,同韓氏、魏氏一起攻打范氏和中行氏。魏獻(xiàn)子生了魏侈,魏侈同趙鞅一起攻打范氏和中行氏。

魏侈的孫子是魏桓子,他和韓康子、趙襄子一起討伐除滅了知伯,并瓜分了他的領(lǐng)地。

桓子的孫子是文侯魏斯。魏文侯元年(前424),正是秦靈公元年。魏文侯和韓武子、趙桓子、周威烈王同時。

文侯六年,在少梁筑城。十三年,派子擊去圍攻繁和龐兩地,遷出那里的百姓。十六年,進(jìn)攻秦國,在臨晉、元里筑城。

文侯十七年,攻滅中山國,派子擊在那里駐守,讓趙倉唐輔佐他。子擊在朝歌遇到了文侯的老師田子方,他退車讓路,下車拜見。田子方卻不還禮。子擊就問他說:“是富貴的人對人傲慢呢還是貧賤的人對人傲慢呢?”田子方說:“也就是貧賤的人對人傲慢罷了。諸侯如果對人傲慢就會失去他的封國,大夫如果對人傲慢就會失去他的家。貧賤的人,如果行為不相投合,意見不被采納,就離開這里到楚、越去,好像脫掉草鞋一樣,怎么能和富貴者相同呢!”子擊很不高興地離開了。向西進(jìn)攻秦國,到鄭國就回來了,在雒陰、合陽筑城。

文侯二十二年(前403),魏國、趙國、韓國被承認(rèn)為諸侯。

文侯二十四年,秦軍攻伐魏國,打到了陽狐。

文侯二十五年,子擊生子(ymg,英)。

文侯師從子夏學(xué)經(jīng)書,以客禮對待段干木,經(jīng)過他的鄉(xiāng)里,沒有一次不憑軾敬禮的。秦國曾想進(jìn)攻魏國。有人說:“魏君對賢人特別敬重,魏國人都稱贊他的仁德,上下和諧同心,不能對他有什么企圖。”文侯因此得到諸侯的贊謄。

任命西門豹為鄴郡郡守,因而河內(nèi)號稱清平安定。

魏文侯對李克說:“先生曾經(jīng)教導(dǎo)寡人說:‘家貧就想得賢妻,國亂就想得賢相’。如今要安排宰相,不是成子就是翟璜,這兩個人您看怎么樣?”李克回答說:“我聽說,卑賤的人不替尊貴的人謀劃,疏遠(yuǎn)的人不替親近的人謀劃。我的職責(zé)在宮門以外,不敢承擔(dān)這個使命。”文侯說:“先生面對此事就不要推辭了。”李克說:“這是您不注意考察的緣故。平時看他親近哪些人,富有時看他結(jié)交哪些人,顯貴時看他推舉哪些人,不得志時看他不做哪些事,貧苦時看他不要哪些東西,有這五條就足能決定誰當(dāng)宰相了,何需等我李克呢!”文侯說:“先生回家吧,我的宰相已經(jīng)決定了。”李克快步走出去,到翟璜家中拜訪。翟璜說:“今天聽說君主召見先生去選擇宰相,結(jié)果是誰當(dāng)宰相呢?”李克說:“魏成子當(dāng)宰相了。”翟璜氣得變了臉色,他說:“就憑耳目的所見所聞,我哪一點比魏成子差?西河的守將是我推薦的。君主對內(nèi)地最憂慮的是鄴郡,我推薦了西門豹。君主計劃要攻伐中山國,我推薦了樂羊。中山攻滅以后,派不出人去鎮(zhèn)守,我推薦了先生。君主的兒子沒有師傅,我推薦了屈侯鮒(fù,付)。我哪一點比魏成子差!”李克說:“您向您的君主推薦我的目的,難道是為了結(jié)黨營私來謀求做大官嗎?君主詢問安排宰相‘不是成子就是翟璜,兩個人怎么樣?’我回答說:‘這是您不注意考察的緣故。平時看他親近哪些人,顯貴時看他推舉哪些人,不得志時看他不做哪些事,貧苦時看他不要哪些東西。有這五條就足能決定了,何需我李克呢?’因此就知道魏成子要做宰相了。您怎么能跟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有千鐘俸祿,十分之九用在外邊,十分之一用在家里,因此從東方聘來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這三個人,君主把他們都奉為老師。您所推薦的那五個人,君主都任他們?yōu)槌肌D趺茨芨撼勺酉啾饶?”翟璜遲疑徘徊后再拜說:“我翟璜是個淺薄的人,說話很不得當(dāng),我愿終身做您的弟子。”

文侯二十六年,虢山崩塌,堵塞了黃河。

文侯三十二年,魏軍攻伐鄭國。在酸棗筑城。在注城打敗秦軍。三十五年,齊軍攻占了魏國的襄陵。三十六年,秦軍侵入魏國的陰晉。

文侯三十八年,魏軍攻秦,在武下被打敗,魏俘虜了秦將識。這一年,文侯去世,子擊即位,這就是武侯。

魏武侯元年(前386),趙敬侯剛剛即位,公子朔作亂,沒有成功,逃到了魏國,與魏軍一起襲擊邯鄲,魏軍失敗后撤離。

武侯二年,在安邑、王垣筑城。

武侯七年,魏軍進(jìn)攻齊國,打到了桑丘。九年,狄人在澮水打敗魏軍。魏侯派吳起進(jìn)攻齊國,打到了靈丘。齊威王剛剛即位。

武侯十一年(前376),魏與韓、趙三國瓜分了晉國領(lǐng)土,消滅了它的后代。

武侯十三年,秦獻(xiàn)公遷都櫟陽。十五年,魏軍在北藺打敗趙軍。

武侯十六年,魏軍進(jìn)攻楚國,占領(lǐng)了魯陽,武侯去世,子即位,這就是惠王。

惠王元年(前370)。當(dāng)初,武侯去世的時候,子和公中緩爭做太子。公孫頎(jí,齊)從宋國到趙國,又從趙國到韓國,對韓懿侯說:“魏與公中緩爭做太子,您也聽說這件事了吧?如今魏得到了王錯的輔佐,擁有上黨,來就算半個國家了。趁這個機會除掉他,打敗魏國是一定的,不可失去這個機會。”懿侯很高興,就跟趙成侯合兵一起攻魏國,在濁澤交戰(zhàn),魏國大敗,魏君被圍困。趙侯對韓侯說:“除掉魏君,讓公中緩即位,割地后我們退兵,對我們有利。”韓侯說:“不能這樣。殺死魏君,人們必定指責(zé)我們殘暴,割地退兵,人們必定指責(zé)我們貪婪。不如把魏國分成兩半,魏國分為兩國,不會比宋國、衛(wèi)國還強,我們就永遠(yuǎn)也不會有魏國的禍患了。”趙侯不聽。韓侯不高興,帶領(lǐng)部分軍隊連夜離去。魏惠王所以沒有死,魏國沒有被分裂的原因,就在于韓、趙兩家的意見不和,如果聽從一家的意見,魏國就一定被分裂了。所以說“君主死了沒有嫡子繼承,這個國家就可能被攻破”。

惠王二年,魏軍在馬陵打敗韓軍,在懷邑打敗趙軍。三年,齊軍在觀城打敗魏軍。五年,魏王與韓侯在宅陽相會。筑武堵城。魏軍被秦軍打敗。六年攻占了宋國的儀臺。九年,在澮水進(jìn)攻并打敗了韓軍。魏軍在少梁與秦軍交戰(zhàn),秦軍俘虜了魏將公孫痤,并奪取了龐城。秦獻(xiàn)公去世,他的兒子孝公即位。

惠王十年,魏軍攻占了趙國的皮牢。彗星出現(xiàn)。十二年,白天隕星墜落,有聲響。

惠王十四年,魏王與趙侯在鄗邑相會。十五年,魯國、衛(wèi)國、宋國和鄭國的君主來朝見魏惠王。十六年,魏惠王與秦孝公在杜平相會。侵占了宋國的黃池,宋國又把它奪回去了。

惠王十七年,魏軍與秦軍在元里交戰(zhàn),秦軍攻占魏國的少梁。魏軍包圍趙國的邯鄲。十八年,魏軍攻下邯鄲。趙國向齊國請救兵,齊國派田忌、孫臏救趙,在桂陵打敗了魏軍。

惠王十九年,諸侯聯(lián)合包圍魏國的襄陵。修筑長城,固陽成為要塞。

惠王二十年,魏國把邯鄲歸還趙國,魏王與趙侯在漳水之濱會盟。二十一年,與秦君在彤相會。趙成侯去世。二十八年,齊威王去世。中山君任魏國宰相。

惠王三十年,魏軍進(jìn)攻趙國,趙國向齊國告急。齊宣王用孫子的計策,進(jìn)擊魏國援救趙國。魏國于是大量發(fā)兵,派龐涓率領(lǐng),讓太子申做上將軍。魏軍經(jīng)過外黃的時候,外黃徐子對太子申說:“我有百戰(zhàn)百勝的方法。”太子說:“可以讓我聽聽嗎?”徐子說:“本來就想要呈獻(xiàn)給您的。”他接著說:“太子親自領(lǐng)兵攻齊,即使大勝并占領(lǐng)莒地,富也不過就是擁有魏國,貴也不過就是做魏王。如果不能戰(zhàn)勝齊國,那就會萬世子孫也不能得到魏國了。這就是我的百戰(zhàn)百勝的方法。”太子申說:“好吧,我一定聽從您的意見回國去。”徐子說:“太子雖然想回去,已經(jīng)不可能了。那些勸太子打仗,想從中得利的人太多了。太子雖然想回去,恐怕不可能了。”太子于是想回去,他的駕車人卻說:“將軍領(lǐng)兵剛出來就回去,和打敗仗是一樣的。”太子申果然同齊軍作戰(zhàn),在馬陵戰(zhàn)敗。齊軍俘虜了魏太子申,殺死了將軍龐涓,魏軍終于大敗。

惠王三十一年,秦、趙、齊一起進(jìn)攻魏國,秦將商鞅詐騙并俘虜了魏國將軍公子卬,然后又襲擊奪取了他的軍隊,打敗了魏軍。秦國任用商鞅,東邊的領(lǐng)土到了黃河,而齊國、趙國又屢次打敗魏國,安邑又靠近秦國,于是魏國就把都城遷到大梁。公子赫被立為太子。

惠王三十三年,秦孝公去世,商鞅從秦國逃出來投奔魏國,魏人惱怒,不收留他。三十五年,魏王與齊宣王在平陽南邊相會。

惠王屢次遭受軍事上的失敗,就用謙恭的禮節(jié)和優(yōu)厚的禮物來招納賢人,鄒衍、淳于髡(kūn,昆)、孟軻都來到魏國。梁(魏)惠王說:“寡人沒有才能,軍隊三次在國外受挫折,太子被俘,上將戰(zhàn)死,國內(nèi)因而空虛,以致使祖先的宗廟社稷受到羞辱,寡人非常慚愧。老先生屈尊親臨敝國朝廷,將用什么方法使我國得利呢?”孟軻說:“君主不可以像這樣談?wù)摾妗>飨氲美敲创蠓蛞蚕氲美?大夫想得利,那么百姓也想得利,上上下下都來爭利,國家就危險了。作為一國君主,講仁義就行了,為什么要講利呢?”

惠王三十六年,再次與齊王在甄邑相會。這一年,惠王去世,他的兒子襄王即位。

襄王元年(前334),魏王與諸侯在徐州相會,是為了互相稱王。襄王追尊他的父親惠王為王。

襄王五年,秦軍在雕陰打敗魏國龍賈率領(lǐng)的軍隊四萬五千人,并圍困魏國的焦城和曲沃。魏國把河西之地割給秦國。

襄王六年,魏王與秦王在應(yīng)城相會。秦軍奪取魏國的汾陰、皮氏和焦城。魏軍征討楚國,在陘山打敗了楚軍。七年,魏國把上郡全部給了秦國。秦軍占領(lǐng)了魏國的蒲陽。八年,秦國把焦城、曲沃歸還魏國。

襄王十二年,楚軍在襄陵打敗魏軍。各諸侯國的執(zhí)政大臣與秦相張儀在嚙(niè,聶)桑相會。十三年,張儀任魏國宰相。魏國有女子變成男子。秦軍攻取了魏國的曲沃、平周。

襄王十六,襄王去世,他的兒子哀王即位。張儀又回到秦國。

哀王元年(前318),五國聯(lián)合攻秦,沒有勝利就撤兵了。

哀王二年,齊軍在觀津打敗魏軍。五年,秦國派樗(chū,出)里子攻取魏國的曲沃,并在岸門趕跑了犀首公孫衍。六年,秦國派人來魏國立魏公子政為太子。魏王與秦王在臨晉相會。七年,魏軍進(jìn)攻齊國。同秦軍一起征討燕國。

哀王八年,魏軍進(jìn)攻衛(wèi)國,攻克兩座城邑。衛(wèi)國國君非常憂慮,魏大夫如耳去見衛(wèi)君,他說:“讓我去使魏國收兵,并免去成陵君,可以嗎?”衛(wèi)君說:“先生果真能做到,我愿意世世代代以衛(wèi)國侍奉先生。”如耳見了成陵君說道:“從前魏軍攻趙,斷絕羊腸坂,攻克閼與,準(zhǔn)備割裂趙國,把它分為兩半,可是趙國所以沒有滅亡,是因為魏國是合縱的盟主。如今衛(wèi)國已瀕臨滅亡,將向西方請求侍奉秦國。與其由秦國來解救衛(wèi)國,不如由魏國來寬釋衛(wèi)國,這樣,衛(wèi)國一定會永遠(yuǎn)感激魏國的恩德。”成陵君說:“是的。”如耳又去見魏王說:“臣曾去進(jìn)見衛(wèi)君。衛(wèi)國本來是周王室的分支,它雖號稱小國,但寶器非常多。如今國家瀕臨危難,可是寶器還不獻(xiàn)出來,原因是他們心里認(rèn)為進(jìn)攻衛(wèi)國或?qū)掅屝l(wèi)國都不由大王做主,所以寶器即使獻(xiàn)出來也一定不會到大王手里。臣私下里猜測,最先建議寬釋衛(wèi)國的人,一定是接受了衛(wèi)國賄賂的人。”如耳出去后,成陵君進(jìn)來,照如耳所說的話拜見魏王。魏王聽了他的意見,撤回了魏軍,同時也免去了成陵君的職位,終身不再見他。

哀王九年,魏王與秦王在臨晉相會。張儀、魏章都?xì)w附魏國。魏國宰相田需去世,楚國唯恐張儀、犀首或薛公做魏相。楚國宰相昭魚對蘇代說:“田需死了,我恐怕張儀、犀首、薛公三人中有一人要做魏相了。”蘇代說:“那么做宰相的是誰對您才有利呢?”昭魚說:“我想讓魏國太子親自做宰相。”蘇代說:“請允許我為您北上,一定會讓他做宰相。”昭魚說:“怎么辦?”蘇代回答說:“您來做梁王,請讓我向梁王游說。”昭魚說:“你怎么說?”蘇代回答說:“我從楚國來,昭魚非常擔(dān)憂,他說:‘田需去世了,我恐怕張儀、犀首、薛公三人中有一人要做魏相了。’我說:‘梁王是一位賢君,一定不會讓張儀做宰相。張儀做了宰相,一定會偏向秦國,不助魏國。犀首做了宰相,也一定偏向韓國,不助魏國。薛公做了宰相,也一定偏向齊國,不助魏國。梁王是一位賢君,一定會知道這樣對魏國不利。’魏王會說:‘那么寡人應(yīng)該讓誰做宰相呢?’我說:‘不如讓太子親自做宰相。太子親自做宰相,這三個人都會認(rèn)為太子不是長期任宰相,都將盡力讓他們原來的國家侍奉魏國,想借此得到丞相的地位。以魏國的強大,再加上三個大國的輔助,魏國一定會安定的。所以說不如讓太子親自做宰相。’”于是北上見到魏王,把這些話告訴他。魏國太子果然做了宰相。

哀王十年,張儀去世。十一年,魏王與秦武王在應(yīng)城相會。十二年,魏太子到秦國朝拜。秦軍來進(jìn)攻魏國的皮氏,沒有攻克就撤兵了。十四年,秦國把秦武王王后送回魏國。十六年,秦軍攻下魏國的蒲反、陽晉和封陵。十七年,魏王與秦王在臨晉相會。秦國把蒲反還給魏國。十八年,魏國與秦國聯(lián)合攻楚。二十一年,魏軍與齊軍、韓軍聯(lián)合在函谷關(guān)打敗秦軍。

哀王二十三年,秦國又把河外之地以及封陵還給魏國,同魏國講和。哀王去世,他的兒子昭王即位。

昭王元年(前295),秦軍攻占魏國襄城。二年,魏軍與秦軍交戰(zhàn),魏軍失利。三年,魏國幫助韓國進(jìn)攻秦國,秦將白起在伊闕打敗二十四萬韓魏軍。六年,魏國把河?xùn)|四百里土地讓給秦國。芒卯因善用詭詐之計被魏國重用。七年,秦軍攻下魏國大小城邑六十一處。八年,秦昭王親自稱西帝,齊湣王自稱東帝,過了一個多月,都重新稱王收回了帝號。九年,秦軍攻克魏國新垣、曲陽兩城。

昭王十年,齊國滅了宋國,宋王死在魏國的溫邑。十二年,魏國與秦、趙、韓、燕共同攻伐齊國,在濟(jì)西把齊軍打敗,齊湣王出外逃亡。燕軍單獨進(jìn)入臨淄。魏王與秦王在西周國相會。

昭王十三年,秦軍攻下魏國的安城。軍隊到了大梁,又撤離了。十八年,秦軍攻陷楚國的郢都,楚王遷都到陳城。

昭王十九年,昭王去世,他的兒子安釐(xī,西)王即位。

安釐王元年(前276),秦軍攻下魏國兩座城。二年,又攻下魏國兩座城,陳兵大梁城下,韓國派兵來援救,把溫邑讓給秦國求和。三年,秦軍攻下魏國四座城,斬殺四萬人。四年,秦軍打敗魏軍和韓軍、趙軍、殺死十五萬人,趕跑了魏將芒卯。魏將段干子請求把南陽讓給秦國求和。蘇代對魏王說:“想升官的是段干子,想得到土地的是秦國。如今大王讓想得土地的人控制官印,讓想升官的人控制土地,魏國的土地不送光了就不會終結(jié)。況且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著干柴去救火,柴不燒完,火是不會滅的。”魏王說:“那是當(dāng)然了,盡管如此,可是事情已經(jīng)開始實行,不能更改了。”蘇代回答說:“大王沒見過玩博戲的人所以特別看重梟子的緣故,是由于有利就可以吃掉對方的子,無利就停下來。如今大王說‘事情已經(jīng)開始實行,不能更改了’,大王使用智謀怎么還不如博戲時的用梟呢?”

安釐王九年,秦軍攻下魏國懷邑,十年,在魏國作人質(zhì)的秦國太子死了。十一年,秦軍攻下魏國的郪丘。

秦昭王對左右侍臣說:“現(xiàn)在的韓、魏和他們初起時比,哪個階段強?”回答說:“不如初起時強。”秦王說:“現(xiàn)在的如耳、魏齊和從前的孟嘗君、芒卯相比,誰更賢能?”回答說:“如耳、魏齊不如孟嘗君和芒卯。”秦王說:“靠孟嘗君和芒卯的賢能,率領(lǐng)韓、魏的強兵來進(jìn)攻秦國,還未能把寡人怎么樣呢。如今由無能的如耳、魏齊率領(lǐng)疲弱的韓、魏軍隊來攻打秦國,他們不可能把寡人怎么樣也是很明顯的了。”左右侍臣都說:“太對了。”中旗倚著琴卻回答說:“大王對天下形勢的估計錯了。當(dāng)初晉國六卿掌權(quán)的時候,智氏最強,滅了范氏和中行氏,又率領(lǐng)韓、魏的軍隊在晉陽圍攻趙襄子,決開晉水淹灌晉陽城,只剩下三版高沒有淹沒。知伯巡察水勢,魏桓子駕車,韓康子在車右陪侍。知伯說:‘我起初不知道水也可以滅亡別人的國家,如今才知道了。’既然晉水可以淹灌晉陽,汾水自然也可以淹灌魏都安邑,絳水也可以淹灌韓都平陽。于是魏桓子用臂肘碰一碰韓康子,韓康子也用腳碰一碰魏桓子,兩人在車上用肘和腳暗中示意,結(jié)果知氏的領(lǐng)土被瓜分,知伯身死國亡,被天下人嘲笑。如今秦兵雖然較強,但不會超過知氏;韓、魏雖然較弱,但還是要勝過當(dāng)初在晉陽城下的時候。現(xiàn)在正是他們用肘和腳暗中互相聯(lián)合的時候,希望大王不要把形勢看得太簡單了!”于是秦王有些驚恐。

齊、楚兩國聯(lián)合起來攻魏,魏國派人到秦國求救,使臣絡(luò)繹不絕,可是秦國的救兵卻不來。魏國有個叫唐睢(jū,居)的人,九十多歲了,對魏王說:“老臣請求到西方去游說秦王,一定讓秦國的軍隊在我離秦之前出發(fā)。”魏王再拜,就準(zhǔn)備好車輛派他前去。唐睢到秦國,入宮拜見秦王。秦王說:“老人家疲憊不堪地遠(yuǎn)路來到秦國,太辛苦了!魏國來求救已是多次了,寡人知道魏國的危急了。”唐睢回答說:“大王既然已經(jīng)知道魏國的危急卻不發(fā)救兵,我私下以為是出謀劃策之臣無能。魏國是有萬輛戰(zhàn)車的大國,之所以向西侍奉秦國,稱為東方藩屬,接受秦國賜給的衣冠,春秋兩季都向秦國送祭品,是由于秦國的強大足以成為盟國。如今齊、楚的軍隊已經(jīng)在魏都的郊外會合,可是秦國還不發(fā)救兵,也就是依仗魏國還不太危急吧。假如到了特別危急的時候,它就要割地來加入合縱集團(tuán),大王您還去救什么呢?一定要等到危急了才去救它,這是失去東邊一個作為藩屬的魏圍,而增強了齊和楚兩個敵國,那么大王您有什么利益呢?”于是秦昭王馬上就發(fā)兵援救魏國,魏國才恢復(fù)了安定。

趙國派人對魏王說:“為我殺了范痤,我們愿意獻(xiàn)出七十里土地。”魏王說:“好。”于是派官吏去逮捕范痤,包圍了他的家但還沒有殺他。范痤因而上了屋頂騎在屋脊上,對使臣說:“與其用死范痤去作交易,不如用活范痤去作交易。如果把我范痤殺死了,趙國卻不給大王土地,那么大王將怎么辦呢?所以不如與趙國先把割讓的土地劃定了,然后再殺我。”魏王說:“很好。”范痤于是給信陵君上書說:“范痤是過去魏國免職的宰相,趙國用割地為條件要求殺我,而魏王竟聽從了,如果強秦沿用趙國的辦法對待您,那么您將怎么辦?”信陵君向趙王進(jìn)諫之后范痤被釋放了。

魏王因為秦國曾經(jīng)援救的緣故,想要親近秦國,攻伐韓國,以便收回原來的土地。信陵君無忌對魏王說:

秦人和狄戎的習(xí)俗相同,有虎狼一樣的心腸,貪婪兇狠,好利而不講信用,不懂得禮義德行。如果有利,連親戚兄弟也不顧,好像禽獸一樣,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他們不曾施厚恩,積大德。所以太后本是秦王的母親,卻由于憂愁而死去,穰(ráng,陽平“讓”)侯是秦王的舅父,功勞沒有比他大的,可是竟然把他驅(qū)逐了;秦王兩個弟弟沒有罪過,卻一再被削奪封地。這是對親戚尚且如此,何況對仇敵之國呢?如今大王與秦國共同攻伐韓國就會更加接近秦國的禍害,臣特別感到迷惑不解。大王不懂此理就是不明,君臣沒有來向您奏聞此理就是不忠。

如今韓國靠一個女人輔佐一個幼弱的君主,國內(nèi)有大亂,外邊要與秦魏的強兵交戰(zhàn),大王以為它還會不亡嗎?韓國滅亡后,秦國將要占有原來鄭國的土地,與大梁相鄰,大王以為能安寧嗎?大王想得到原來的土地,就要依靠和強秦的親近,大王以為這會有利嗎?

秦國不是一個安分的國家,韓國滅亡后必將另起事端,另起事端必定要找容易的和有利的目標(biāo),找容易的和有利的目標(biāo)必定不去找楚國和趙國。這是為什么呢?如果越大山跨黃河,穿過韓國的上黨去進(jìn)攻強大的趙國,這是重復(fù)閼與那一仗的失敗,秦國一定不會這樣的。如果取道河內(nèi),背向鄴城和朝歌,橫渡漳水、滏水,與趙軍決戰(zhàn)于邯鄲郊外,這就會遇到知伯那樣的災(zāi)禍,秦國又不敢這樣做。進(jìn)攻楚國,要取道涉谷,行軍三千里,去攻打冥阨關(guān)塞,走的路太遠(yuǎn),攻打的地方太難,秦國也不會這樣做的。如果取道河外,背向大梁,右邊是上蔡、召陵,與楚軍在陳城郊外決戰(zhàn),秦國又不敢。所以說秦國一定不會進(jìn)攻楚國和趙國,更不會進(jìn)攻衛(wèi)國和齊國了。

韓國滅亡之后,秦國出兵的時候,除去魏國就沒有可進(jìn)攻的了。秦國本來已占有懷邑、茅邑、邢丘,如在垝津筑城逼近河內(nèi),河內(nèi)的共城、汲邑必定危險;秦國據(jù)有鄭國故地,得到垣雍城,決開熒澤,水淹大梁,大梁必定失陷。大王的使臣去秦已成過失,而又在秦國毀謗安陵氏,秦國早就想誅滅它了。秦國的葉陽、昆陽與魏國的舞陽相鄰,聽任使臣?xì)еr安陵氏,聽任安陵氏被滅亡,秦軍就會繞過舞陽北邊,從東邊逼近許國故地,這樣南方一定危急,這對魏國無害嗎?

憎惡韓國、不喜愛安陵氏是可以的,可是不擔(dān)心秦國不愛南方那就錯了。從前,秦國在河西晉國故地,離大梁有千里之遠(yuǎn),有黃河及高山阻擋,有周與韓把它隔開。自從林鄉(xiāng)一戰(zhàn)到現(xiàn)在,秦國七次進(jìn)攻魏國,五次攻入囿中,邊境城邑都被攻陷,文臺被毀,垂都被燒,林木被砍伐,麋鹿被獵盡,國都接著被圍。秦軍又長驅(qū)到大梁以北,東邊打到陶、衛(wèi)兩城的郊外,北邊打到平監(jiān)。喪失給秦國的,有山南山北,河外河內(nèi),大縣幾十個,名都幾百個。秦國還在河西晉國故地,離大梁一千里的時候,禍患就已經(jīng)如此了。又何況讓秦國滅了韓國,據(jù)有鄭國故地,沒有黃河大山阻攔它,沒有周和韓間隔它,離大梁只有一百里,大禍必定由此開始的。

從前,合縱漢有成功,是由于楚、魏互相猜疑,而韓國又不可能參加盟約。如今韓國遭受戰(zhàn)禍已有三年,秦國使它屈從同它媾和,韓國知道要亡了可是不肯聽從,反而送人質(zhì)到趙國,表示愿做天下諸侯的先鋒與秦國死戰(zhàn)。楚國、趙國必定集結(jié)軍隊,他們都知道秦國的貪欲是無窮的,除非把天下各諸侯國完全滅亡,使海內(nèi)之民都臣服于秦國,它是絕不會罷休的。因此臣愿意用合縱的主張報效大王,大王應(yīng)盡快接受楚國和趙國的盟約,挾持韓國的人質(zhì)來保全韓國,然后再索取個地,韓國一定會送還。這樣做軍民不受勞苦就可得回舊地,其功效要超過與秦國一起去進(jìn)攻韓國,而且沒有與強秦為鄰的禍害。

保存韓國、安定魏國而有利于天下,這也是上天賜給大王的良機。開通共城、寧邑到韓國上黨的道路,讓這條路經(jīng)過安成,進(jìn)出的商賈都要納稅,這就等于魏國又把韓國的上黨做為抵押。如果有了這些稅收就足能使國家富足。韓國必定要感激魏國、愛戴魏國、尊崇魏國、尊崇魏國、懼怕魏國,韓國一定不敢反叛魏國,這樣,韓國就成為魏國的郡縣了。魏國得到韓國作為郡縣,衛(wèi)、大梁、河外必然能安定。如果不保存韓國,東西二周、安陵必定危險,楚國、趙國大敗之后,衛(wèi)國、齊國就很害怕,天下諸侯都向西奔赴秦國去朝拜稱臣的日子沒多久了。

安釐王二十年,秦軍圍困邯鄲,信陵君無忌假傳王命奪得將軍晉鄙的軍隊去救援趙國,趙國得到保全,無忌也因此留在趙國。二十六年,秦昭王去世。

安釐王三十年,無忌返回魏國,率領(lǐng)五國軍隊進(jìn)攻秦國,在河外打敗秦軍,趕跑了秦將蒙驁。那時魏國太子增在秦國作人質(zhì),秦王發(fā)怒,要囚禁魏太子增。有人替太子增對秦王說:“公孫喜本來對魏相說過:‘請用魏軍快速攻秦,秦王一怒,必定要囚禁太子增。這又會使魏王發(fā)怒,再攻打秦國,秦國必定要傷害太子增。’現(xiàn)在大王要囚禁太子增,這是公孫喜的計謀得逞了。所以不如厚待太子增而與魏國交好,讓齊國、韓國去猜疑魏國。”秦王這才取消了囚禁太子增的打算。

安釐王三十一年(前246),秦王政開始即位。

安釐王三十四年,安釐王去世,太子增即位,這就是景湣王。信陵君無忌去世。

景湣王元年(前242),秦軍攻下魏國二十座城,設(shè)置為秦國的東郡。二年,秦軍攻下魏國的朝歌。衛(wèi)國遷到野王。三年,秦軍攻下魏國的汲邑。五年,秦軍攻下魏國的垣地、蒲陽、衍邑。十五年,景湣王去世,他的兒子魏王假即位。

魏王假元年(前227),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被秦王發(fā)覺了。

魏王假三年(前225),秦軍水淹大梁,俘虜了魏王假,終于滅了魏國,設(shè)置為郡縣。

太史公說:我曾到過大梁的舊城址,那里的人說:“秦軍攻破大梁,是引鴻溝之水淹灌大梁,經(jīng)過三個月城被毀壞,魏王請求投降,于是滅亡了魏國。”議論的人都說,由于魏王不重用信陵君的緣故,國家削弱以至于滅亡。我認(rèn)為不是這樣。天意正是讓秦國平定海內(nèi),它的功業(yè)尚未成,魏國即使得到像阿衡一樣的賢臣輔佐,又有什么用呢?

信息流廣告 競價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經(jīng) 代理招生 二手車 網(wǎng)絡(luò)推廣 自學(xué)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河北信息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買車咨詢 河北人才網(wǎng)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河北生活網(wǎng) 好書推薦 工作計劃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推廣 石家莊招聘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營銷 培訓(xùn)網(wǎng) 好做題 游戲攻略 考研真題 代理招生 心理咨詢 游戲攻略 興趣愛好 網(wǎng)絡(luò)知識 品牌營銷 商標(biāo)交易 游戲攻略 短視頻代運營 秦皇島人才網(wǎng) PS修圖 寶寶起名 零基礎(chǔ)學(xué)習(xí)電腦 電商設(shè)計 職業(yè)培訓(xùn) 免費發(fā)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語料庫 范文網(wǎng) 工作總結(jié) 二手車估價 情侶網(wǎng)名 愛采購代運營 情感文案 古詩詞 邯鄲人才網(wǎng) 鐵皮房 衡水人才網(wǎng) 石家莊點痣 微信運營 養(yǎng)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fā)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銅雕 關(guān)鍵詞優(yōu)化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yè)服務(wù)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nèi)版 chatGPT官網(wǎng) 勵志名言 兒童文學(xué)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教育培訓(xùn) 游戲推薦 抖音代運營 朋友圈文案 男士發(fā)型 培訓(xùn)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網(wǎng) 黃金回收 承德人才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模型機 高度酒 沐盛有禮 公司注冊 造紙術(shù) 唐山人才網(wǎng) 沐盛傳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免费| 伊人色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毛片毛片毛片在线看|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在线影院| 理论秋霞在线看免费|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天堂| 亚洲成在人线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蜜臂a∨| 日本在线视频www色| 午夜毛片不卡免费观看视频| av色综合网站| 欧美一级黄视频|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yy6080新视觉旧里番高清资源| 欧美粗大猛烈水多18p| 国产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日本电影| 波多野结衣被绝伦强在线观看| 国产片AV片永久免费观看|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 男女肉粗暴进来动态图|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 | 四虎影院的网址| ASS日本少妇高潮PICS| 最近最好看2019年中文字幕| 喷出巨量精子系列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mv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不卡久久精品|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91麻豆高清国产在线播放| 日本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主播在线播放| 女律师的堕落高清hd| 五月激情婷婷网|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小视频|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