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挨揍越有錢?清末,清政府為何突然“有錢了”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越挨揍越有錢?清末,清政府為何突然“有錢了”

越挨揍越有錢?清末,清政府為何突然“有錢了”

作者:我方團隊張嵚

自從鴉片戰爭一聲炮響,晚清王朝的歷史,就是怎一個憋屈了得。除了隔些年挨個打,就是動不動挨個宰,簡直成了人家案板上的弱肉。但就是這么一段悲戚戚的歷史里,有一個“亮點”,至今還被津津樂道:挨打的大清朝,怎么突然有錢了。

乍一看去,1840年以后的大清朝,別看一直挨打,“腰包”卻真鼓得快:鴉片戰爭前的道光年間,清王朝的財政收入,已經下跌到每年三千八百多萬兩白銀,比“康乾盛世”時的最高值縮水一千多萬兩。但兩次鴉片戰爭挨過揍后,同治年間的清朝財政收入,就迅速突破了六千萬兩大關。待到甲午戰爭慘敗,幾年后又被八國聯軍打上門,慘遭“大放血”的清政府,1908年的財政收入,更突破兩億三千萬兩,堪稱“越挨揍越有錢”。

如此“突然有錢”的景象,自然離不開“洋務運動”等近代建設活動,以及晚清民族工商業的蓬勃發展。

特別是“庚子國難”后的十年里,清王朝掀起“實業投資”的熱潮,以《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里統計,1904年至1910年,中國新增加萬元以上資產的新廠276家,增長率堪稱清代之最。每年民族工業資本的增速更高達百分之十五。如此紅火景象,不但給清政府帶來財源,也讓近代以來一些“專家”大唱贊歌。但問題是,大清,真如這賬面上一樣“有錢”嗎?

不妨,瞧瞧下面三個事實。

一、大清錢多,但外債更多

晚清挨打次數多,每次挨完打都要簽不平等條約,內容除了割地就是賠款,賠到兜里沒錢,當然就要向列強借債,這債當然不是白借,除了高昂的利息,還附帶大量政治經濟條件。這就是清末負擔無比沉重的“外債”問題。

甲午戰爭前,清政府的“外債”還不算重,自從簽了《馬關條約》后,一筆筆“外債”就如大鍋般扣來。比如為了支付《馬關條約》的賠款,清政府向“俄法”與“英德”三次舉債,名義上借了三億兩白銀,實際到手兩億六千萬兩。連本帶利要在四十五年內還六億兩,還要以中國的海關與江南的厘金做抵押。這一大筆“閻王債”,中國一直從晚清還到民國,直到抗戰打到慘烈的1938年,還“欠”著人家三百多萬英鎊。

而要跟接下來的“庚子賠款”比起來,這一筆“閻王債”,其實還算“小錢”。一場“庚子國難”后,清政府咬牙吐血簽下《辛丑條約》,連本帶息賠給列強超過十億兩白銀。海關鹽政等財稅項目,更是統統抵押出去。除了要賠錢,“錢袋子”還被人家牢牢捏著,徹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如此窘境下的大清朝,就算手里的錢再多,也是列強們隨意拿捏的“提款機”。

而且為了多找大清“提款”,各路列強們也絞盡腦汁。比如甲午戰爭后的“英德借款”,就以嚴苛的條款規定,禁止清王朝“提前還款”,為的就是每年利滾利的高額利息。《辛丑條約》簽訂后,列強也玩起了花樣,“賠款”的本金是從1902年開始算,但利息卻要從1901年7月開始算,只這一樣,清政府就要多賠一百多萬兩白銀。

甚至“庚子賠款”每年的賠款數額,也要和是年的“國際匯率”掛鉤,如果白銀貴,就用白銀支付,法郎成了硬通貨,大清賠償的白銀,也要再兌換成“法郎”。如此進進出出,大清“不知不覺”又被宰割了一大筆。尤其無恥的是,1905年國際銀價下跌,清政府除了要“兌換支付”,還要額外掏出八百萬兩白銀,來貼補列強的“損失”。

如此“花樣宰割”,看似“有錢”的清王朝,每年到手的錢再多,大多也不過手里焐一下,沒焐熱就賠出去。晚清最后十年,財政收入“連年飆升”的清政府,每年虧空三千萬兩,年年入不敷出——落后何止要挨打,還要挨宰。

二、“飆升”的收入,來自竭澤而漁

但雖說每年都“挨宰”,清政府財政收入飆升,卻也是不爭的事實。這節節攀升的收入,真的都來自“工商業建設”?其實更“大頭”的,是來自對老百姓竭澤而漁般的盤剝。

最常規的盤剝,就是田賦。號稱“永不加賦”的大清朝,近代最常見的操作方式,就是在田賦上附加“地丁銀”或“漕糧”,這個“附加數額”,每年都有不同,但一“加”就是巨額數字,比如1901年,四川的“地丁銀”就高達一百萬兩。江西的“漕糧”也有三十萬兩。這還只是清政府收到的數字,中間被多少官吏中飽私囊?那更是個無法精確統計的數字。

“厘金”也是晚清的“常規斂財招數”,甲午戰爭前,厘金就在晚清各省泛濫,甲午戰爭后大清財政困難,厘金更是滾雪球般猛漲。1899年廣東征收的厘金,就比1895年暴增了一倍。四川的厘金從1895年到1901年,平均每年加抽百分之三十。直隸煙酒的厘金也是每年加抽百分之三十到六十。這些還是“不完全統計”。晚清最后十年里,“厘金”就像野草一樣,恣意的在各地滋長,“多收”的部分,當然是加在苦老百姓頭上。

更簡單粗暴的招數,當屬捐稅。跟捐稅比起來,無論“地丁銀”還是“厘金”,那都是小兒科。晚清老百姓從鍋碗瓢盆到養驢養馬,樣樣都要交“捐稅”,甚至還有“花捐”“剃發捐”“茶捐”“河捐”“車捐”“煙酒捐”等各種名目。在辛亥革命前的大清朝做個老百姓,不夸張的說,大到出門辦事,小到喝茶理發,不留神就得刮一筆稅。

如此橫征暴斂,自然惹得民間反抗四起。辛亥革命前的十年里,清王朝發生的“抗捐抗稅”的“民變”,竟多達483次。山東的農民甚至高呼“認重稅必餓死,不認重稅必株死”。廣東一些地方的農民,甚至成立了“死絕大會”。所謂“死絕”,即“以死抗捐”。“有錢”的大清背后,是多少百姓傾家蕩產的血淚。

三、越有錢,死得越快

不過別管“錢怎么來的”,大清朝總算是“收入增加”了。倘若這些“增收”的錢財,全都用在富國強兵上,大清朝就算苦幾年,也不是沒有翻身的機會。晚清最后十年,清王朝“實業”“練兵”等大事也紅紅火火,似乎看來,這錢花得值。

但近代風云人物曹汝霖的《一生之回憶》,就戳穿了其中的畫皮:當時的海軍大臣載洵,去英國商談購買新式軍艦,如此國防大事,載洵卻是不問兵艦,先向英方詢問給多少回扣。結果是“聲名狼藉,貽笑中外”。

如此鬧劇,放在清末的政壇上,還都算是正常表現。晚清的“鐵帽子王”奕劻,清末時權傾朝野,卻把政務做成了“生意”。各級衙門要職,都成了明碼標價,每次只要有要職“空缺”,他立刻出手“炒作”。比如1911年的郵傳部尚書一職,就被他“炒”到了三十萬兩白銀,然后“賣”給了盛宣懷。他與他的黨羽,更被戲稱為“慶記公司”。1908年他七十大壽,一場壽宴就收了五十萬兩白銀的“禮金”。英國《泰晤士報》更估算,僅奕劻本人在銀行的存款,就超過七百萬英鎊,“公司”生意很“紅火”。

“上梁”如此,“下梁”當然各種歪,民間的苛捐雜稅,自然也被各級官吏層層加碼。比如清末的長葛縣知縣,就把朝廷要征收的“厘金”“捐稅”樣樣加碼,每樣都加收一倍多,多出的錢全摟進自家腰包。各地的地方官,也多是“外托舉辦新政之 名 ,其實盡飽私曩”。有這么一群大小蛀蟲上下其手,清王朝“越有錢”,越給這些蛀蟲“送肉”,直到瓤子被活活蛀空。

有這么一群人折騰,大清的錢再多,又有多少能用在正路?恰如清末民初學者柯劭忞的嘆息:“其施之于實用者,不過十之三四。”能有三四成的錢用于國家建設,就算不錯了。

于是,“越來越有錢”的清王朝,也就這么迅速腐敗下去,到了辛亥革命一聲炮響,同樣以曹汝霖《一生之回憶》里記載,京城的大小官員都嚇破了膽,紛紛把錢存進匯豐銀行。卻不料銀行里的中方雇員使壞,欺負這幫人不懂英文,盡開了些假收據,隨手就把這些不義之財據為己有。只這一招,就不知讓多少“蛀蟲”傾家蕩產。

而早已被“蛀空”的大清朝,也在這類鬧劇后不久,黯然退出歷史舞臺。留給后世的,并非是“有錢”的風光,卻是“越有錢越死的快”的歷史思考。

參考資料:梁義群《庚子賠款與晚清財政的崩潰》、金滿樓《清末財政的急劇擴張誘發辛亥革命》、潘君祥《略談我國近代史上的賠款》、王燕《晚清財政變革與國計民生》、周志初《清末財政若干問題簡論》、歷史人物志《清末巨貪慶親王奕劻:末代皇帝溥儀最恨之人》、曹汝霖《一生之回憶》

曾是與魏文帝曹丕關系最鐵的人,死后卻受到羞辱

衛太子劉據—原來太子也不是那么好當的,一個不注意成為全民公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国内揄拍高清国内精品对白|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网| 亚洲午夜成人片| 国产精品对白交换视频|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天天综合 | 日韩不卡视频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 97色伦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在线| 暖暖在线日本免费中文| 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麻豆国内精品欧美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女同恋のレズビアンbd在线| 男女一进一出抽搐免费视频| 91精品欧美产品免费观看| 久久综合噜噜激激的五月天| 动漫成年美女黄漫网站国产|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桃子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色吧首页dvd| 欧美疯狂ⅹbbbb另类| 中文字幕91在线| 午夜影视在线观看|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性色AVQ| 欧美精品免费观看二区| 美女高清特黄a大片| 黄色a级片在线| 4480新视觉yy理论片| 久草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综合网| 免费一级大黄特色大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女地狱肉之壶极限调教2| 成人女人a毛片在线看| 欧美香蕉爽爽人人爽| 蜜桃成熟时2005| 91香蕉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