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愛讀什么書?-人物
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
青年時期對我影響比較大的作品是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斯湯達的《紅與黑》,前者給了我許多人本主義的東西,后者就是那個于連,他的奮斗精神激勵了那個時候的我。我喜歡的書更多的還是歷史方面的,湯恩比的《歷史研究》,我第一次看,用了三四年的時間。還有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等等。有些人會因為我看這些書而說我有野心,我個人的想法是:在中國的社會進程中需要更多的不是政治家,而是企業家,所以我不會舍棄目前能讓我發揮更大作用的企業家職務。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
《老子》幫助我確立企業經營發展的大局觀,《論語》培育我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勇于進取、剛健有為的浩然正氣,《孫子》幫助我形成具體的管理方法和企業競爭謀略。
SOH0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聯席總裁潘石屹
我認為一部分書對于我來說是工具性的,是知識書。我可以從這些書里獲得知識,也可以知道世界最近在發生些什么,當然也可以了解到別人的經驗。我覺得90%的書都是這一類。另外的一些書是一面鏡子,它可以照亮我的心靈,尤其是經書,比如《易經》、《道德經》、《佛經》之類的書。每次我在看這些書的時候,面對著那些文字,我總覺得是在和自己的心靈對話,在審視我的靈魂。當然,不同的人對于不同的書的理解當然會不一樣,這也僅僅是我自己的想法。
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
看書不在多,一本書有幾點意思能有啟發,已相當不錯。研究過三星的《道路只有一條》,1996、1997年開會時拿給大家看,寫的是如何調動積極性,以及如何放權和到底放多少,直到現在都有收獲感:如,若企業的架構是相關多元化,只能做到相關多元化。但要是把權放下去了,像三星,有滑雪器材有造船。
《基業常青》也有一點很給我啟發,是在繼承人問題上研究了50年的環球企業數據庫,發現從內部挑選接班人的企業更成功。用我自己的話來說,除了職業經理人的角度,內部選拔出的高管對工作有一份事業的感覺。
網易首席架構設計師丁磊
如果你們對管理感興趣的話,我推薦三本書《基業常青》、《從優秀到卓越》、《你的燈還亮著嗎?》。此外,我最近看得比較多的是《道德經》等哲學方面的書。
蒙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牛根生
蒙牛創立8年來,由我個人出資先后給不同層次的員工贈過6次書、送過6次碟。
6次所贈的書分別是:《海爾中國造》、《不戰而勝》、《誰動了我的奶酪》、《西點軍?!?、《自動自發》、《大國崛起》(全套)。
6次所送的碟分別是:《大染坊》、《大宅門》、《喬家大院》、《漢武大帝》、《大國崛起》、《亮劍》。我把它們簡稱作“亮劍中華五大片”。為了確保“看片無障礙”,第一次送碟的時候,我還一一對應給每戶人家都贈送了DVD播放機。
送這些書與碟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通過團隊學習,形成“團隊三共”:共識、共鳴、共振。這“三共”是有順序的,“共識”在先,“共鳴”隨后,“共振”最后,這是團隊建設的“三步曲”?!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