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主義-文明
中國有很多企業在做醬油,這是一個既無多少技術含量,也沒有多少資金壁壘的行業。中國做醬油的歷史很長,但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醬油品牌不是中國的,而是日本的。日本的一家企業還收購了中國一家名叫淘大的知名企業。
為什么我們連醬油都做不過日本人?電器做不過、汽車做不過,那是有原因的。他們做汽車的歷史比我們長,他們引進了很多的技術、資金、人才,等等。但是做醬油還不如人,用這個邏輯就說不通了。
此外還有中藥行業,中國在全世界中藥、中成藥市場上所占的份額非常低,大約只有5%,其他的都是日本、韓國的。關鍵的問題是,日本的藥在全世界占了很大的比例,但這些藥很多都不是日本產的,而是中國產的,是日本人教中國農民用日本的方法來種,然后用很高的價格收過去,再把藥分成八等,一、二、三等他們收走了,四、五等以下的磨成粉,重新倒回地里。收完了之后,他們重新炮制。炮制藥材,首先要地道,中國種出的藥運到日本后,日本人就用多種古法炮制。這些古法本來中國都有,但不知道為什么,中國人都不愿意用這種方法去做,這真讓我痛心疾首。
還有一件更讓人痛心疾首的事。我曾遇到一個很著名的投資公司的董事總經理,他推薦我看了一本書,叫《高島易斷》,作者是明治維新時期的高島吞象。這個人在獄中有幸得到了一本講中國古法占卜、卦象的書,是用東漢以前的占卜方法,做《易經》的推演,百試不爽。他甚至成功地預測了中日甲午海戰,預測了哪一年李鴻章會去跟他們談判,以及談判結果。這在當時的日本非常有名。這本書序言里滿篇都是引述《大學》《中庸》里的內容,然后講中國古法占卜的方式。高島吞象一直在強調,要很嚴肅、很認真地向古代中國學習那些最優秀的東西。
但正是因為日本這樣的“學習態度”,使人們通常對日本的指責,是說他們沒有原創性,都是學別人的。可問題在于,不管是醬油還是汽車,日本總是把別人先發明出來的東西做到極致,作為一個學生能夠超過老師。這里面到底蘊含著一種什么機制?
日本的產品都是跟別人學的,然后通過一套手法和機制,反而做得比原創性的產品質量更高、更精致、更有客戶價值。這就是日本工業的特點,不管是醬油還是汽車。
在日本民族的價值觀中,不管是什么工作,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聚精會神、用志不分,把工作做到精彩絕倫,那么做這份工作本身就能獲得一份無上的尊嚴。但在現今中國的價值觀里,如果不是做大官,或者不是掙很多錢的話,什么工作似乎都不那么值得崇拜。
麥肯錫公司在日本的首席代表叫大前研一,他在《專業主義》一書中把這個重要的概念提出來了。現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總覺得自己從事的工作沒有面子,不能引起別人的尊敬。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是一個受人尊敬的事情,而且首先是個美學上的事情,做任何事情,凡專精一藝,必有動人之處,做到極致,大家就會尊敬你。那種尊敬不僅是因為事情做得漂亮,更是因為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那種通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