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張信任欠條-人生
2010年8月25日,深圳作家劉美松口袋里不帶一分錢,在全國各地進行了一場名為“誠信出發:一人一車,身無分文,100天游遍天下”的行動。他想用自己所謂的冒險之旅,來證明我們的社會,只要誠信,信任仍在。
出發的當天,劉美松計劃從深圳到海口,然而讓他始料未及的是出發當天就遭遇迎頭一瓢冷水。在海口海岸港,劉美松苦口婆心地向碼頭收費員、領導以及過輪渡的旅客一一亮出自己的底牌,報上自己的姓名和目的,態度也極其誠懇,然而兩個多小時都沒有人理睬。在失望與疲憊下,他只好先賒賬入住酒店。劉美松事后回憶,為了那張452塊錢的輪渡船票,他足足等了15個小時。這也是他最長的一次等待。
盡管一出門就如此不順,但劉美松還是繼續一路向前,帶著有他的家庭住址、電話號碼、身份證復印件的特制欠條,一遍遍給陌生人重復,他為什么要借錢。但是在這個我們不斷被告誡“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年代,注定了他的行程是不會太愉悅的。輕則被人惡狠狠地白上一眼,重則被人劈頭蓋臉數落一頓,甚至被人攆來趕去。
大部分人見到劉美松的第一眼,都是狐疑。他遇到過這樣的冷遇,收費站的工作人員根本不聽他的解釋,就叫保安把他趕走;還有這樣的訓斥:“你是哪個單位的,把證件拿出來”;以及這樣的推諉:“作為一個國家工作人員,我不可能放你過去”;更多的是這樣的懷疑:“現在騙子這么多,我怎么相信你?”
有一次為了加油,劉美松在不大的加油站上下奔走一個多小時,先找加油工,加油工讓他找辦公室;找到辦公室,叫找班長;找到班長,班長一臉不屑,最后干脆說自己不是班長;然后再找辦公室時,已是人去房空。
從廣州去往廣西的路上,有13個收費口,劉美松連十個都過不去,后來沒辦法,他只好把后備箱打開,讓對方自己挑選看什么東西能抵過25塊錢的過路費,最后收費員拿了他一個價值200多塊錢的水壺,這也是整個行程之中唯一一次以物品交換來過收費站。然而每每在劉美松心里泛起悔意之時,總有陌生人愿意接受他的欠條,溫暖著他繼續前行。
在云南祥云收費站,劉美松又一次被工作人員攔下,無奈之下他便去找站長,站長也不給他好臉色。正在為難時,收費站的一個普通員工握著一團皺巴巴的5元、10元的錢找到他說:“我們幾個給你湊足了過路費”。劉美松把這115塊錢遞進收費窗口時,被深深地觸動,他說:“這是我人生之中見到最溫暖的一團錢。這一路的欠賬我可以一一歸還,可這一路的感動,讓我如何歸還得了!”
在山海關,劉美松還差點露宿街頭。那晚,他“挑戰”了11個酒店,晚上11點半,還是沒有人愿意接納他。人已經是疲憊至極,只想找一張床,把身體放上去。他把車子停在其中一家四星級酒店的停車場,把座位放平,第一次打開了睡袋,把它套在腳上,再拿來羽絨服,將它反穿在身上。可他剛睡下不久,酒店的保安人員就來敲他的車窗,他搖下車窗,保安一臉興奮地說請示了領導,同意讓他賒賬在酒店住下。
就這樣,劉美松一路走,一路借,借完就趕快告訴家里的妻子馬上還,一筆不少。在2010年12月2日,劉美松100天游全國的計劃圓滿完成。回到家時,劉美松手里攥著222張欠條,最大一張5742元,最小一張10塊錢,總共將近5萬多塊錢。
3年后,他把這段經歷寫成名為《欠條》的書,在2023年8月的新書發布會上,曾經借錢給他的10位債主被他請到了現場,這才算為這趟尋找誠信之旅劃上了圓滿的句號。劉美松在現場感嘆,錢能還清,但是欠的人情是還不掉的,他會銘記一輩子。
在劉美松心里,200多張欠條便是200多份沉甸甸的信任。他以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這個社會信任還在,也讓我們懂得,唯有誠信,才能換來更多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