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帶“憤怒”一起上路-視野
你在開車上路的時候,經常會有人在你的后面猛按喇叭嗎?你也會在車多人多大擁堵的時候在你的車里大發脾氣嗎?在中國已經成為第二大汽車消費國的今天,路怒癥這一名詞開始經常被人提起。坐在車上,正遇著高峰堵車時,人們總會一臉焦慮、坐臥不安、憤憤地抱怨:哎,這樣堵下去怎么能不患路怒癥嘛!
路怒癥現狀
路怒癥雖是個新名詞卻不難理解,從字面就能知曉其意思,是行駛路上的窩火與憤怒。據相關資料介紹,“路怒癥”概念最早來自國外心理學,稱:“路怒”是形容在交通阻塞的情況下,開車壓力與挫折所導致的憤怒情緒,發作者會非理性駕車,或襲擊他人的汽車。
路怒癥也是一個世界通病,美國早在2001年—2003年間,研究人員對9282位美國成年人調查得出的結果顯示,患路怒癥的美國司機達5%-7%,約1600萬人,其中公交車、出租車和長途車司機患路怒癥比例更高,達30%以上。近年來的中國,隨著汽車數量劇增的同時,交通堵塞是越發突出,交通事故屢禁不止,路怒癥這一心理現象才引起國人的高度關注。據網絡調查說有60。73%的車主認為自己患有“路怒癥”!這夸張的數字,我們雖很難信服它的真實性,但足以令人刮目路怒的來勢洶洶。
路怒癥表現
縱觀路怒癥的表現,輕者遇堵車就煩躁不安,情緒不穩;重者不文明行車,如強行搶道、不耐煩下頻繁按喇叭,駕車時經常性情緒失控,如激惹,動輒罵人、打人,開車時和不開車時的脾氣、情緒判若兩人;更嚴重者會出現偏激行為,或攻擊性駕駛,如遇一點小摩擦就罵人、動粗甚至毀損他人財物、車輛等。后兩者已是一種病態的駕駛。無論路怒的表現輕與重,它所顯現和潛藏的,對人身心健康與生命危害都毋庸置疑。
路怒癥心態
根據路怒的表象,從醫學角度看,路怒癥猶如精神醫學所講的一種反應性精神障礙。即在外因刺激下出現的陣發性精神失控,如幻覺、暈厥、狂怒、歇斯底里等癥狀。堵車,就是駕車者心理受挫的刺激源,路怒癥狀也正是跟“反應性精神障礙”一樣的精神失控現象。只是它們的誘因和某些表現有異,但其表現背后的個性心理素質是一樣的。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看,路怒癥是一種社會文明病,就如抑郁癥、躁狂癥、強迫癥、反應性精神障礙等一樣,是帶有個性心理、社會文化致病因素的心理疾病。隨著時代的發展,可謂非器質性的心理病也悄然“與時俱進”,路怒正是高科技社會——汽車時代的特有癥候,甚至可以說,路怒癥是瘋狂時代的象征。
如果汽車時代象征文明的進步,那么路怒則是文明的必然代價。因為,我們首先要理解,在人滿為患的年代,自然有車滿為患相隨。人在汽車擁堵、道路不暢、行動目標受阻之時,自然感覺如坐針氈如蹲禁閉,心堵得發慌。心堵必然會有“怒傷肝”的系列癥候。所以,路塞必導致路怒,塞車是車滿為患的必然結果。只是人若長期體驗著路塞與心堵,就得當心患上路怒癥。
這樣看,路怒癥并非一種疾病,而是一種時代特征。是人們追求快節奏、高檔次、高品位生活的心態引發了路怒的表現。
路怒癥易患人群
是否患上路怒癥,因人而異。就像許多生理疾病,在同樣的致病環境下,是否患病還取決于個體的身心素質。以下個性心態的人易患路怒癥:
A型性格:醫學心理學把性格特征很認真、固執。有時間緊迫感,情緒易激惹、易感情用事,行為風格果斷、雷厲風行等表現者,稱為A型性格。
敏感脆弱或沖動性格:如一貫表現出缺乏自信,缺乏耐受力,遇事敏感多疑,遇小挫折要么垂頭喪氣,在塞車情況下,易誘發敏感、沖動的性格與情緒。
偏執與不正確預期:有偏執、自負個性的人,為人處世往往極端偏激或自我。當目標不以意志為轉移,也不能兌現預期時,將容易感受挫敗、激發憤怒。
根本上講,是這些脆弱的個性與心態引發了路怒癥。
路怒癥的對策
那么,怎樣能不帶憤怒上路呢?路塞時人們可以不怒嗎?
人的任何行為都有其目的,當人在達至目標的進程中,被迫限制了行為自由,肯定急躁,也肯定會郁悶或怨怒。但我們完全可以雖感覺到怨怒而做到不動怒。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是愛護生命的,你就能夠也必須做到不帶憤怒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