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成長
胸中小不平,杯酒可消之。
這說的是酒可以消愁解憂,是古書上的一句話。
然而,我覺得很多時候酒是讓人神思飛揚的。憂郁的時候,傷心的時候,酒反而更會讓人愁腸百結,傷心欲絕。
而且,我覺得微醺是飲酒的極佳境界。
古人微醺,眼中有楊柳岸,有曉風殘月,也有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的瀟灑情懷。讀古人的文字,發現在微醺之時都是能夠看見月亮的。一念及此,我也愿意飲而微醺,去看月亮。我喜歡這樣的境界,一個游目騁懷的境界。
比如紅塵中的清風細雨,我也喜歡,一個簡單疏朗的境界。我曾經在一首詩中寫到清風細雨:“我想,寂靜的時候,就喝一點酒,微醺一下。我想,閑適的時候,就在微醺中笑一笑,開懷一下。這樣的日子,是一種開始,還要把更多的情懷空出,留一個地方,讓舒緩的音樂回響,以及,一朵簡單的花靜靜綻放。”
年齡漸長,越來越喜歡簡單的生活。
平淡的日子里,有春花初綻,有夏夜靜謐,有霜染秋葉紅,有冬雪輕輕飄。我喜歡這樣的平淡之美。偶有閑暇,獨自站在樓下的一株櫻樹下,看著一片風景欲說還羞,想起古人對花舉杯的雅事,也想對花而飲,在微醺中與花相視而笑。其實,我知道,世間所有的花,所有的草木,都是舍不得離開的。
即使是漫長的時光,也可以悠閑地過著。紅塵時光,沉穩、豐盈。
出來散步時,我會凝視著一棵樹發呆。尤其在秋天里,原本是茂密的葉子,刪繁就簡,一片片飄落下來。葉子與樹的分離,終究是逃不了命中注定的歸宿。一片葉子開始落下,隨后就會有無數片的葉子落下,因緣成熟,才會有一份相應。人們總是要在自己人生的畫布上留下許多筆墨,活到人生的盡頭,再前往他方。其實,活到了生命的盡頭,世間根本沒有他方,今世能夠在微醺中快樂,足矣。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確是人生之佳境。
世間風月無邊,處處有風景,人生有味是清歡,而風月,淡淡的風,淡淡的月,最好。就像飲酒時微醺最好一樣。
當然,酩酊大醉時可以起舞弄清影,斜眼看人間。
當然,飲酒時也可以像蘇軾一樣飲酒至少,嘗以把盞為樂,往往頹然坐睡,人見其醉,而吾中了然,蓋莫能名其為醉其為醒也。
人生也是如此。清歡最好,微醺最好,何必繁鬧,何必大醉。酒是少一點好,風是清一點好,月是淡一點好。
人在紅塵,釀泉為酒,也是極佳的。
夜坐燈下,翻閱明朝文人張岱寫的小品文,甚是喜歡。喝酒那點事,張岱卻帶著一群伶人戲子,跑到了城隍廟的山門上去喝酒。是日,大雪深三尺。是日,明月薄之,月不能光。是日,天氣寒冷,竟不得醉。是日,張岱微醺,然后,他坐著自己的獨輪小車,拖著一車玉一樣晶瑩的冰雪回家。
張岱是個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他活了九十三歲,張岱的一生,只是為煙火人間的種種美景所迷,他終生不做官,卻常常微醺,活得有滋有味。
微醺,一種境界,一段悠悠意會妙處難與君說的時光。
面對越來越繁華喧囂的生活,覺得時光慢一點才是好的,風清氣朗,微醺的日子,看著小樹一點點長大,看著父親和母親一點點老去,只愿時光能夠慢一點兒,再慢一點兒。順便可以沉浸在溫馨之中,順便也可以灑脫一下。
微醺,一世靜好。
任心懷淡泊,再大的風雨,也不會糾纏。
微醺,淺淺地醉,輕輕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