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不如相見-情感
三毛生前十分仰慕賈平凹,賈平凹所著的長篇小說《浮躁》與中篇小說集《天狗》,她反反復復仔細閱讀了二十遍以上。賈平凹也很欣賞三毛這位才華橫溢的女作家。
1990年4月的一天,賈平凹在讀報時了解到三毛將要到西安舉行簽售,他以為她會順道前來與他相會,熱切地期盼著她的到來。在此之前,兩人從未謀面,曾互通書信交流,在信里彼此表明將來有機會相見。
4月30日是三毛抵達西安的第一天,當天傍晚,有人叩響了賈平凹的家門。賈平凹以為是三毛來了,急匆匆跑到門口開門。可那女子告訴賈平凹,她是三毛的朋友,受三毛委托前來拜訪他,賈平凹無比失落。
那女子對賈平凹解釋說:“三毛原本打算來拜訪您的,可一下飛機她變了主意——她覺得沒見面,雙方通過作品想象對方,會產(chǎn)生美妙的神秘感,而一見面可能就沒意思了。她想讓這種神秘感保留更長的時間,所以此次就不前來拜訪您了,希望您能理解。不過她說,將來一定找機會與您相會!”賈平凹覺得三毛的顧慮有一定道理,不過他倒認為,知音相逢是何其美妙之事,即便留下些遺憾,但因為心心相印,不也是瑕不掩瑜嗎?可他轉念一想,來日方長,出于對三毛的尊重,就沒強求見面。
12月26日上午,賈平凹又收到了三毛的來信。三毛在信中說:“我希望明年或者后年,再去西安,您愿不愿陪我到商州走走?”信的落款是“您的忠實讀者三毛”。賈平凹收到信后感動不已,立刻給三毛回信,在信中他動情地說:“我盼望你明年能來西安,只要你愿冒險,不怕狼,不怕苦,能吃下粗飯,敢不講衛(wèi)生,我們就一塊騎舊自行車去一般人不去的地方逛逛,吃地方小吃,看地方戲曲,參加婚喪嫁娶的活動,了解社會最基層的人事。”
當天下午,賈平凹就急不可耐地將信寄走,此后,他耐心地等待著三毛的回音。可等了二十天,他沒等來三毛的回信,卻突然在報紙上得知三毛在兩天前自殺身亡了。賈平凹大吃一驚,淚如泉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賈平凹一個人靜靜地坐下來發(fā)呆時,每當想起三毛這位素未謀面的知音,內(nèi)心就會一片悲哀。
三毛死后,每當和朋友聊起她,賈平凹就后悔地說:“沒能與三毛見面,給我留下了一個很大的遺憾。當初,她來西安,托朋友來見我,如果我當時表露自己真實的想法,懇求與她相見,還是很有可能如愿的。可我當時覺得機會多的是,就壓抑了自己的想法。哪知世事無常,永遠無法見到她了。”
知音與知音相逢時,心與心的碰撞發(fā)出的聲音無疑是世間最美妙的聲音。兩位彼此投緣而素未謀面的人見面后可能會對彼此產(chǎn)生一些遺憾,但是世事無常,為了保持神秘感而錯過了傾聽最美妙的聲音,將產(chǎn)生更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