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的翻譯 終南山 唐 · 王維翻譯

12222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終南山的翻譯 終南山 唐 · 王維翻譯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終南山的翻譯 終南山 唐 · 王維翻譯篇一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不要再給北面朝廷上書,讓我回到南山破舊茅屋。

我本無才難怪明主見棄,年邁多病朋友也都生疏。

白發(fā)頻生催人日漸衰老,陽春來到逼得舊歲逝去。

滿懷憂愁輾轉(zhuǎn)難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虛。

北闕:皇宮北面的門樓,漢代尚書奏事和群臣謁見都在北闕,后因用作朝廷的別稱。

休上書:停止進奏章。

南山:唐人詩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隱居題。這里指作者家鄉(xiāng)的峴山。一說指終南山。

敝廬:稱自己破落的家園。

不才:不成材,沒有才能,作者自謙之詞。

明主:圣明的國君。

多病:一作“臥病”。

故人:老朋友。

疏:疏遠。

老:一作“去”。

青陽:指春天。

逼:催迫。

歲除:年終。

永懷:悠悠的思懷。

愁不寐:因憂愁而睡不著覺。

寐:一作“寢”。

虛:空寂。一作“堂”。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騷而又不好發(fā)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發(fā)仕途失意的幽思。這首詩表面上是一連串的自責(zé)自怪,骨子里卻是層出不盡的怨天尤人;說的是自己一無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為世用之情。

字面上說“北闕休上書”,實際上表達的正是“魏闕心常在,金門詔不忘”的情意。只不過這時他才發(fā)覺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為有了馬周“直犯龍顏請恩澤”的先例,唐天子便會代代如此;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是這樣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憤,從這“北闕休上書”的自艾之言中傾出。明乎此,“南山歸敝廬”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諸般矛盾心緒,一語道出,令人讀來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體回述失意的緣由。“不才明主棄”,感情十分復(fù)雜,有反語的性質(zhì)而又不盡是反語。詩人自幼抱負非凡,“執(zhí)鞭慕夫子,捧檄懷毛公,感激遂彈冠,安能守固窮!”他也自贊“詞賦亦頗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謂“不才”。因此,說“不才”既是謙詞,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識、良驥未遇伯樂的感慨。而這個不識“才”的不是別人,正是“明主”。可見,“明”也是“不明”的微詞,帶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這一諛詞,也確實含有諛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滅絕,還希望皇上見用。這一句,寫得有怨悱,有自憐,有哀傷,也有懇請,感情相當(dāng)復(fù)雜。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薦或引薦不力,而詩人卻說是因為自己“多病”而疏遠了故人,這是一層;古代,“窮”、“病”相通,借“多病”說“途窮”,自見對世態(tài)炎涼之怨,這又是一層;說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這又是一層。這三層含義,最后一層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鬢發(fā)已白,功名未就,詩人不可能不憂慮焦急。五六句就是這種心境的寫照。白發(fā)、青陽(春日),本是無情物,綴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現(xiàn)詩人不愿以白衣終老此生而又無可奈何的復(fù)雜感情。

也正是由于詩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悶之中,才使他“永懷愁不寐”,寫出了思緒縈繞,焦慮難堪之情態(tài)。“松月夜窗虛”,更是匠心獨運,它把前面的意思放開,卻正襯出了怨憤的難解。看似寫景,實是抒情:一則補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則情景渾一,余味無窮,那迷蒙空寂的夜景,與內(nèi)心落寞惆悵的心緒是十分相似的。“虛”字更是語涉雙關(guān),把院落的空虛,靜夜的空虛,仕途的空虛,心緒的空虛,包容無余。

這首詩看似語言顯豁,實則含蘊豐富。層層輾轉(zhuǎn)表達,句句語涉數(shù)意,構(gòu)成悠遠深厚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相傳,孟浩然曾被王維邀至內(nèi)署,恰遇玄宗到來,玄宗索詩,孟浩然就讀了這首《歲暮歸南山》,玄宗聽后生氣地說:“卿不求仕,而朕未棄卿,奈何誣我?”(《唐摭言》卷十一)可見此詩盡管寫得含蘊婉曲,玄宗還是聽出了弦外之音,結(jié)果,孟浩然被放還了。封建社會抑制人才的現(xiàn)象,于此可見一斑。

約在公元728年(唐開元十六年),四十歲的孟浩然來長安應(yīng)進士舉落第了,心情很苦悶,他曾“為文三十載,閉門江漢陰”,學(xué)得滿腹文章,又得到王維、張九齡為之延譽,已經(jīng)頗有詩名。這次應(yīng)試失利,使他大為懊喪,他想直接向皇帝上書,又很猶豫。這首詩是在這樣心緒極端復(fù)雜的情況下寫出來的。

據(jù)《新唐書·孟浩然傳》記載,孟浩然在長安落第后,詩人王維曾經(jīng)邀請他到自己供職的翰林院見面,誰知不久唐玄宗駕到了。孟浩然一時緊張躲到了床下,王維不敢欺君,道出實情。唐玄宗也沒有生氣,還命孟浩然出來作詩。孟浩然便吟詠了這首《歲暮歸南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一個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興衰,以及人們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人事總是在不停止地變化著,沒有誰沒有感覺到。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時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著,這也沒有誰沒有感覺到。首聯(lián)兩句憑空落筆,似不著題,卻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飽含著深深的滄桑之感。

頷聯(lián)兩句緊承首聯(lián)。“江山留勝跡”是承“古”字,“我輩復(fù)登臨”是承“今”字。作者的傷感情緒,便是來自今日的登臨。此處所說的“勝跡”,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魚梁洲等。

頸聯(lián)兩句寫登山所見。“淺”指水,由于“水落”,魚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稱“淺”;“深”指夢澤,遼闊的云夢澤,一望無際,令人感到深遠。登山遠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蕭條景象。作者抓住了當(dāng)時當(dāng)?shù)厮赜械木拔铮釤挸鰜恚饶鼙憩F(xiàn)出時序為嚴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傷感。

尾聯(lián)兩句將“峴山”扣實。“羊公碑尚在”,一個“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復(fù)雜的內(nèi)容。羊祜鎮(zhèn)守襄陽,是在晉初,而孟浩然寫這首詩卻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變遷,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卻還屹立在峴首山上,令人敬仰。與此同時,又包含了作者傷感的情緒。四百多年前的羊祜,為國(指晉)效力,也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與山俱傳;想到自己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后難免湮沒無聞,這和“尚在”的羊公碑,兩相對比,令人傷感,因之,就不免“讀罷淚沾襟”了。

這首詩前兩聯(lián)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兩聯(lián)既描繪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飽含了作者的激情,這就使得它成為詩人之詩而不是哲人之詩。同時,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摯動人,以平淡深遠見長。清沈德潛?評孟浩然詩詞:“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這首詩的確有如此情趣。

終南山的翻譯 終南山 唐 · 王維翻譯篇二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fēng),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

傍晚從終南山上走下來,山月好像隨著行人而歸。

回望來時走的山間小路,山林蒼蒼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攜到他家,孩童出來急忙打開柴門。

走進竹林穿過幽靜小路,青蘿枝葉拂著行人衣裳。

歡言笑談得到放松休息,暢飲美酒賓主頻頻舉杯。

放聲高歌風(fēng)入松的曲調(diào),歌罷銀河星星已經(jīng)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興,歡樂忘了世俗奸詐心機。

(1)終南山:即秦嶺,在今西安市南,唐時士子多隱居于此山。

(2)過:拜訪。

(3)斛(hú)斯山人:復(fù)姓斛斯的一位隱士。

(4)碧山:指終南山。

(5)下:下山。

(6)卻顧:回頭望。

(7)所來徑:下山的小路。

(8)蒼蒼:一說是指灰白色,但這里不宜作此解,而應(yīng)解釋蒼為蒼翠、蒼茫,蒼蒼疊用是強調(diào)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種蒼茫貌。

(9)翠微:青翠的山坡,此處指終南山。

(10)相攜:下山時路遇斛斯山人,攜手同去其家。

(11)及:到。

(12)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13)荊扉:荊條編扎的柴門。

(14)青蘿:攀纏在樹枝上下垂的藤蔓。

(15)行衣:行人的衣服。

(16)揮:舉杯。

(17)松風(fēng):古樂府琴曲名,即《風(fēng)入松曲》,此處也有歌聲隨風(fēng)而入松林的意思。

(18)河星稀:銀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謂夜已深了。

(19)河星:一作“星河”。

(20)陶然:歡樂的樣子。

(21)忘機:忘記世俗的機心,不謀虛名蠅利。

(22)機:世俗的心機。

關(guān)于此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李白作此詩時,正在長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兩入長安,第一次是在公元730年(開元十八年),李白三十歲時;第二次是在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時。此詩寫于李白二入長安時期。

中國的田園詩以晉末陶潛為開山祖,他的詩,對后代影響很大。李白這首田園詩,似也有陶詩那種描寫瑣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風(fēng)格。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全詩以賦體——敘述題寫成。詩以“暮”開首,為“宿”開拓。相攜歡言,置酒共揮,長歌風(fēng)松,賞心樂事,自然陶醉忘機。這些都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溢。

此詩以田家、飲酒為題材,很受陶潛田園詩的影響。然陶詩顯得平淡恬靜,既不首意染色,口氣也極和緩。如“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等。而李詩卻著意渲染。細吟“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就會覺得色彩鮮明,神情飛揚。可見陶李兩者風(fēng)格迥異。

從《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的內(nèi)容看,詩人是在月夜到長安南面的終南山去造訪一位姓斛斯的隱士。首句“暮從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蒼蒼”,“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隨人歸”和第三句的“卻顧”,“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個字,卻無一字虛設(shè)。“山月隨人歸”,把月寫得如此脈脈有情。月尚如此,人則可知。第三句“卻顧所來徑”,寫出詩人對終南山的余情。這里雖未正面寫山林暮景,卻是情中有景。正是旖旎山色,使詩人迷戀不已。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寫。“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處。“蒼蒼”兩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橫”有籠罩意。此句描繪出暮色蒼蒼中的山林美景。這四句,用筆簡煉而神色俱佳。詩人漫步山徑,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攜及田家”,“相攜”,顯出情誼的密切。“童稚開荊扉”,連孩子們也開柴門來迎客了。進門后,“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寫出了田家庭園的恬靜,流露出詩人的稱羨之情。“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得所憩”不僅是贊美山人的庭園居室,也為遇知己而高興。因而歡言笑談,美酒共揮。一個“揮”字寫出了李白暢懷豪飲的神情。酒醉情濃,放聲長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籟寂更深。“長歌吟松風(fēng),曲盡河星稀”句中青松與青天,仍處處綰帶上文的一片蒼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這就不在話下了。最后,從美酒共揮,轉(zhuǎn)到“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寫出酒后的風(fēng)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機巧之心,一掃而空,顯得淡泊而恬遠。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這首詩以田家、飲酒為題材,是受陶潛詩的影響,然而兩者詩風(fēng)又有不同之處。陶潛的寫景,雖未曾無情,卻顯得平淡恬靜,如“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微雨從東來,好風(fēng)與之俱”之類,既不染色,而口氣又那么溫緩舒徐。而李白就著意渲染,“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不僅色彩鮮明,而且神情飛揚,口氣中也帶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飲酒詩中,豪情狂氣噴薄涌泄,溢于紙上,而此詩似已大為掩抑收斂了。“長歌吟松風(fēng),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可是一比起陶詩,意味還是有差別的。陶潛的“或有數(shù)斗酒,閑飲自歡然”、“過門輒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一觴雖自進,杯盡壺自傾”之類,稱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無可無不可的那種意味,就使人覺得李白揮酒長歌仍有一股英氣,與陶潛異趣。因而,從李白此詩既可以看到陶詩的影響,又可以看到兩位詩人風(fēng)格的不同。

終南山的翻譯 終南山 唐 · 王維翻譯篇三

終南山

作者:王維

朝代:唐朝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2]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3]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巍巍的太乙山臨近長安城,山連著山一直蜿蜒到海邊。白云繚繞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靄迷茫進入山中都不見。中央主峰把終南東西隔開,各山間山谷迥異陰晴多變。想在山中找個人家去投宿,隔水詢問那樵夫可否方便?

1.終南山,在長安南五十里,秦嶺主峰之一。古人又稱秦嶺山脈為終南山。秦嶺綿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漢水的'分水嶺。2.太乙:又名太一,秦嶺之一峰。唐人每稱終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縣志》:"終南山在縣(京兆萬年縣)南五十里。按經(jīng)傳所說,終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3.天都:天帝所居,這里指帝都長安。4.青靄:山中的嵐氣。靄:云氣。5.海隅:海邊。終南山并不到海,此為夸張之詞。6分野:古天文學(xué)名詞。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宿的位置來區(qū)分中國境內(nèi)的地域,被稱為分野。地上的每一個區(qū)域都對應(yīng)星空的某一處分野。7.壑:山谷。“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這兩句詩是說終南山連綿延伸,占地極廣,中峰兩側(cè)的分野都變了,眾山谷的天氣也陰晴變化,各自不同。8.人處:有人煙處。

藝術(shù)創(chuàng)作,貴在以個別顯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劉勰所謂“以少總多”,古代畫論家所謂“意余于象”,都是這個意思.。作為詩人兼畫家的王維,很懂得此中奧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個字的一首五言律詩,為偌大一座終南山傳神寫照。

首聯(lián)“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先用夸張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這個總輪廓,只能得之于遙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視。所以,這一聯(lián)顯然是寫遠景。

“太乙”是終南山的別稱。終南雖高,去天甚遙,說它“近天都”,當(dāng)然是藝術(shù)夸張。但這是寫遠景,從平地遙望終南,其頂峰的確與天連接,因而說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張寫真實。“連山接海隅”也是這樣。終南山西起甘肅天水,東止河南陜縣,遠遠未到海隅。說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實,說它“與他山連接不斷,直到海隅”,又何嘗符合事實?然而這是寫遠景,從長安遙望終南,西邊望不到頭,東邊望不到尾。用“連山接海隅”寫終南遠景,雖夸張而愈見真實。

次聯(lián)寫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與下句“入看”對偶,則其意為“回頭望”,王維寫的是入終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剛走過的路。詩人身在終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彌漫,看不見路,也看不見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幾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繼續(xù)前進,白云卻繼續(xù)分向兩邊,可望而不可即;回頭看,分向兩邊的白云又合攏來,匯成茫茫云海。這種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經(jīng)驗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維,又有誰能夠只用五個字就表現(xiàn)得如此真切呢?

“青靄入看無”一句,與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們交錯為用,相互補充。詩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靄,仿佛繼續(xù)前進,就可以摸著那青靄了;然而走了進去,卻不但摸不著,而且看不見;回過頭去,那青靄又合攏來,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這一聯(lián)詩,寫煙云變滅,移步換形,極富含孕。即如終南山中千巖萬壑,蒼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異草,值得觀賞的景物還多,一切都籠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靄”之中,看不見,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進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經(jīng)看見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戀,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靄”俱“合”,則剛才呈現(xiàn)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籠以青紗,或裹以冰綃,由清晰而朦朧,由朦朧而隱沒,更令人回味無窮。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明說,但他卻在已經(jīng)勾畫出來的“象”里為我們留下了馳聘想象的廣闊天地。

第三聯(lián)高度概括,尺幅萬里。首聯(lián)寫出了終南山的高和從西到東的遠,這是從山北遙望所見的景象。至于終南從北到南的闊,則是用“分野中峰變”一句來表現(xiàn)。游山而有“分野中峰變”的認識,則詩人立足“中峰”,縱目四望之狀已依稀可見。終南山東西之綿遠如彼,南北之遼闊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陰晴眾壑殊”,就是盡收眼底的全景。所謂“陰晴眾壑殊”,當(dāng)然不是指“東邊日出西邊雨”,而是以陽光的或濃或淡、或有或無來表現(xiàn)千巖萬壑千形萬態(tài)。

對于尾聯(lián),歷來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評價。有些人認為它與前三聯(lián)不統(tǒng)一、不相稱,從而持否定態(tài)度。王夫之辯解說:“‘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則山之遼廓荒遠可知,與上六句初無異致,且得賓主分明,非獨頭意識懸相描摹也。”(《姜齋詩話》卷二)沈德潛也說:“或謂末二句與通體不配。今玩其語意,見山遠而人寡也,非尋常寫景可比。”(《唐詩別裁》卷九)

這些意見都不錯,然而“玩其語意”,似乎還可以領(lǐng)會到更多的東西。第一,欲投人處宿”這個句子分明有個省略了的主語“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見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處處有“我”,以“我”觀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處宿”而要“隔水問樵夫”,則“我”還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賞心悅目,詩人之避喧好靜,也不難于言外得之。第三,詩人既到“中峰”,則“隔水問樵夫”的“水”實際上是深溝大澗;那么,他怎么會發(fā)現(xiàn)那個“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樹林,有音響。詩人尋聲辨向,從“隔水”的樹林里欣然發(fā)現(xiàn)樵夫的情景,不難想見。既有“樵夫”,則知不太遙遠的地方必然有“人處”,因而問何處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詩人側(cè)首遙望的情景,也不難想見。

詩旨在詠嘆終南山的宏偉壯大。首聯(lián)寫遠景,以藝術(shù)的夸張,極言山之高遠。頷聯(lián)寫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見,鋪敘云氣變幻,移步變形,極富含孕。頸聯(lián)進一步寫山之南北遼闊和千巖萬壑的千形萬態(tài)。末聯(lián)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點出了作者“遠望”的位置。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

總起來看,這首詩的主要特點和優(yōu)點是善于“以不全求全”,從而收到了“以少總多”、“意余于象”的藝術(shù)效果。

本詩旨在詠嘆終南山的宏偉壯觀。首聯(lián)寫遠景,以藝術(shù)的夸張極言山的主峰之高峻和山勢之連亙。從取景角度看是仰視與平眺。頜聯(lián)寫近景,身在山中所見,鋪敘云氣變幻,移步變形。從取景角度看,是回望與入看。頸聯(lián)描寫登上山后在中峰縱目俯瞰,進一步寫山之南北遼闊和干巖萬壑的千形萬態(tài)。末聯(lián)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點出了作者“遠望”的位置。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免,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終南山之壯美,便不言而喻了。

終南山的翻譯 終南山 唐 · 王維翻譯篇四

孟郊〔唐代〕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

長風(fēng)驅(qū)松柏,聲拂萬壑清。

即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

譯文:終南山高大雄偉,塞滿了整個天地,太陽南月亮都千從山中的石頭上升起落下。當(dāng)終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籠罩時,高高的山峰上還留著落日的余暉;而當(dāng)終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經(jīng)灑滿陽光時,深深的幽谷中還千一片昏暗。終南山矗立在那兒不偏不斜,山中居住的人也南這山一樣爽直正派,雖然山路陡峭,崎嶇不平,但他們卻心地平坦,從不會有路險身危的感覺。山高風(fēng)長,長風(fēng)吹動松柏,松枝松葉在風(fēng)中呼呼作響,松濤回蕩在千山萬壑之間,十分清脆激越。來到終南山見到如此險絕壯美的景色,我真后悔當(dāng)初為什么要刻苦讀書,天天去追求那些虛名浮利。

注釋:終南山:秦嶺著名的山峰,在今陜西省西安市南。南山:指終南山。塞:充滿,充實。高峰夜留景:《全唐詩》此句下注:“太白峰西黃昏后見馀日。”

此詩載于《全唐詩》第三百七十五卷。陜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dǎo)師霍松林教授認為欣賞這首詩,必須緊扣詩題“游終南山”,切莫忘記那個“游”字。

韓愈在《薦士》詩里說孟郊的詩“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硬語”的“硬”,指字句的堅挺有力。這首《游終南山》,在體現(xiàn)這一特點方面很有代表性。

就實際情況說,終南盡管高大,但遠遠沒有塞滿天地。“南山塞天地”,的確是硬語盤空,險語驚人。這是作者寫他“游”終南山的感受。身在深山,仰望,則山與天連;環(huán)顧,則視線為千巖萬壑所遮,壓根兒看不見山外還有什么空間。用“南山塞天地”概括這種獨特的感受,雖“險”而不“怪”,雖“夸”而非“誕”,非常“妥帖”。

日和月,當(dāng)然不是“石上生”的,更不是同時從“石上生”的。“日月石上生”一句,的確“硬”得出奇,“險”得驚人。然而這也是作者寫他“游”終南山的感受。日月并提,不是說日月并“生”;而是說作者來到終南,既見日升,又見月出,已經(jīng)度過了幾個晝夜。終南之大,作者游興之濃,也于此曲曲傳出。身在終南深處,朝望日,夕望月,都從南山高處初露半輪,然后冉冉升起,這就像從石上“生”出來一樣。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王灣的“海日生殘夜”,杜甫的“四更山吐月”,都與此同一機杼。孤立地看,“日月石上生”似乎“夸過其理”(《文心雕龍·夸飾》),但和作者“游”終南山的具體情景、具體感受聯(lián)系起來,就覺得它雖“險”而不“怪”,雖“夸”而非“誕”。當(dāng)然,“險”“硬”的風(fēng)格,使它不可能有“四更山吐月”“海上生明月”那樣的情韻。

“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兩句的風(fēng)格仍然是“奇險”。在同一地方,“夜”與“景”(日光)互不相容;作者硬把它們安排在一起,突出一個“奇”字。但細玩詩意,“高峰夜留景”,不過是說在其他地方已經(jīng)被夜幕籠罩之后,終南的高峰還留有落日的余輝。極言其高,又沒有違背真實。從《詩經(jīng)·大雅·崧高》“崧高維岳,駿極于天”以來,人們習(xí)慣于用“插遙天”、“出云表”之類的說法來表現(xiàn)山峰之高聳。孟郊卻避熟就生,抓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加以夸張,就在“言峻則崧高極天”之外另辟蹊徑,顯得很新穎。在同一地方,“晝”與“未明”(夜)無法并存,作者硬把二者統(tǒng)一起來,自然給人以“險”的感覺。但玩其本意,“深谷晝未明”,不過是說在其他地方已經(jīng)灑滿陽光之時,終南的深谷里依然一片幽暗。極言其深,很富有真實感。“險”的風(fēng)格,還從上下兩句的夸張對比中表現(xiàn)出來。同一終南山,其高峰高到“夜留景”,其深谷深到“晝未明”。一高一深,懸殊若此,似乎“夸過其理”。然而這不過是借一高一深表現(xiàn)千巖萬壑的千形萬態(tài),于以見終南山高深廣遠,無所不包。究其實,略同于王維的“陰晴眾壑殊”,只是風(fēng)格各異而已。

“長風(fēng)驅(qū)松柏”,“驅(qū)”字下得“險”。然而山高則風(fēng)長,長風(fēng)過處,千柏萬松,枝枝葉葉,都向一邊傾斜,這只有那個“驅(qū)”字才能表現(xiàn)得形神畢肖。“聲”既無形又無色,當(dāng)然不能看見它在“拂”。“聲拂萬壑清”,“拂”字下得“險”。然而那“聲”來自“長風(fēng)驅(qū)松柏”,長風(fēng)過處,千柏萬松,枝枝葉葉都在飄拂,也都在發(fā)聲。說“聲拂萬壑清”,就把萬頃松濤的視覺形象和萬壑清風(fēng)的聽覺形象統(tǒng)一起來了。

這六句詩插在這中間的兩句,以抒情為主。“山中人自正”里的“中”是“正”的同義語。山“中”而不偏,山中人“正”而不邪;因山及人,抒發(fā)了贊頌之情。“路險心亦平”中的“險”是“平”的反義詞。山中人既然正而不邪,那么,山路再“險”,心還是“平”的。以“路險”作反襯,突出地歌頌了山中人的心地平坦。

硬語盤空,險語驚人,也還有言外之意耐人尋味。贊美終南的萬壑清風(fēng),就意味著厭惡長安的十丈紅塵;贊美山中的人正心平,就意味著厭惡山外的人邪心險。以“即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收束全詩,這種言外之意就表現(xiàn)得相當(dāng)明顯了。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xiàn)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xiāng)(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終南山的翻譯 終南山 唐 · 王維翻譯篇五

北斗掛城邊,南山倚殿前。

云標金闕迥,樹杪玉堂懸。

半嶺通佳氣,中峰繞瑞煙。

小臣持獻壽,長此戴堯天。

北斗星掛在長安城邊,終南山好像依靠在蓬萊三殿前。

山上華麗的宮殿聳入云端,精美的樓閣在樹梢上高懸。

半山腰漂浮著清新的瑞氣,山峰中環(huán)繞著祥瑞的云煙。

小臣我持酒向皇帝祝壽,愿永遠生活在太平盛世中間。

蓬萊三殿:唐人皇宮里的大明宮內(nèi)有紫宸、蓬萊、合元三殿,統(tǒng)稱蓬萊三殿。

侍宴:陪侍皇帝宴樂。宴,酒席,以酒食款待賓客的宴會。奉敕(chì):奉皇帝之命。敕,帝王詔令。

終南山:也稱秦嶺,是中國南方和北方、長江和黃河的分界,位于陜西長安城南。主峰太白山,積雪六月天,為長安八景之一,山高約3767公尺,是中國內(nèi)地的第一高山。唐時呂洞賓曾修道于終南山,為傳說中的八仙之一。

北斗:七顆星在北天排列,狀似舀酒的斗,又稱北斗七星。今屬大熊星座一部分。

南山:指終南山。《詩經(jīng)·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壽,不騫(虧損、毀壞)不崩。”后世用以象征長壽。

云標:云端。標,本為樹梢,此指云層表面。

金闕:天子居住的宮殿。闕,宮門前供瞭望的塔樓。

迥:遠。

杪:樹梢;樹枝末端。

玉堂:此為宮殿的美稱,指終南山上精美的建筑。

懸:掛、系。

佳氣:指吉祥的氣象。

瑞煙:祥瑞的云氣。瑞,吉祥的。

小臣:詩人對自己的謙稱。

持獻壽:指以終南山向皇帝祝壽。用《詩經(jīng)·小雅·天保》中“如南山之壽”句意。

戴堯天:頭頂堯帝之天,比喻生活在圣王統(tǒng)治之下。《論語·泰伯》:“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堯,黃帝傳帝位給堯,國號唐。

這是借詠終南山來歌頌皇帝的應(yīng)制詩。唐中宗李顯誕辰,于內(nèi)殿宴請群臣,命以終南山為題詠詩助興。杜審言因作此詩。

此詩一開始就氣度不凡。首聯(lián)以北斗星高掛宮城邊,巍峨的終南山都倚立在蓬萊三殿之前來映襯皇宮的宏偉高峻。這是借北斗、南山來歌頌長安城的壯觀。“北斗掛城”還有一層隱意。據(jù)《三輔黃圖》卷一記載,漢高祖修長安城,“城南為南斗形,城北為北斗形”。隋唐長安城雖然對秦漢都城的設(shè)計作了較大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但是使宮城、皇城和郭城三重相依,由北向南同用一道北城垣這一點并沒有變。這樣就突出了皇帝所居之處,宮城象征北極星周圍的紫薇垣,皇城則象征著地平線上以北極星為圓心的天象,而郭城則象征著周天之內(nèi)。這種以群星環(huán)拱北極星的設(shè)計思想,是皇權(quán)和專制思想在建筑學(xué)上的形象反映。所以,作者說“北斗掛城邊”不僅是一個夸張性的描寫,而且也是對長安城形制的一個象征性說明。

中間兩聯(lián)接著說,皇宮高聳,穿破云層,整個終南山中都繚繞著祥云瑞煙。頷聯(lián)正面寫終南山的宮觀殿宇高入云表的壯觀。頸聯(lián)以終南山瑞云繚繞,和朝廷的興旺之氣相通,進一步以終南山景物來加以歌頌。

尾聯(lián)直接頌揚皇帝壽比南山,治國有如堯舜。有了前面的描寫,最后的稱頌贊美就水到渠成。這一聯(lián)連用兩個典故,但從文意上看都很貼切,沒有生硬拉扯的感覺。

詩人以北斗、南山、金闕、玉堂寫宮殿的高峻雄偉、金玉滿堂,以終南山的瑞氣、祥云,如在仙境,形容皇宮有如天上宮闕,最后祝圣上壽比南山,愿永受圣王統(tǒng)治。詩人的這種贊頌,在戰(zhàn)亂頻仍、禍患不絕、人命危淺的古代社會實際上是一種很善良的愿望。而作者所生活的唐代前期,國力強大,聲威遠播,經(jīng)濟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的盛世理想。但是,這種頌歌自古迄今幾被所有的文人唱過,已成為陳套陋習(xí),近于套話、門面話,凝定為一個迄今仍被沿用的歌頌?zāi)J剑]有什么新奇之處。杜審言寫出這樣雖富麗堂皇而無真摯個性的作品,實是功力和才情的一種浪費。

終南山的翻譯 終南山 唐 · 王維翻譯篇六

《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出門見南山,引領(lǐng)意無限。

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

有時白云起,天際自舒卷。

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

何當(dāng)造幽人,滅跡棲絕巘。

走出家門,抬起頭就可以望見城外的終南山了,翹首瞻望那山上的景色,真的勾起了我無窮的意緒和美妙的懷想。

那里的山色秀美,景色清幽,美得難以名狀,那蒼翠蔥蘢的景色日日都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這是多么的美妙愜意啊。

只見那兒的天空上方不時飄浮起朵朵白云,它們在天際自在悠然地舒卷伸展。

看著這樣美好的景象,我也每每心曠神怡,意興盎然。

什么時候我能夠去造訪那個居住在山中的隱士呢?到那時我也要和他一樣遁跡于人世,自由自在地棲身在那紫閣峰上。

引領(lǐng):伸長脖子去看,這里指翹首而望。

難為名:難以稱呼,難以說清楚,指山中景色氣象一派壯麗,無法用語言表達。

與之然:與這一派景象渾然一體,不辨物我。是說我心與自然融合而為一體。

造:訪問,拜訪。

幽人:隱居者,這里即指紫閣隱者。

滅跡:離開紛亂的人世紅塵。

絕撇:高聳的山峰。

這首詩作于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秋(一說是天寶五年)。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春,李白離開長安,在洛陽遇到了杜甫,兩人結(jié)伴出游。第二年秋天,二人又相會于東魯。不久二人又再次分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則東游吳越。這首詩就是李白送走杜甫后,客居于沙丘寓所時所作。

仰望山岳抒發(fā)感慨是許多詩人都寫過,李白也不止一次寫過的題材。但是,所望的山岳不同,詩篇所涉及的人物不同,其內(nèi)容和主旨也不大相同。這首詩寫終南山,又是送給一位隱居者的,所以詩的主旨緊緊圍繞著脫俗返真來抒情狀物。終南山在唐代是隱居者最喜歡的一座名山,它既有佛家名剎,也有道教洞天,還是距關(guān)中平原最近的一座林木秀美的宜人山嶺,李白就從遠望終南山時的感受寫起。終南山與陶淵明《飲酒》(結(jié)廬在人境)中的“南山”同名,李白也有意效仿陶詩意境。前兩句說見到終南山,抬頭仰望,感慨和觸動很深,三四句就說這觸動是因為山中渾然的秀美景色帶來的,卻無法理清說透這景色的特點和細節(jié),只是看到蔥蔥蘢蘢的山林在陽光的照耀下別有一番迷人的光景。作者只寫景色和組成景色的要素:陽光、翠嶺,而不直接告訴人們他的感受,無形之中,人們被引進了欣賞山色的境界中,用心去體會了。

接著詩人說山中自云隨風(fēng)飄浮卷舒自在,無礙無束,看到這種情景,不由得讓人與精神的輕松自由聯(lián)系起來,于是不但李白“與之然”,讀者也在心中與這大好景象合而為一了。詩寫到這里,都與陶詩“結(jié)廬在人境”意境相仿佛,在于告訴人們山中景色的恬靜優(yōu)美和身在此境之中的心態(tài),但接下來的結(jié)尾,則直敘心聲,說一定要去拜訪居于山中的這位隱者,相伴隱于林下,遠離塵世。原來,全詩所寫的那種幽靜自然的景象是為了贊美那位居于山中的隱者朋友,是說他的精神恰恰與這山林融為一體,是此境中人。那么,“心中與之然”就不僅是與山色同一了,而且也有李白與他的朋友心心相印的意思在其中!全詩景中有情,以景語代替情語,不露痕跡而心境卻表現(xiàn)得十分明白。

終南山的翻譯 終南山 唐 · 王維翻譯篇七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唐代·王維《終南山》

巍巍的終南山臨近長安城,山連著山一直延伸到海邊。

回望山下白云滾滾連成一片,青靄迷茫進入山中都不見。

終南山連綿延伸,占地極廣,中峰兩側(cè)的分野都變了,眾山谷的天氣也陰晴變化,各自不同。

想在山中找個人家去投宿,隔水詢問那樵夫可否方便?

終南山,在長安南五十里,秦嶺主峰之一。古人又稱秦嶺山脈為終南山。秦嶺綿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漢水的分水嶺。

太乙:又名太一,秦嶺之一峰。唐人每稱終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縣志》:"終南山在縣(京兆萬年縣)南五十里。按經(jīng)傳所說,終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這里指帝都長安。

青靄:山中的嵐氣。靄:云氣。

海隅:海邊。終南山并不到海,此為夸張之詞。

分野:古天文學(xué)名詞。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宿的位置來區(qū)分中國境內(nèi)的地域,被稱為分野。地上的每一個區(qū)域都對應(yīng)星空的某一處分野。

壑:山谷。“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這兩句詩是說終南山連綿延伸,占地極廣,中峰兩側(cè)的分野都變了,眾山谷的天氣也陰晴變化,各自不同。

人處:有人煙處。

王維之詩自古有“詩如畫”之說。品其詩如賞中國畫。清新淡雅;讀其詩似游神州萬里江山,恢弘壯闊。詩中一句一詞,點點滴滴,盡是詩人豪情萬丈。《終南山》就是這樣一首王維山水詩的亮點之作。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首聯(lián)是說,巍巍的終南山高入云霄,與天帝的都城臨近。綿亙不絕的山巒,延伸到遙遠的大海之濱。

首聯(lián)寫終南山的遠景,借用夸張的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這個總輪廓,只能得知于遠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視。所以這一聯(lián)顯然是寫遠景。

“太乙”是終南山的別稱。中南雖高,去天甚遠,說它“近天都”,當(dāng)然是藝術(shù)夸張。但這是寫遠景,從平地遙望終南,其頂峰的確與天連接,因而說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張寫真實。終南山西起甘肅天水,東至河南陜縣,遠遠未到海隅。說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實,說它與他山連接不斷,直到海隅,又何嘗符合事實?然而這是寫遠景,從長安遙望終南,西邊望不到頭,東邊望不到尾。用“連山接海隅”寫終南遠景,雖夸張而愈見真實。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次聯(lián)是說,我在深山前行,繚繞的云霧分向兩邊,回頭望去,白云又在身后合成了茫茫的一片。我朝濛濛的青靄走去,一到面前卻杳然不見。

次聯(lián)寫近景,“回望”既與下句“入看”對偶,則其意為“回頭望”,王維寫的是入終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剛走過的路。詩人身在終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彌漫,看不見路,也看不見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幾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繼續(xù)前進,白云卻繼續(xù)分向兩邊,可望而不可即;回頭看,分向兩邊的白云又合攏來,匯成茫茫的云海。這種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經(jīng)歷的人并不陌生。

“青靄入看無”一句,與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們交錯為用,相互補充。詩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濛濛青靄,仿佛繼續(xù)前進,就可以摸著那青靄了;然而走了進去,卻不但摸不著,而且看不見;回過頭去,那青靄又合攏來,濛濛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這一聯(lián)詩,寫煙云變滅,移步換形,極富含孕。即如終南山中千巖萬壑,蒼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異草,那些值得觀賞的景物,一切都籠罩于茫茫白云、濛濛青靄之中,看不見,看不真切。惟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另一方面,已經(jīng)看見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戀,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靄”俱合,剛才呈現(xiàn)于眉睫的景物或籠以青紗,或裹以冰綃,由清晰而朦朧。由朦朧而隱沒,更令人回味無窮。這一切詩人并不明說,為我們留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頸聯(lián)是說,終南山是這樣的遼闊,中央主峰把終南東西隔開,陽光照耀群山,千巖萬壑或明或暗,深深淺淺。

頸聯(lián)高度概括,尺幅萬里。首聯(lián)寫出了終南山的高和從西到東的遠,這是從山北遙望所見的景象。至于終南山從北到南的闊,則是用“分野中峰變”一句來表現(xiàn)。游山而有這樣的認識,則詩人立足“中峰”,縱目四望之狀已經(jīng)依稀可見。終南山東西的綿遠,南北的遼闊,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陰晴眾壑殊”就是盡收眼底的全景。這全景是以陽光的或濃或淡,或有或無來表現(xiàn)千巖萬壑的的千形萬態(tài)。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尾聯(lián)是說,我想在山里找一個人家投宿,隔著澗流,詢問林中的樵夫。

對于尾聯(lián),歷來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評價。對此,清沈德潛說:“或謂末二句與通體不配。今玩其語意,見山遠而人寡也,非尋常寫景可比。”(《唐詩別裁集》)然而通過玩其語意,我們似乎可以領(lǐng)會更多的東西。第一,“欲投人處宿”,這個句子分明省略了主語“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見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處處有我,以我觀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處宿”而要“隔山問樵夫”,則“我”還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賞心悅目,也不難于言外得之。第三,詩人既到“中峰”,則“隔水問樵夫”的“水”實際上是深溝大澗;那么他是怎樣發(fā)現(xiàn)這一樵夫的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樹林,有響動,使人循聲辨向,從隔水的樹林里發(fā)現(xiàn)樵夫的情景,不難想見。既有“樵夫”,則知不太遙遠的地方必然有人居住,因而問何處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詩人側(cè)首遙望的情景,也不難想見。

藝術(shù)創(chuàng)作,貴在以個別顯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劉勰所謂“以少總多”,古代畫論家所謂“意余于象”,都是這個意思。作為詩人兼畫家的王維,深懂此中奧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個字的一首五言律詩,為偌大一座終南山傳神寫照,“以不全求全”,從而收到了“以少總多”,“意余于象”的藝術(shù)效果。

詩旨在詠嘆終南山的宏偉壯大。首聯(lián)寫遠景,以藝術(shù)的夸張,極言山之高遠。頷聯(lián)寫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見,鋪敘云氣變幻,移步變形,極富含蘊。頸聯(lián)進一步寫山之南北遼闊和千巖萬壑的千形萬態(tài)。末聯(lián)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點出了作者“遠望”的位置。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

雕塑 信息流廣告 競價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經(jīng) 代理招生 二手車 劇本網(wǎng) 網(wǎng)絡(luò)推廣 自學(xué)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河北信息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買車咨詢 河北人才網(wǎng)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河北生活網(wǎng) 好書推薦 工作計劃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推廣 石家莊招聘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營銷 培訓(xùn)網(wǎng) 好做題 游戲攻略 考研真題 代理招生 心理咨詢 游戲攻略 興趣愛好 網(wǎng)絡(luò)知識 品牌營銷 商標交易 游戲攻略 短視頻代運營 張家口人才網(wǎng) 秦皇島人才網(wǎng) PS修圖 寶寶起名 零基礎(chǔ)學(xué)習(xí)電腦 電商設(shè)計 職業(yè)培訓(xùn) 免費發(fā)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語料庫 范文網(wǎng) 工作總結(jié) 二手車估價 短視頻剪輯 情侶網(wǎng)名 愛采購代運營 保定招聘 情感文案 吊車 古詩詞 邯鄲人才網(wǎng) 鐵皮房 衡水人才網(wǎng) 石家莊點痣 微信運營 養(yǎng)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fā)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銅雕 關(guān)鍵詞優(yōu)化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yè)服務(wù)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nèi)版 chatGPT官網(wǎng) 勵志名言 兒童文學(xué)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狗狗百科 教育培訓(xùn) 游戲推薦 抖音代運營 朋友圈文案 男士發(fā)型 培訓(xùn)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網(wǎng) 滄州人才網(wǎng) 黃金回收 承德人才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模型機 高度酒 沐盛有禮 公司注冊 十畝地 造紙術(shù) 唐山人才網(wǎng) 沐盛傳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鲜女人大白屁股ASS孕交|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麻豆传播媒体免费版官网|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麻豆free中文| 免费一级一片一毛片| s女m男调教337799|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花堂| 小丑joker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 四虎影视www四虎免费|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欧毛| 羞羞视频免费网站在线看| 放荡的闷骚娇妻h交换3p|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33| 中文字幕制服诱惑| 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妞干网在线免费视频| 免费无码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大香大香伊人在钱线久久下载|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香港| h在线观看免费| 滴着奶水做着爱中文字幕| 国内久久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视频| 日本片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日韩高清在线免费看|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中文骚妇内射|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实况360监控拍小两口| 亚洲视频一区网站|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本道久久综合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拔擦拔擦8x高清在线人| 久久99九九国产免费看小说|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国产91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