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優美句子摘抄 中秋節思念親人的詩句
又是一年中秋到,每到這一天,對親人對愛人對朋友的思念似乎更濃烈。從古到今,許多文人墨客更是把他們的思念傾注到了詩詞里。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不是寫給情人的相思信。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字。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篇被千古傳頌的名篇,是蘇軾擔任密州太守時所作。由詞前的小序看,這首詞是作者和友人們中秋之夜喝得開心時,特意為子由寫下的。
子由是誰?他是蘇軾的弟弟蘇轍,字子由。蘇軾和蘇轍兩兄弟手足情深。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被降職,下調到杭州,和弟弟分開了。
當時蘇轍在濟南,為了離弟弟近一點,于是蘇軾給皇帝寫了一份申請,要求調動工作崗位,沒有別的要求,只希望離弟弟近點,再近點。
經過一番周折,蘇軾總算調離了杭州,到了密州(今山東諸城),雖然距離近了些,但兄弟倆還是不能時常見面。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中秋之夜,蘇軾與一群朋友喝酒狂歡,雖然喝得盡興,但他一想到和弟弟已經有七年沒見面了,思念便洶涌而來,即使酒喝得再多,也無法排解對兄弟的思念之情,于是寫下了這篇千古佳作。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這是李白在替邊疆的士卒們發聲。
關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李白,出生在盛唐時期,典型的富二代,也是一個灑脫的文藝青年。
二十歲懷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一人從四川出發,到處游山玩水,也結交了當時的許多社會名流。
李白太有才了。他的詩歌想象豐富、飄逸奔放,連皇帝唐玄宗都成為了他的粉絲。于是召他進宮,要他供奉翰林,這個職務實際上就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他就是皇帝的一個娛樂工具。
李白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后來又遇“安史之亂”,目睹戰爭給黎民百姓帶來的苦難,于是便有了這篇《關山月》。
詩中戍守邊疆的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佇立遙望故園時,但覺長風浩浩,似掠過幾萬里中原國土,橫度玉門關而來。此時,千里之外的心上人也在高樓上遠眺,心中思念無法排解,只好寄相思給明月。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一樣的明月,不一樣的思念,今夜,你在思念誰?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是個窮小子。在唐朝那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他最多也就是一個徘徊在三線的小明星。也是空懷一腔遠大政治理想而得不到重用。
某年中秋,皓月當空,王建苦悶地徘徊在庭院。只見庭院的地面灑上了一層雪白的月光,樹上棲息著一群鴉雀,秋天冷冷的露水無聲的打濕了桂花。
今天夜晚明月當空,大家抬頭望著那一輪皎皎明月。不知道這滿滿的秋日思念會落到誰家?
是啊,那抬頭望月的你,此時此刻正在思念誰?
是兒時一起嬉戲玩耍的伙伴?只因多年未見,是不是變了容顏?
是青春年少時的那個初戀?是你陪我度過了一個浪漫青春,但卻有緣無分,至今仍然心有不甘?
是天各一方的親人?只因學習、工作的原因,不能經常陪伴在你們的身邊,想著何時才能團圓?
皎皎明月寄相思。現代社會,交通便捷,我可以跨過千山萬水去見你,翻山越嶺去擁抱你,于是思念也不再那么濃稠。
中秋夜,抬頭望月,讓你又想起了誰?誰又在想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