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遜又不失氣節的詞句
【第1句】:看到堅守節操而又虛懷若谷,有傲氣而無傲骨,謙虛待人而又不屈服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意思是竹子內心謙遜才向人虛心低頭,梅花高傲不屈從不仰面拍馬逢迎。 此聯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抓住梅竹特點,展現人的美好心靈。上聯“有低頭葉”,指竹不倨傲自矜,虛心有節。下聯“無仰面花”,指梅不媚俗向上的骨氣品格。此連語言樸實,構思巧妙。寓意深刻,對仗精工,堪稱佳作。
竹中空有節,它的葉子都是兩兩相對向下生長的,好象一個“個”字,所以說它“虛心”“低頭”,“低首虛心”既描竹的外在自然狀態,又指人的內在精神品德,二者異質同結構相對應;下聯贊梅。梅,不懼冰霜,迎風斗寒傲雪開,所以稱梅有傲骨,而且梅還有一個特征,它的花都開在枝的陽面,一律朝上,從無在陰面朝下的,其他的花就不一定(如桃花就有朝下開的花,所以被斥為“輕薄”)。因此說“無兩面枝”,梅的這種形象特征與人們所贊揚的不向惡勢力低頭,表里如一的正直人格又是異質同構的。聯語雖然是詠竹贊梅,實際上是為人寫照、為己寫照。上聯說的是治學的精神,下聯說的是做人的品格。
【第2句】:關于謙遜的優美句子
【第1句】: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彎腰。
【第2句】: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第3句】:謙虛是學習的朋友,自滿是學習的敵人。
【第4句】:若要精,人前聽。 【第5句】:喜歡吹噓的人猶如一面大鼓,響聲大腹中空。
【第6句】:強中更有強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第7句】:請教別人不折本,舌頭打個滾。
【第8句】:人唯虛,始能知人。 滿招損,謙受益。
滿必溢,驕必敗。 【第9句】:知識貯藏在謙虛的大海中。
【第10句】:學問多深也別滿足,過失多小也別忽略。 【第11句】:懂得自己無知,說明已有收獲。
【第12句】: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滿則敗,自矜則愚。 【第13句】:不實心不成事,不虛心不知事。
【第14句】:虛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驕傲的人,常夸己之長。 【第15句】:自贊就是自輕。
【第16句】: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學識淵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講課了。 【第17句】:成就是謙虛者前進的階梯,也是驕傲者后退的滑梯。
【第18句】:吹噓自己有知識的人,等于在宣揚自己的無知。 【第19句】:言過其實,終無大用。
【第20句】:寬闊的河平靜,博學的人謙虛。 【第21句】: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第22句】:驕傲來自淺薄,狂妄出于無知。 【第23句】:說大話的人像爆竹,響一聲就完了。
【第24句】:滿足現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來。 【第25句】:趕腳的對頭是腳懶,學習的對頭是自滿。
【第26句】:訥訥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第27句】:當我們是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近于偉大的時候。
——泰戈爾 【第28句】:真正的謙虛只能是對虛榮心進行了深思以后的產物。——柏格森 【第29句】:驕傲是跌跤的前奏。
【第30句】:知識愈淺,自信愈深。
【第3句】:【關于梅蘭竹菊的象征意義堅強長壽、高潔典雅、虛心有氣節、孤芳自
梅蘭竹菊 指梅花,蘭花,竹,菊花.占盡春夏秋冬,中國文人以其為“四君子”?正表現了文人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其特點是自強不息,清華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態. 梅蘭竹菊的品質?千百年來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質?一直為世人所鐘愛?成為一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一種高風亮節美喻.梅 梅花高潔堅強.中國詩人們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常用“清逸”來寫梅花的神韻?“清逸”不僅是古代隱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傳統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現的正是詩人共有的一種品質.梅花不僅有蒼勁挺秀?疏影橫斜?清雅宜人的神韻?而且還有“冰里育蕾、雪里怒放”的特點?它那“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的性格?顯示了不畏嚴寒、獨步早春的可貴精神?一種在嚴酷的環境條件下堅守信念的頑強精神.人們便把它作為剛強意志倍加贊賞.蘭 蘭花的清淡雅致 .蘭生長在深山幽谷無人之處?沒有鮮艷招搖的顏色?以清婉素淡的香氣長葆本性之美.人們便把蘭花作為一種高尚的人格的象征. “色、香、姿三者兼備”的稀世之花?人們更將它比作完美人格的體現.如陳毅寫有”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只有馨氣重?求者遍山隅”的著名詩句. 竹 竹的高風亮節.僅數片葉?堅勁挺拔?氣勢沖霄?很具竹節操堅貞高潔的象征. 竹之絕妙處?未曾出土先有節?其性最殊?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風來自成清籟?雨打更發幽韻?饒有“篩風梳月帶雨斜”的特色.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名句?由此可見古人喜愛竹的程度之深. 菊 菊花虛心清貞.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種烈士不屈不撓的人格?春蘭空谷自適?是一種高士遺世獨立的情懷?那么?秋菊才兼有烈士與高士的兩種品格.晚秋時節?斜陽下?矮籬畔?一叢黃菊傲然開放?不畏嚴霜?不辭寂寞?無論出處進退?能夠表達士人在困難來臨時的勇敢精神和可貴的品質視為高潔的象征?備受人們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