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短句古風名字60句
千古古風名句子
1)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3) 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4)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5) 杞國無事憂天傾。
6)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7)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8)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10) 黃鐘毀棄,瓦釜雷嗚。
11)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2)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13)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14)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5)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6)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17) 天荒地變心雖折,若比傷春意未多。
18)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9)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20)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21)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22) 天若有情天亦老。
23)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24)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5)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26) 不須浪飲丁都護,世上英雄本無主。
27)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28) 同時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29)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30)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1)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32)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33) 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34)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35)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
36) 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
37)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38)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39) 空床臥聽風吹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40) 于憂患,死于安樂
41)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42)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懷古古詩
《詠苧蘿山》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云間。
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赤壁》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詠荊軻》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髮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馀情。
《蜀先主廟》
年代: 唐 作者: 劉禹錫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凄涼蜀故伎,來舞魏宮前。
《隋宮》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隱
乘興南游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
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
《西塞山懷古》
年代: 唐 作者: 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湘川懷古古詩
瀟湘連汨羅,復對九嶷河。
浪勢屈原冢,竹聲漁父歌。
地荒征騎少,天暖浴禽多。
脈脈東流水,古今同奈何。
注釋
①瀟湘:瀟水與湘水,瀟水為湖南省主要河流之一,匯入湘水。故常以瀟湘代指湘江乃至湖南全省地 域。汨羅:汨羅江在湖南省東北部,為湘水支流。其上游稱淚水,流經湘陰縣分為二支,南流者仍稱汨水,另一支流經古羅城者稱羅水,至屈潭二支復合,故稱汨 羅。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憂憤國事,懷石自沉于此。九嶷河:指湘江,因其發源于湘桂九嶷山地區而名。
②屈原冢:在湖南省湘陰縣北汨羅江邊之屈潭畔。漁父歌:屈原《漁父》云“漁父莞爾而笑,鼓樞而去?!眰髡f屈原自沈之前,于汨羅江畔遇此漁父,對語良久。屈原自嘆曰“眾人皆醉,惟我獨醒。”終于懷石沉江。漁父對其消極逃避的態度是不表贊同的'。
③征騎:戰馬。浴禽:天暖時,禽鳥在江水邊蘸水洗浴羽毛。
④脈脈:相視貌,含情不語貌?!豆攀攀住分芯洹坝凰g,脈脈不得語?!边@里也有默默、默默無言的意思。
賞析
湘川即湘水,又名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湖南省亦因之簡稱為湘,清江上人這首五言律寫得很是沉痛悲壯,緬懷了屈原這樣一位中國歷史上頗有才華而又冤屈的悲劇人物。
粵王臺懷古古詩
作者: 廖燕
粵王臺懷古
粵嶠猶存拜漢臺,東南半壁望中開。
命歸亭長占王業,人起炎方見霸才。
日月行空從地轉,蛟龍入海卷潮回。
山川自古雄圖在,檻外時聞繞電雷!
注釋
[1]粵王臺:即越王臺,趙佗所建。秦亡,趙倫自立為南越武王。漢高祖統一天下,封趙佗為南越王。呂后時,趙佗又自立為南越武帝。漢文帝時,趙佗接受漢使陸賈的勸告,上書稱臣。
[2]粵嶠:嶠(qiáo),尖而高的山?;泹八搿睅X,即廣州的山,指越秀山。
[3]拜漢臺:指越王臺。因趙佗終于歸順漢朝,故說拜漢。
[4]“東南”句:東南半壁,即東南的半壁山河,此指嶺南。這句說,(登臺遠望)東南半壁山河全部展現在眼前。
[5]“命歸”句:命,命運;亭長,指劉邦,因劉邦參加農民起義前曾任泗水亭長。這句說,命遠注定要歸劉邦得占王業,統一天下。
[6]“人起”句:人:指趙佗;炎方,南方。這句說,趙佗崛起于南方,也顯示出有稱霸一方的才能。
[7]“日月”句:這句說,日月在天空運行,是從地下轉過來的。日月,暗合“明”字。隱括含意是:抗清斗爭還在繼續,復明仍有希望。
[8]“蛟龍”句:這句說,蛟龍入了大海,還會隨著潮水卷回。這句是上句的同義反復,隱括含意是:失敗的'抗清勢力還會復熾,希望有朝一日,局勢會出現轉機。
[9]“山川”句:山川,此代指中國。這句說,中國有雄圖大志的人,自古至今,相傳不絕。
[10]“檻外”句:檻(jian),欄桿。這句說,(越王臺)欄桿之外,時有電光繚繞,雷聲不絕。共隱括的含意,是借用《易經》豐卦所說:“雷電皆至,豐?!币驗槔椎耐Υ?,電能產生光明,而雷電并至,故說“豐”(盛大)。
賞析
廖燕于1757年(康熙二十二年)所寫的《草亭集序》說:“余十年前游羊城,寓友某家,檢架上書閱之?!庇衷凇渡夏晨な貢氛f:“燕始學為文……家貧無書……走羊城。聞某故老家多書,上書請讀。期年,讀其書幾遍?!?/p>
由此推知,廖燕在1747年(康熙十二年)初至廣州,為時一年。這一年十二月,吳三桂聯合耿精忠、尚之信發動叛亂,三藩之亂起。數月之間,連陷 辰州、沅州等地,據嶺南六省。此時,斗爭性質未明,廖燕寄予復明厚望。于是,在廣州寫了這首,時間當在1747年末,或1748年春。
該詩通過憑吊廣州越秀山粵王臺的占跡,借趙佗自立為王,后又終于統一于漢的故事,抒發朝代興亡的感慨,并隱喻反清勢力此伏彼起,斗爭不息,表現作者抗清復明的熱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