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少年行中好句子匯編50條

13841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長安少年行中好句子匯編50條

解析蔣勛說唐詩

內容簡介

唐代是“花季”,是詩的盛世,是一場精彩的戲,誕生了諸多偉大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等。在《蔣勛說唐詩》一書中,蔣勛用十個章節來講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詩,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詩人,從魏晉到晚唐,從文學到美學,從張若虛到李商隱,充滿詩意,充滿禪機,娓娓道來,很好看,很好讀,很美。編輯推薦

《蔣勛說唐詩》是蔣勛老師給我們講解唐詩的燦爛與華美,帶領我們體驗生命中的真與善與美,這將是一次愉悅的心靈出走。

唐朝為什么會帶給我們感動?蔣勛說,因為唐詩里有一種燦爛與華美,唐朝就像漢文化一個短暫的度假期,是一次露營,人不會永遠露營,最后還是要回來安分地去遵循農業倫理。為什么我們特別喜歡唐朝?因為會覺得這一年回想起來,最美的那幾天是去露營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暫的出走。

海報:

媒體評論

蔣勛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喚醒,讓我們看見精燦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啞喑滅的美喚醒,讓我們聽到恍如鶯啼翠柳的華麗歌聲。蔣勛多年在文學和美學上的耕耘,就時間的縱軸而言,他可算為人類文化的孝友之子,他是一個恭謹謙遜的善述者。就空間上的橫軸而言,蔣勛是這個地域的詩酒風流的產物,是從容、雍雅、慧杰、自適的人。

——臺灣著名作家 張曉風

長久以來,弱勢者視美為奢侈,不敢言美;利益者視美為夸富,役使糟踐,美感已為GDP所犧牲。直到經濟轉型,苦于品牌升級、設計加值之時,才回首茫然,心虛自卑,模仿失據,而先生卻早數十年已藏寶救亡。出之于小說、散文、藝術史、論述、繪畫,苦心孤詣,重構民族美學與歷史記憶,啟蒙俗民生活中的感官審美享樂,獻身為美的傳道者,謙卑明亮,氣象恢宏,給了我們歡喜感動與榮耀自豪。

——2010年臺灣出版界“出版風云人物”獲獎原因

目錄

第一講 大唐盛世

詩像一粒珍珠

唐代是詩的盛世

新繡羅裙兩面紅,一面獅子一面龍

菩提薩埵與水到渠成

文學的內容與形式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詩人的孤獨感

游牧民族的華麗

唐詩里的殘酷

俠的精神

唐朝是一場精彩的戲

第二講 春江花月夜

唐朝是漢文化一個短暫的度假期

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生命的獨立性

與道德無關的生命狀態

何處春江無月明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宇宙意識

對虛擬性的肯定

愿逐月華流照君

更大意義上的歸宿

交響曲的結尾

交響詩樂章

第三講 王維

政治帶給王維的恐怖經驗

孟城坳、白石灘

"無人"的意境

山水中生命的狀態

另一種生活

《洛陽女兒行》:貴游文學的傳統

邊塞詩

《少年行》的代表性

山水詩中的畫意

第四講 李白(上)

詩歌的傳統與創新

角色轉換

青梅竹馬

十四為君婦

定格

《蜀道難》

其險也若此

浪漫詩的極致

第五講 李白(下)

《月下獨酌》

《行路難》

《鳳凰臺》

《將進酒》

《金陵酒肆留別》、《客中作》

詩仙和詩圣

《長相思》、《關山月》

送別和贈詩

《清平調》、《沙丘城下寄杜甫》

第六講 杜甫(上)

夢李白

長安水邊多麗人

《兵車行》

《石壕吏》

第七講 杜甫(下)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律詩的極致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春望》

逃難的記錄

離亂中的痛苦生活

第八講 白居易

《賣炭翁》

關注百姓的古文運動

《新豐折臂翁》

大膽批判社會

文學和生命的兩個部分

《長恨歌》--本事

《長恨歌》--夢尋

《琵琶行》--音樂

《琵琶行》--深情

第九講 李商隱(上)

唯美的回憶

幻滅與眷戀的糾纏

繁華的沉淀

抽象與象征

想見時難別亦難

花下醉

人間重晚晴

第十講 李商隱(下)

《錦瑟》

舍棄眷戀?

生命的荒涼本質

尋找知己的孤獨

典型情詩

蘭臺應官前的故事

淚與啼

晚唐的生命情調

李商隱詩的神秘感

作者簡介

蔣勛,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長樂人。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后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臺。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現任《聯合文學》社長。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著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并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事兩岸美學教育的推廣,他認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前言

插圖

精彩書摘

第二講 春江花月夜

唐朝是漢文化一個短暫的度假期

我們看到一朵花開放,非常燦爛、非常華美,可我們大概沒有辦法了解一朵花開放的辛酸,它那么渴望生命完成的過程,它怎么去完成?它經歷了哪些冰雪、霜雹、風雨?我們要看花的華麗,卻不要看花得以完成的殘酷,其實是不可能的。殘酷是我們自己過濾掉了。我們抱著一個小寵物的時候,當然感覺不到殘酷性,可是當我看到一個溫柔的人,抱著一個小寵物,常常會有一種難過,因為這個生命其實已經被豢養為另外一種形式。這也是一種殘酷。一個生命,只要有生態上的改變,必死無疑。我們沒有給它任何自由意志,我們也沒有給它求生的可能。農業文化到最后是相濡以沫的狀況,當災難來臨,你會感覺到巨大的無助、無奈,生命個體的強度也無濟于事。

所以,我們處在一個巨大的矛盾之中,就是生命的個體強度跟群體的相互依賴感之間常常找不到平衡。為什么會出現一個唐朝?很可能是因為群體的依賴感到了一定程度,個人的潛能已經無法得到釋放,所以唐朝出現了。 唐朝調整了一下歷史的角度,給個人以空間,武則天、唐太宗、李白這些人得以出來。不用擔心個性的釋放會給社會造成大紊亂,接下來的宋朝又會回到農業倫理。我們不必去罵唐朝的人,宋朝以后武則天跟李白被罵得很慘。這些人被認為目無綱紀、無法無天,因為宋朝重新出現了土地依賴的關系,它自然用這種角度去看待唐朝。 唐朝為什么會帶給我們感動?因為唐詩里有一種燦爛與華美,同時我們也知道這只是在美學上做了一個平衡跟提醒,不必擔心在現實當中會產生某些副作用。唐朝是“負”,而不是“正”,我們文化的正統還是農業倫理。唐朝就像漢文化一個短暫的度假期,是一次露營,人不會永遠露營,最后還是要回來安分地去遵循農業倫理。為什么我們特別喜歡唐朝?因為會覺得這一年回想起來,最美的那幾天是去露營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暫的出走。我常常跟朋友們說,在農業倫理里受不了的時候就出走一下,去唐朝過兩天再回來。我一直覺得《春江花月夜》是初唐氣派最遼闊的一首詩,希望跟大家交流這首詩所表現的真正的宇宙意識。

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的`前四句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其中第一句的“平”和第二句的“生”、然后再是第四句的“明”,都是押韻。每四句是一個韻,一共有九次轉韻,全詩九段,有三十六句,三十六句構成了一個非常完整的結構形式。經過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的琢磨,形式與內容之間的完美關系,終于實現了。初唐時,還有很多五言、四言、六言夾雜的詩句出現,比如大家很熟悉的初唐詩人王勃,他最有名的《滕王閣序》,我想大家在教科書里可能都讀過,他寫:“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關山難越”是四言,“誰悲失路之人”是六言,“萍水相逢”是四言,“盡是他鄉之客”是六言,還是在用“四六”的形式,這是魏晉南北朝的詩人琢磨出來的規矩和結構,一直延續到初唐。

直到《春江花月夜》出現,我們看到一個很完整的七言詩的形式。張若虛是一個詩作非常少的人,所以很多人對他的作品不熟。可是清朝人編《全唐詩》,提到《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說這篇是“以孤篇壓倒全唐之作”。這個人作品不多,只有一兩篇作品,所以叫孤篇;“以孤篇壓倒全唐之作”,是說比全部的唐詩還要好。做詩人做到這樣真是很過癮,平時不輕易出手,一出手就是最好。我基本上不把《春江花月夜》看做張若虛個人化的才氣表現,而是強調初唐時期,人的精神有一種前所未有的遼闊,在空間和時間上,都開始有一種擴大。

所以,我第一個想跟大家交換的意見是關于題目。可能你們會聽到很多地方用到《春江花月夜》,有一首國樂的曲子就叫做《春江花月夜》,其實它早先的名字叫《漁舟唱晚》,很多中國的畫家畫畫,也愛給畫作起名為《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好像變成了美好時光、黃金歲月的代名詞。張若虛寫了這首詩以后,這個名稱就延續下來。大概在我的中學時代,有一部法國電影,翻譯過來的名字也叫《春江花月夜》,好像是用這個名稱來代表電影想要闡述的非常美好的時刻。

“春江花月夜”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多人會認為斷句的時候應該斷在“春江”兩個字后面,然后下面是“花月夜”,我們在五言詩當中,習慣于“二”和“三”的關系,這樣一來,就會發現“春”是在形容“江”,如果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春天的江水。我們的語言比較復雜,不像西方的文字,動詞、名詞、形容詞是不同的,我們通常一個字可以是形容詞,也可以是動詞,還可以是名詞,一個人說“小孩子在尿尿”,這兩個尿字當然不一樣,一個是動詞,一個是名詞。用漢語寫詩的時候,有時候常常由詞性本身帶來一種曖昧風格。如果用五言詩來理解,“春江”就是春天的江水,“花月夜”的主詞應該是夜晚,就是有花有月亮的夜晚,聽起來挺俗氣的。

可是漢語文學的有趣之處在于漢字本身一個字一個音,所涵蓋的內容幾乎形成了一個畫面,而不只是一個詞匯。我覺得將“春江”理解為春天的江水,可能是一個錯誤。最有趣的是,這五個字全部是名詞: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我將這五個名詞形容為一首交響曲的五個樂章,整首曲子有五個主題,春天是一個主題,江水是一個主題,花是一個主題,月亮是一個主題,夜晚是一個主題。五個主題在交錯,它們中間發生了三棱鏡般的折射關系,假設春天是一面鏡子,花是一面鏡子,江水是一面鏡子,鏡子中間產生了多重投射與折射的關系。這首詩之所以迷離錯綜和意向豐富,是因為它的五個主題都是獨立的。

生命的獨立性

在唐詩當中,生命的獨立性是受到歌頌的。在歷史上,如果我喜歡武則天這個角色,跟她取不取得政權沒有必然關系,而是因為我看到她對自己獨立個性的完成。《春江花月夜》之所以美,是因為它在充分的自我的獨立性當中,才會去欣賞另外一個完全獨立的,跟它不同的生命狀態。

這里面的美學意識非常現代。二十世紀初,巴黎開始尊重每一個不同的生命。一個女畫家羅蘭桑嬌媚得要死,永遠都是楚楚可憐,很嬌弱的感覺。有人喜歡她,有人不喜歡她,但大家都尊重她;另外有一個俄羅斯來的移民叫蘇蒂納,窮得要死,每天去做苦力,在碼頭上搬完東西,然后回家畫畫,他喜歡畫被宰殺后的牛。羅蘭桑與蘇蒂納如此不同,可他們同時在巴黎,而且他們可以做朋友,認為彼此代表的是巴黎畫派兩種不同的美學。

唐代也有這樣的特質,武則天在取得政權的過程當中,最大的障礙是作為一個姓武的,要去搶奪李姓政權,李家自然會有反撲。初唐時駱賓王寫的《討武曌檄》是很有名的一篇文章,駱賓王是初唐文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文人,我們不太清楚他心里想什么,因為他在幫別人寫文章。徐敬業要討伐武則天,必須找一個人來寫一篇文章,就像現在報紙的社論一樣,表示自己是名正言順地出兵去打武則天。“檄”就是貼在墻上的看板、大字報,昭告天下說武則天有多壞,所以要起兵討伐她,“檄”主要就是提供輿論支持的。武則天作為一個有雄才大略的執政者——我們今天用雄才這個“雄”已經有問題了,應該是“雌才大略”,她上朝的時候,讓別人把這個檄文撕下來念給她聽。這已經是一個政治人物極大膽的作為,因為她至少應該先看一看到底人家在講她什么,可是她選擇直接讓人念。

這篇文章寫得很真實,武則天出身卑賤,“曾以更衣入侍”,“更衣入侍”就是在廁所里替皇帝換衣服。在傳統的農業倫理中,你的父親、祖父是怎么樣的,你大概也就差不多是怎么樣的。武則天根本就不在乎這些,這里面就有了現代倫理的因素。武則天覺得文章講得很對,可“我就是這樣子,關你什么事?”文章一步一步地形容,到皇帝去世不久,武則天取得政權,“一抔之土未干”——皇帝墳墓上的土都還沒干,“六尺之孤何托?”——一個已經長大,應該繼承皇位的李家后代,竟然被廢掉了。其實“六尺”已經是大男人了,可“六尺之孤何托?”意思是誰來照顧他。這里面的語言跟思想全部是農業倫理,因為按照農業倫理,皇帝死后,繼承皇位的應該是他的長子,而這個長子竟然被廢掉,由武則天來做皇帝。

可是武則天的個性中有孤獨意識,有流浪、冒險精神,有來?a href='/wenxue/zawen/' target='_blank'>雜文撩褡宓母鋈松拔錁禾煸瘛鋇牟糠鄭庥肱┮德桌磣裱氖橇街植煌穆嘸K暈湓蛺焯盤牛涂莢廾勒餛惱攏刮試紫嗍鞘裁慈誦吹模吭紫嗨凳鍬姹鐾酢5碧健耙粧g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的時候,武則天判斷這篇文章會對老百姓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因為這兩句訴諸于農業倫理中的忠孝,她覺得這篇文章真是擊中要害。她就遺憾地說,駱賓王這樣的人才,宰相竟然沒有招他入閣,這是宰相之罪啊。

我每次讀到這段,都會有一種驚訝,武則天不覺得這篇文章在罵她,她從執政者的角度認為這是一篇好文章,罵武則天的部分是可以抽離掉的。在這樣一個時代里,駱賓王有駱賓王自我完成的方式,武則天有武則天自我完成的方式。武則天在自己的孤獨當中,會欣賞駱賓王的孤獨,而不是處于對立的狀態。在現實當中,事關政治的爭奪;可是在美學的層次上,每一個生命都會欣賞另外一個生命,這才是花季出現的原因。所謂的花季,就是所有的生命,沒有高低之分。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這些存在于自然中的幾個主題,偶然間因緣際會發生了互動的關系,可它們又各自離去。它們是知己,它們也是陌路。“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王維《送別》)他們總是在路上碰到人,就喝一杯酒,變成好朋友,然后擦肩而過,又回到各自的孤獨,這里面沒有一點小家子氣的生命意向。

空里流霜不覺飛

《春江花月夜》為什么影響力這么大?因為這是初唐詩中最具有典范性地將個人意識提高到宇宙意識的一個例子。當生命經驗被放大到宇宙意識,張若虛在文學技巧上又把漫無邊際、天馬行空的思想拉回來——“江流宛轉繞芳甸”。他的面前有一條河流,“宛轉”地流過“芳甸”;“甸”是被人整理出來的一洼一洼的圃,就是田。為什么叫“芳甸”?因為不種稻子,不種麥,而是種花。河流彎彎曲曲地流過種滿了花的、散發著香味的土地,“江流宛轉繞芳甸”將主題變成了“江”與“花”的對話。

下面一句是月亮與花的主題:“月照花林皆似霰。”這首詩很好玩,一開始的時候是春天,江水在流,然后月亮慢慢升起,潮水上漲。初春時節,空氣很涼,夜晚的時候,水汽會結成一種薄薄的透明的東西在空中飄,也就是“霰”。花有很多顏色,紅的、紫的、黃的,當明亮的月光照在花林上,把所有的顏色都過濾成為銀白色。我們看到張若虛在慢慢過濾掉顏色,因為顏色是非常感官的,可是張若虛希望把我們帶進宇宙意識的本體,帶進空靈的宇宙狀態。“江流宛轉繞芳甸”中的“芳”是針對嗅覺;“月照花林皆似霰”是針對視覺。江水把氣味沖散,月光把花的顏色過濾。

“空里流霜不覺飛”就非常像佛教的句子,這里的“空”剛好是佛教講的“空”,可以是空間上的空,也可能是心理上的空。春天的夜晚會下霜,可是因為天空中布滿了白色的月光,所以霜的白感覺不到了。這是張若虛詩中出現的第一個有哲學意味的句子,就是存在的東西可以讓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聽起來很抽象,可是生命里其實有很多東西存在,我們常常已經感受不到它們的存在。比如死亡一直存在,可是我們從來感覺不到死亡。

“汀上白沙看不見。”因為沙洲上的沙是白的,月光是白的,所以汀上有白色的沙也看不出來,這句詩也是在說存在的東西,我們根本不覺得存在。開始的時候講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非常絢爛。可是這兩句詩一下將意境推到了一個空白的狀態。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一首完美的詩,首先需要結構上的精煉。如果我們相信天才論,張若虛真是一個大天才。不然就是時代真是到了水到渠成的階段,這首經得起如此分析與探討的詩才可能產生。從“月照花林皆似霰”,到“空里流霜不覺

飛”,再到“汀上白沙看不見”,就是所有的存在都變成了不存在。“江天一色無纖塵”——江水、天空全部被月光統一變成一種白,沒有任何一點雜質。“空”就這樣被推演出來了。所有一切都只是暫時現象,是一種存在,可是“不存在”是更大的宇宙本質,生命的本質或宇宙的本質可能都是這個“空”。不只是視覺上的“空”,而是生命經驗最后的背景上的巨大的空。

“皎皎空中孤月輪”,在這么巨大的“空”當中,只有一個完整的圓,“孤月輪”就是一個圓。聽過美術史的朋友大概都記得,西方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像蒙德里安這些人,一直在找幾何圖形的本質,與唐詩的狀態非常像,就是追問到最后宇宙間還剩下什么。我們有時會講到“洪荒”,洪荒是沒有人的時代,沒有建筑物的時代。我們今天在高雄的西子灣海港,會看到風景,也會在剎那間看到洪荒中的高雄,或者被命名之前的高雄,在這個情景下,人被放到自然中去做討論。我不知道大家可不可以理解,通常我們在現象當中的時候,只能討論現象當中的相對性;可是當一個文學家、藝術家把我們帶到了哲學的層面,他就會去問本質的問題,本質的問題也就是絕對性的問題。

“江畔何人初見月”,張若虛在公元七世紀左右,站在春天的江邊看夜晚的花朵,然后他問,誰是在這個江邊第一個看見月亮的人?這個句子字面意思一點都不難懂,可我們聽到這個句子會嚇一跳。我們在任何一個黃昏在西子灣看到晚霞,如果問誰第一個在這里看到晚霞的?那就問到本質了。通常我們很少看到這種重的句子,因為這完全是哲學上的追問,他忽然把人從現象中拉開、抽離,去面對蒼茫的宇宙。我們大概只有在爬高山時,才會有這種感覺:到達巔峰的時候,忽然感覺到巨大的孤獨感,視覺上無盡蒼茫的一剎那,會覺得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這種句子在春秋戰國出現過,就是屈原的《天問》。屈原曾經問過類似的問題,之后就沒有人再問了,農業倫理把人拉回來,說問這么多干什么,你要把孩子照顧好,把老婆照顧好。漢詩里面會說“努力加餐飯”,唐詩里面的人好像都不吃飯,全部成仙了。他們問的是“江畔何人初見月”,關心的不再是人間的問題,而是生命本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邊的月亮現在照在我身上,可是江邊的月亮最早什么時候照到了人類?這個句子這么重,所問的問題也是無解。唐詩之所以令我們驚訝,就是因為它有這樣的力量,也就是宇宙意識。大部分朝代的文學沒有宇宙意識,可是唐詩一上來就涉及了。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中的“念天地之悠悠”也是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在如此巨大的、無限的時間跟空間里的茫然性。我覺得茫然絕對不是悲哀,其中既有狂喜又有悲哀。狂喜與悲哀同樣大,征服的狂喜之后是茫然,因為不知道下面還要往哪里去,面對著一個大空白。“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一步一步推到“空”的本質,當水天一色的時候,變成絕對的“空”。生命狀態處于空之中,本質因素就會出來。這是《春江花月夜》第一段當中最重的句子。

這么重的句子出來以后,接下來怎么辦?神來之筆之后就是平靜。我第一次讀這首詩的時候,讀到這兩句,就想張若虛下面要怎么收?因為下面還有一大半。其實我們讀到這兒的時候應該會停下來,不會再繼續讀下去了,我們會被詩人帶著去想這個問題。“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們去想這個問題的時候,他接下來給出一個非常平凡的空間,也就是回到通俗:“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是他完全用通俗性的東西來把“江畔何人初見月”這么重的句子收掉,第一個段落就此結束。

任何一個創作者寫出一個驚人的句子,涉及哲學命題的時候,一定要用比較相反的方法再往回收,不然讀者會沒有辦法思維。“人生代代無窮已”,就是人生一代一代地傳下去,沒有停止。這是很通俗的句子。唐詩好就好在可以偉大,也可以平凡、簡單,因為它什么都可以包容。如果選擇性太強,格局就不會大。比如南宋的詞,非常美,非常精致,但包容性很小,只能寫西湖旁邊的一些小事情。而唐朝就很特別,燦爛到極致,殘酷到極致。我們常說“大唐”,“大”就是包容。今天如果我去做詩歌評審,看到“人生代代無窮已”這樣的句子,會覺得真庸俗,可是張若虛敢用,因為他用的地方對。“江月年年只相似”,江水、月亮每年都是一樣的,水這樣流下去,月亮照樣圓了又缺,缺了又圓,是自然當中的循環。

下面一句又是一個讓我們有點思考的問句:“不知江月待何人。”其中的“待”,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字,這里的等待是指江山有待,他覺得江山在等什么人。我們回想一下,當陳子昂站在歷史的一個高峰上,說“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他之所以如此自負,是因為他覺得江山等到他了,在古人與來者之間,他是被等到的那個人。生命卑微地幻滅著,一代又一代,可是有幾個人物的生命是發亮的,是會被記住的?張若虛說“不知江月待何

人”,里面有很大的暗示。在這個時刻,在這個春天,在這個夜晚,在花開放的時刻,在江水的旁邊,他好像被等到了。“不知江月待何人”是“不知”還是“知”?接著前面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同透露出的是唐詩中非常值得思考的自負感。

接下來是“但見長江送流水”,水不斷地流過去。自古以來,水被用來象征時間,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講的就是時間。在中國文化當中,水的象征性非常明顯,一直代表著不斷流逝的時間。“一江春水向東流”也是用水做象征,來表達這個意思。“但見長江送流水”的張若虛,覺得宇宙間有自己不了解的更大的時間跟空間,剎那之間,他個人的生命與流水的生命、時間的生命有了短暫的對話。如果說魏晉南北朝一直都在為文學的形式做準備,但始終沒有磅礴的宇宙意識出現,那么在《春江花月夜》中大宇宙意識一下被提高到驚人的狀態。

……

點擊此處獲得更多內容

讀《蔣勛說唐詩》有感

《蔣勛說唐詩》中,蔣勛用十個章節來講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詩,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詩人,從魏晉到晚唐,從文學到美學,從張若虛到李商隱,充滿詩意,充滿禪機,娓娓道來,好看,好讀,好美。

讀《蔣勛說唐詩》有感一

大學之前,雞湯我只喝林清玄和畢淑敏,后來游蕩在圖書館里偶遇了林青霞心目中的男神--蔣勛,才知道,還有一種雞湯,叫蔣勛說。

最開始是浩浩蕩蕩十來本的蔣勛說紅樓夢系列,雖然沒有耐心仔細看完過《紅樓夢》,但這個解說系列卻是讀的津津有味。后來抱著對男神毫無保留的信賴,購入時不看書評,不加猶豫。《蔣勛說唐詩》就是這樣輕易的加入購物車,進入結算頁面,然后到了我的手上。

蔣勛的格局可以很大,從唐代是詩的盛世鋪開,講到文學的形式與內容,到詩人的孤獨感,俠的精神;蔣勛的觸角也 很細微,聚焦詩里的每一個意象,揣摩每個字用法的精妙,更是不放過文字背后隱含的種種不明情愫。無論“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還是似乎熟悉的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他都可以大氣磅礴,細膩雋永的講述,娓娓道來一首唐詩,一種人生,一份修為。仿佛跟著男神以唐詩這一維度的認知,暢游了一遍唐朝,且旅途舒心,意猶未盡。

記得小時候都被要求背唐詩,于是我們死背、硬背、不帶感情的背。前幾日和伙伴們去濕地公園拍荷花,一走進“荷花森林”中,“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便蹦出腦海。才感嘆,面對美景,面對困境,可以脫口而出應景詩句,可見兒時植入些許文化內涵還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就只能是本能的去叫嚷,那樣全然沒有含蓄、詩意的成分,就十分的可悲了。

讀《蔣勛說唐詩》有感二

《蔣勛說唐詩》這本書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對唐詩的解說令我感到耳目一新,深切地感受到了唐詩的別樣的魅力,也增添了對唐詩的另一種理解。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以孤篇壓倒全唐之作”,而作者對其中蘊含的唐的精神的剖析,對唐詩格式的解讀,令我對已耳熟能詳的詩的理解又更進了一步。書中通過介紹唐朝各個時期的六位詩人,講述了唐朝的興衰與唐詩文化的發展和變化。作者認為從魏晉南北朝開始的三百多年一直是琢磨“唐詩”這顆珍珠的過程。前人語言的積累和唐朝的開放性原因等使得唐代的詩人也有一種生命的開放性,所以才出現了那么多大氣的詩歌。像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充滿了自負和驕傲,同時也充滿了沉重的孤獨感。唐代的詩人是可以同時表達孤獨和自負的,李白永遠是“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要喝酒就跟月亮喝,還從不低頭喝,還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是何等的霸氣和灑脫。《將敬酒》的狂放不羈,《蜀道難》的大膽想象,在作者的帶領下,我感受著《蜀道難》多變的韻律節奏所表現出的蜀道崎嶇難行,地形陡峭險峻的特點。唐代的詩人不斷地往高峰上走,把自己放到最孤獨的巔峰上。像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充滿了孤獨感,正因為這種孤獨,使得詩人開始與宇宙對話。唐代的文人也隨著大唐帝國的開拓來到塞外,所以才會有“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書中的第一首詩講的是《春江花月夜》。在這首詩中,作者認為應將題目中的五個漢字分解開來,即春天不必用來形容江水、花朵、月亮不必形容夜晚,“春、江、花、月、夜 ”是知己,也是陌路,偶然相逢,又各自離去。在分析了每句詩的含義后,作者說,這首詩從“用字、用句到哲學思想與文字的優美,都到達了完美的境地”,這其實不全是張若虛個人才氣的表現,而是時代的水到渠成。宇宙意識在唐代被詩人凸顯出來,因此唐詩顯出宏大的格局。唐代詩人總是跟月亮、山川對話,他們的生命都被放到了巨大的空間中,于是就有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千古之問,有了“反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彩翠時分明,夕蘭無所處”等詩句的出現。

讀完這本書,我對唐詩由有了一些新的感觸,仿佛是第一次“讀”它們,而像王維、白居易、杜甫••••••他們的形象也在我心里重新勾勒了一番,讓我對唐詩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不禁感到原來唐詩還可以這樣品讀,從新的角度去看它總會感受到它新的獨特魅力。

讀《蔣勛說唐詩》有感三

最近我在讀《蔣勛說唐詩》一書,在讀之前,我以為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嚴肅的文學研究作品,卻不想一打開此書后,就被簡潔直白,旁征博引的評論,風趣幽默的語言吸引。

這本書通過介紹唐朝各個時期的六位詩人,講述了唐朝的興衰與唐詩文化隨之的發展和變化。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以孤篇壓倒全唐之作”,而蔣勛先生對其中所蘊含的唐的精神的剖析,對唐詩格式的解說,令我對這首本以為已耳熟能詳的詩的理解又更進了一步。而李白又是另一種風格。《將進酒》的狂放不羈,《蜀道難》的大膽想象,李白作詩不受格律束縛,反而善加運用,在作者的帶領下,我感受著《蜀道難》多變的韻律節奏,體會著李白用多變復雜的節奏韻律所表現出的蜀道崎嶇難行,地形陡峭險峻的特點。安史之亂時期的詩圣杜甫,關心百姓疾苦的白居易,他們二人有很多描寫戰亂,兵役重壓下百姓的苦難和無奈。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新豐折臂翁》,《賣炭翁》的解讀,令我更深入地了解詩人心里的悲哀和憤慨。而作者以兩首詩對比白居易寫《長恨歌》,表現出詩人的心境變化,令人感嘆。李商隱的時代已是晚唐,昔日繁華只似大夢一場,在李商隱的詩中見到“向晚”,“凋碧樹”,“夕陽”等意象,總讓人感到一絲感傷。而有時,又有一種對生命的感悟。有人說晚唐時的詩詞藻華麗,但我讀了這本書后,卻感到自己明白了那個時代的詩人們那難言的情感。

書中不僅介紹唐詩,也詳細地介紹了唐朝不同時期不同的風氣,政治,大眾的思想習慣,從而也使我很多以前有不理解或認為詩人寫的奇怪的地方有了正確的認識,有盛唐的歌舞升平,思想開放,才有了李白的隨意瀟灑;有了安史之亂這樣的戰亂時期,才有了杜甫這般的憂愁悲憤;有晚唐繁華落盡,才有了李商隱的感傷嗟嘆。不同的環境造就了不同的偉大,而作者則帶領我們去真正理解,感受這份偉大。

《蔣勛說唐詩》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蔣勛說唐詩》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蔣勛說唐詩》讀后感1

唐詩的文學成就之高是毋庸置疑的。蔣勛是美學大師,詩、書、畫俱全,文學作品也頗佳。《蔣勛說唐詩》,這樣一本書的讀后感,我很難說出專業的見解,只能是信口雌黃。

在我所接觸到的詩歌解讀的書籍中,蔣勛是我最推崇的。他從多種角度解讀了唐詩的魅力,把唐詩的璀璨光芒投射到讀者的眼前。我只能把書中關注到的點呈現出來。

首先是蔣勛對文學的獨到見解(如果他是引用了別人的話,請恕我見識少。)“那些積累了很長時間,和我們的身體、呼吸已經有了共識與默契的語言和文字才叫文學。”文學是有生命的。他不但同于文字記載。只有真正的文學才能夠代代的流傳。在我10歲那年,家里造房子的時候,借住在村里一戶人家。在他家發現了一副撲克牌,每一張撲克牌上都有一首不同的詩,每天晚上媽媽陪我背撲克牌上的古詩打發時間,近兩個月的時間,房子蓋好,我把五十四張撲克牌上的古詩也背完了。當時就是無意識的,喜歡這些有節奏感的語言,沒有帶任何功利的把它背了下來。后來對我的語文學習有了很大的幫助。“詩如果不能跟生命對話,就真的味同嚼蠟。”“文學世界最迷人的地方是每一個生命都有不同的`自我完成的方式。”“我想文學的有趣之處就在于是一種狀態的再現,不一定非要把事情講清楚,講的太清楚就是論文了。”

第二是蔣勛慧眼選詩。他把濃墨重彩留給了《春江花月夜》,留給了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

記得讀中師的時候就背過《春江花月夜》,覺得這不像一首古人寫的詩。“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是每當月圓之夜,都在人們心底浮現的詩句,讓人的心沉靜下來。人不由自主的思考:“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時初照人?”當我們在一定的情境當中,很多儲存在我們心里的零散、模糊的詩句,在生命的某些經驗中會忽然活過來,因為情感從來都是相通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第三,蔣勛充分解讀了唐詩的豐富。1唐詩的開闊。“何處春江無月明”是空間的跨越。“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是時間上的跨越。“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是心理上的跨越。

2唐詩的浪漫與灑脫。“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兒女情長;“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的不羈;“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信念。

3唐詩的哲理。“抽刀斷水水更流”。

4唐詩的深情。杜甫對李白的友情,“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家國情“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他鄉遇知音的惺惺相惜;“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對生命的眷戀。

唐詩是美的。“愿逐月華流照君。”但愿化成一片小小的月光,流轉到你的身上,相隔千里萬里,中間唯一可以連貫的東西是月光。當你身邊有人離開的時候,可以給他寫上這句詩,表達你對他的牽掛。讓我們偶爾遠離及時通訊工具,留一點距離,留一點空間,留一點時間給唐詩,去感受那個迷人的世界。

《蔣勛說唐詩》讀后感2

蔣勛大師是一位在美術上頗有成就的一位藝術大師,他認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而自己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想必于此,蔣大師才會將這位有山水田園詩人、畫家稱號的王維在他的《蔣勛說唐詩》中作為第三章節來講,并且提到了李白之前。

蘇軾稱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的這一成就其實是從他的中年才開始的,時至今日,恐年少的王維也難以想象那年安史之亂是他少年夢想的一個幻滅,同時也是他另一個山水田園詩派的一個開端。少年王維是一位有志青年,年少精通音律、好畫作、通詩賦,并且如同所有年少之人一樣,胸懷大致、傲視群雄、所向披靡。如《少年行》就是他年輕時的代表作,把他的個人壯志顯現的淋漓盡致:好一個“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好一個“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一身能擎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這首詩同時也是唐詩貴游文學和俠的精神的充分體現。

王維人到中年時,隱居藍田輞川,當時的他也許只想遠離朝政、遠離喧囂、隱居山林、靜心修行,沒想有才之人卻開辟了唐詩新派,并一舉成為唐朝山水田園詩的鼻祖。初看這一時期的力作,王維用他常有的五言和五律對自然山水進行了白描,但經過蔣大師的解讀,讓我們發現這山山水水的平淡背后,還寄托了詩人對自然的認識、對生命的領悟。如《孟城坳》“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前一句是對新家孟城口衰柳的描寫,后一句寫出了王維覺得生命里面有種無奈,對生命有種哀傷,這種體驗正是他經歷過開元盛世,看過繁華之后的一種內心的感悟。再如《辛夷塢》中“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山中的辛夷花在綻放那紅色的花萼,花開花落,本該是一種自然的常態,蔣大師的解讀中,王維又向我們道出了一種人生的狀態:我們能不能找回自己對自己發紅萼的時刻,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在無人問津的時候,是不是一樣可以花開花落?又如《欒家瀨》中“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王維描寫的依舊是簡單的秋雨、急流、白鷺之景,但蔣先生卻讓我從中又悟出了文字背后詩人對起起落落的人生常態的認識,詩人在客觀講風景,卻又深邃地帶出了一種生命的狀態。

王維的《洛陽女兒行》一詩是典型的貴游文學的傳統,詩作中“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鲙鯉魚。”“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寫盡了唐初奢侈的貴族生活,印證了唐初的貴游文學繼承了南朝王謝子弟傳統,有一種奢侈、豪華的風尚。詩末一轉:“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又道出了這一時期的階級矛盾,如同杜甫有名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邊塞詩也是王維詩的一大板塊,如我們熟悉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此不一一贅述。

王維的詩多是看山看水,看出山水的本質,看出生命的本質。王維是一位詩佛,在山水之中布道、明理、悟禪、省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国产老妇一性一交一乱| 国产ww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18禁免费无码无遮挡不卡网站| 521色香蕉网站在线观看| 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 日本爱恋电影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女合集六超多超嫩部| 亚州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欧美交换性一区二区三区| 欧妇女乱妇女乱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一二三区视频 | 妞干网在线免费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杨幂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888| 女教师合集乱500篇小说|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老司机午夜在线视频免费观| 成人无码嫩草影院| 免费超爽大片黄| 99久久综合给久久精品| 欧美无人区码卡二卡3卡4免费| 小少呦萝粉国产| 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91| 欧美内射深插日本少妇| 国产李美静大战黑人|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美女扒开超粉嫩的尿口视频| 废柴视频网最新fcww78| 亚洲网站免费观看| avtt天堂网手机资源| 日本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影视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影院|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