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句大全四句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素有“詩王”之稱謂,古人作詩,凡是指定或限定的題目,照例在題目上冠以“賦得”二字。賦得詩往往是應考之作,但也不盡然。在送別的場合,人各賦詩,也常限定題目。限題作詩當然比自由命題多—些麻煩,沒有真情實感也得敷衍幾句,所以難得佳作。而白居易這首詩恰恰是因難見巧,顯示了不凡的才華。
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限定詠古原草送別,既要顧到送別,又要顧到芳草,這就必須找到草和送別的關聯,并在它們的聯接點上挖掘出詩的情趣。白居易從《楚辭》的兩句詩里找到了這種聯系:“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這兩句詩本來只是感嘆王孫久游不歸,并沒有正面寫離別,但盼歸里已包含著離別的意味; 而盼歸的感情又是由春草引起,并以春草為象喻表現出來的。
于是,白居易就以《楚辭》里這兩句詩為契機,在別情和春草之問建立了詩的聯系。這就是末尾兩句:“又送王孫去,萋萎滿別情”。“萋萋滿別情”這一句里的“萋萋”既是形容春草,又強形容別惜,仿佛古原上每一根草都沾染了別情。這別情是厲于詩人的,也是屬于春草的,詠草和送別巳經融而為一了。
五六句寫得也好:“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毙腥藢⒀刂诺肋h去,經過荒城走向更遠的地方。芳草蔓延到古道的兩旁,甚至長到了古道上,在陽光下以其翠色遙接荒城,把一座荒城點綴得有了幾分生氣。詩人不說古道上、荒城上長了青草,而說“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仍是著眼于草的茂盛,同時關合送行之意:舉目萋萋,滿是別倩。
以上先講了這首詩的后四句,我們可以看出,這四句詩頗費了詩人的心思。不過此詩之著名并不因后四句,而在前四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边@四句似乎毫不費力,單純自然,一氣呵成,卻很有感染力,那繁茂的原上草,入秋即枯,逢春又榮,一年一度循環。野火能燒焦它的芏葉,卻不能燒死它的根柢。等到春風吹來,便又勃勃然郁部然萌生出新芽。它的生命力多么旺盛!
詩人把握了草的堅韌與頑強的性格,并用明快的近似格言的語句寫了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遂成為千古之名句。這四句與的雖然是草,但給人造成的聯想決不限于草。它使人想起世間許許多多富有生命力的事物,想起那種韌性的戰斗精神。對此,你是怎么品鑒這首詩的,不妨留言講講
古代的詩詞為什么有很多千古名句
所謂千古首先時間要夠長,古詩詞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從詩歌到唐詩宋詞元曲,古代文人都喜歡吟詩作賦,留下的作品有數十萬首,文化已過積累和沉淀,自然就會有很多優秀的名句一直流傳下來,成為千古名句。
除了古代詩詞名句外,以下現代人寫的古體詩詞句子怎么樣
現在讀古詩,也有很多不合韻律的旬子。就我個人拙見,作詩,和作文章習慣應該相同。只不過文體不同而矣。不管要寫什么,都需要一個明暫的目標,用自已熟練的語言。不要嫌語言俗,大俗同樣可以大。
我學識淺溥,望大家不要見笑。
古代名人詮釋過的人與自然的名句有哪些
古代名人詮釋人與自然的名句,莫過于老子說的——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边@里的法,是“效法”“依據”之意。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子說“人們依據于大地生產勞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據上天寒暑交替,養育萬物;上天依據于大“道”來運行變化,排列時序;大“道”則依據自然習性而順其自然?!?/p>
這一句高度概括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可以說是道教思想精華之所在,它深刻揭示了人們“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道理,其中蘊含著哲學意味。
比起這樣哲思之語,我更喜歡的,是關于人與自然的詩句。比如——
辛棄疾寫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人和青山對視,能夠看出青山別有的韻味來,融進山嵐,人也多了韻味和嫵媚。人與自然相互融合,這種感覺真是怦然入心??! 李白寫過“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說的是客人散去后,空曠的山谷里,只有碧水東流,映著一輪高懸的明月。詩人將悵惘寫在詩里,人走景在,山谷寂寞人寂寥的景色,特別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自然之景提醒人們,要看淡生活中的聚散,也要珍惜相聚的日子。
王維的詩里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這里的明月清泉,以及桂花落地,讓人窺見大自然恬淡靜默之美。
對了,不能落下陶淵明,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多美?。?/p>
詩人在園中采摘菊花,偶然抬起頭來,目光所及就能看到遠處的南山,即廬山。悠然的詩人,悠然的南山,人安閑自在,山靜穆高遠。那一刻,人景合一,似乎有旋律由山中傳出,那輕盈靈動的樂曲直飄到人心里,自然與人的和諧統一,莫過于此!
古人健康而樸素的生活方式,使他們顯現出自信而悠然的人生狀態。
這也啟示我們,懷著孩子一般的明亮與清澈,在自然之間行走,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情。(完)
可以堪稱是我國古代的兵學大全的書是什么書
中國作為兵法謀略的鼻祖,其中的兵法真的好多?。∑渲凶畛雒?,最具有影響力,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孫子兵法》?!秾O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兵書,總共有13篇?!妒加嬈氛f的是戰爭之前如何計算各種條件,有利的和不利的都計算在內。《作戰篇》說的是如何進行戰爭動員,短時間內集中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謀攻篇》說的是如何用智謀去攻城略地。《軍形篇》和《兵勢篇》說的是如何練兵,如何提高士氣,如何靈活指揮士兵?!短搶嵠氛f的是戰術的靈活運用,虛虛實實欺騙敵人。《軍爭篇》說的是是如何把對自不利的情況轉變成對自有利的情況。《九變篇》說的是根據戰爭環境的不同情況指定不同的戰略和戰術?!缎熊娖氛f的是如何進行長途和短途的行軍,同時如何偵查敵情。《地形篇》說的是不同的地形有不同戰術運用。《九地篇》說的是正在進行戰場中,戰場環境出現不同的情況,要同時使用適合的戰術?!痘鸸テ氛f的是怎樣用火去攻打敵人。《用間篇》說的是如何對敵人使用間諜。
《孫子兵法》里面大家總結來說是“奇正思想”,其實孫子兵法大部分說的是如何用“正”的力量去戰勝敵人,出奇制勝的方法說的不是很多。
名句求對:東風夜放花千樹。(辛棄疾《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南暖日擺桃萬棵。西涼月影飄百葉,北寒時出香十村。
有關送別的古典詩詞文學名句有哪些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古人在離別時也有以歌贈別的傳統,歷朝歷代關于送別的詩詞很多,這里精選其中比較有名、流傳久遠以及有代表性的以饗讀者。記得點個贊,喜歡就分享。
漢魏南北朝詩詞名句
良友遠離別,各在天一方?!?漢·蘇武《詩四首》
離別永無會,執手將何時?!?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
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三國魏·曹植《七哀》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南朝梁·江淹《別賦》
日暮浮云滋,握手淚如霰?!?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南朝梁·沈約《別范安成詩》
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 南朝梁·何遜《臨行與故游夜別》
別鶴聲聲遠,愁云處處同。—— 南朝陳·江總《別袁昌州詩二首》
各勉日新志,音塵慰寂蔑?!?南朝宋·謝靈運《鄰里相送至方山》
唐朝詩詞名句
送君一為別,凄斷故鄉情。—— 唐·陳子良《送別》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唐·陸龜蒙《別離》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唐·陸龜蒙《別離》
一步一回首,遲遲向關近?!?唐·王維《留別丘為》
相送天涯里,憐君更遠人。—— 唐·劉長卿《送張起、崔載華之閩中》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馬蹄。—— 唐·劉長卿《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云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 唐·李白《送別》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唐·李白《江夏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唐·李白《贈汪倫》
此別應須各努力,故鄉猶恐未同歸?!?唐·杜甫《送韓十四江東覲省》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二首》
好風若借低枝便,莫遣青絲掃路塵?!?唐·李益《途中寄李二》
秋草不堪頻送遠,白云何處更相期?!?唐·李益《送賈校書東歸寄振上人》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 唐·杜牧《贈別二首》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唐·杜牧《贈別二首》
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唐·鄭谷《柳》
宋朝詩詞名句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宋·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樽罍飲散長亭暮,別語纏綿不成句?!?宋·黃大臨《青玉案·千峰百嶂宜州路》
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 宋·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后作》
我是行人更送行,瀟瀟風雨倍傷情?!?宋·趙善括《鷓鴣天·我是行人更送行》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宋·辛棄疾《鷓鴣天·送人》
元明清詩詞名句
客里登臨俱是感,人間送別不宜秋?!?元·張昱《贈沈生還江州》
青草紅亭萬里塵,送君那得不沾巾?!?明·袁宏道《別閩人王生》
春風濃似酒,難浣別離情?!?明·劉績《題西陵送別圖送姚進士》
漫漫即遠道,惜別在良時?!?明·陳子龍《擬古·別李氏也》
惆悵天涯分手處,秋高一雁落江泮。—— 明·萬泰《留別董西來》
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清·曹雪芹《紅樓夢》
衰年送少年,后會渺云煙。—— 清·袁枚《寄梅嶺》
春風若為長條惜,應遣情人少別離?!?清·厲鶚《思佳客》
萬里征途愁入夢,天南分手淚沾衣?!?蘇曼殊《束裝歸省,道出泗上會故友張君云雷亦歸》
你喜歡上面哪些詩句?說一說。
【文學名句】遇見動人語言是美妙的緣,總有貼心文字溫暖著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