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精的近義詞
[mark_b]
鹽精的相關詞: 鹽根、鹽數、鹽罐、鹽工、鹽藥、鹽酸、鹽商、鹽分、鹽巴、鹽井
[/mark_b]
鹽精的意思:鹽鹵燒開后尚未凝結成鹽的鹵汁。
鹽精的拼音:[ yán jīng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鹽埕:鹽政用語。即鹽場曬鹽之所。四面筑坎圍之,中蓄水曬鹽。每三畝為一丘,其中建有鹽漏,取咸土濾鹽,注入鹽埕而曬之。鹽埕分截為坎,稱鹽坎。如清代福建福清等十六場,共有鹽埕二十四萬余坎,鹽丘三萬八千余丘。政府即按坎、丘之數征收場課。參見“丘折”1。
【第2句】:鹽數:鹽稅的額數。《宋史·食貨志下三》:“皮公弼 鹽法,酌前后兩池所支鹽數,歲以二百三十萬緡為額。”《元史·食貨志四》:“每年以 河間 鹽,令有司於五月預給京畿郡縣之民,至秋成,各驗鹽數輸草,以給京師秣馬之用。”
【第3句】:鹽井:為汲取含鹽量高的地下水而挖的井。
【第4句】:鹽灘:用來曬鹽的海灘、湖灘。
【第5句】:鹽藥:鹽藥,讀音yányào,漢語詞語,基本意思為藥名。可作藥用的一種鹽類。
【第6句】:鹽根:即鹽精石。
【第7句】:鹽酸:無機酸,化學式HCl。強酸性。濃鹽酸為37%—38%的水溶液。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有腐蝕性和揮發性。廣泛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等工業中。正常人的胃液含有鹽酸(0.5%),對消化有重大作用。
【第8句】:鹽抄:燒鹽使用的一種工具。
【第9句】:鹽商:經營食鹽買賣的商人。舊時須納稅于官,官給票引,其引地需用之鹽,即由他專賣。唐 韓愈《論變鹽法事宜狀》:“鹽商利歸於己,無物不取。”《宋史·食貨志下四》:“議者謂:'異時鹽商於榷貨務入納轉廊,惟視東南諸郡積鹽多寡。’”《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五回:“原來 揚州 地方,花園最多,都是那些鹽商蓋造的。”
【第10句】:鹽緝:舊時查禁私鹽的人員。
【第11句】:鹽工:yángōngㄧㄢˊㄍㄨㄙ鹽工從事制鹽的生產工人。《新華日報》19【第44句】:【第1句】:1:“據統計,四川的鹽業工人有一百多萬,其中有一半是直接產鹽的鹽工,整年整月都生活在鹽井、鹽灶的旁邊。”建南《鹽場》:“無論是寒冷的冬天或炎暑的夏期,火焰永遠是如此的燃熾著,一群鹽工們永遠赤著流汗的膊。”
【第12句】:鹽基:日本以及中國大陸極少使用鹽基作為堿性物質的名稱,但是有少數工業品命名為鹽基化合物(指名稱中帶有鹽基字樣的化學品),如二鹽基硬脂酸鉛,三鹽基硫酸鉛等。鹽基本質上是與酸產生中和作用的物質,中國大陸絕大多數情況下叫做“堿”(這里的堿可以是經典化學的堿,也可以各種現代酸堿理論的堿)。
【第13句】:鹽巴:食鹽。
【第14句】:鹽土:含可溶性鹽類過多,不利于作物生長的土壤。
【第15句】:鹽的:鹽是指一類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NH+)與酸根離子或非金屬離子結合的化合物。如氯化鈉,硝酸鈣,硫酸亞鐵和乙酸銨等,如硫酸鈣,氯化銅,醋酸鈉,一般來說鹽是復分解反應的生成物,鹽與鹽反應生成新鹽與新鹽,鹽與堿反應生成新鹽與新堿,鹽與酸反應生成新鹽與新酸,如硫酸與氫氧化鈉生成硫酸鈉和水,氯化鈉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與硝酸鈉等。也有其他的反應可生成鹽,例如置換反應。可溶性鹽的溶液有導電性,是因為溶液中有可自由游動的離子,故此可作為電解質。鹽酸既是鹽化工的重要產品,又是生產硅材料的重要原料。它是晶體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