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蠱的近義詞
[mark_b]
巫蠱的相關詞: 巫峽、巫蠱、巫女、巫鼓、巫覡、巫神、巫山、巫尪、巫術、巫醫
[/mark_b]
巫蠱的意思:【第1句】:古代稱巫師使用邪術加害于人為巫蠱。
巫蠱的拼音:[ wū gǔ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蠱脹:病名。即臌脹。
【第2句】:巫毒:巫毒,是最為人熟悉的非洲信仰。Voodoo,或作Vadium,Vaudoux,Voudoun,Vodoun,Vodun,Vaudu,Vaudou,Vodu,Vudu,Woodoo等等,根源于非洲,已經傳播非洲以外地區和西方世界,同樣地也發生了融合主義的現象。Voodoo一詞來自達荷美共和國(Dahomey)的語言vodu,意指眾神(gods),巫毒傳播的主要路線之一就是從達荷美傳至海地(Haiti),再傳至美國,如紐奧良和密西西比州。
【第3句】:蠱道:蠱術。《史記·龜策列傳》:“如 丘子明 之屬,富溢貴寵,傾於朝廷,至以卜筮射蠱道,巫蠱時或頗中。”《東觀漢記·敬隱宋皇后傳》:“數月,誣奏貴人使婢為蠱道祝詛,七年,遂被譖暴卒。”
【第4句】:巫蠱:【第1句】:古代稱巫師使用邪術加害于人為巫蠱。
【第5句】:巫妖:巫妖在古英語的意思就是死尸,它說明了巫妖歸屬是亡靈。
【第6句】:巫鼓:巫鼓,讀音是wūgǔ,漢語詞匯,解釋為妄說。
【第7句】:巫神:巫師。
【第8句】:巫尪:古代祈雨女巫。《左傳·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尪。”杜預 注:“巫尪,女巫也,主祈禱請雨者。或以為尪非巫也,瘠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謂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
【第9句】:巫覡:巫覡,古代稱女巫為“巫”,男巫為”覡“,合稱“巫覡”。
【第10句】:巫婆:專門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職業的女人。
【第11句】:巫史:【基本解釋】古代從事求神占卜等活動的人叫“巫”、掌管天文、星象、歷數、史冊的人叫“史”。這些職務最初往往由一人兼任,統稱“巫史”。《禮記·禮運》:“祝嘏辭說,藏於宗祝、巫史,非禮也,是謂幽國。”《后漢書·臧洪傳》:“和不理戎警,但坐列巫史,禜禱羣神。”李賢注:“巫,女巫也。史,祝史也。”唐柳宗元《非國語上·柯陵之會》:“若是,則單子果巫史矣。”
【第12句】:巫醫:巫醫是一個具有兩重身份的人。既能交通鬼神,又兼及醫藥,是比一般巫師更專門于醫藥的人物。另外,巫醫是基于魔獸爭霸3:冰封王座的多人實時對戰自定義地圖DotA(DefenseoftheAncients)里一名中立的智力型英雄,位于暮色酒館。
【第13句】:巫術:巫師使用的法術。
【第14句】:巫師:專門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職業的人(多指男巫)。
【第15句】:巫山:【第1句】:中國名山。位于重慶市和湖北省交界處。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000—1 500米。長江穿行其間,形成三峽,巫峽沿岸有巫山十二峰,以神女峰最為秀麗。
巫蠱造句:
【第1句】:時下該地區旅游興盛,為了增加這一地區的神秘色彩和少數民族文化特色,該地的巫蠱文化得到了有意識的再造與渲染。
【第2句】:信巫蠱、敬鬼神,是湘西鳳凰山江這個旅游地區的顯著民族文化特征。
【第3句】:前些日子流行的巫蠱娃娃是一種以人偶的形式進行詛咒的方式。
【第4句】:然而這次,他們都筆下留情,根本沒有把巫蠱之事以及神怪之事點出來。
【第5句】:巫蠱術、祝詛術、降神術都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第6句】:漢朝人很相信巫術,漢武帝期間發生多次“巫蠱”事件,對當時的政治、社會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第7句】:一個女人,一旦被這樣的男人吸引,就像中了巫蠱,這一生都會深陷其中!
【第8句】:居住在這里的苗族曾經由于它的封閉性,以及對人際關系規范與和諧的追求,對巫蠱有一套獨特的解釋系統。
【第9句】:"高處不勝寒",年輕時驕傲的漢武帝,如何在垂暮之年,因"江充巫蠱案"而使那胸有成竹的信心擊潰。
【第10句】:云南少數民族中普遍存在著有關巫蠱的信仰,性*巫術即屬于其中一種鮮為人知的“秘術”。
【第11句】:縱觀此次事件,漢武得阿嬌作婦,卻不見金屋,反而因一次巫蠱事件罷退陳皇后于長門,使其郁郁而終。
【第12句】:造句網是一部在線造句詞典,其宗旨是更快地造出更優質的句子。
【第13句】: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巫蠱門發場光大嘛,哈哈。
【第14句】:到,在馬薩諸塞殖民地發生了薩勒姆巫蠱案。
【第15句】:這并不是唐高宗的初衷,他有點后悔,圖謀收回大權,借有人告發武則天在宮內行巫蠱之術為由,密令中書侍郎上官儀草詔廢后。
巫蠱的詩句:
【第1句】:巫蠱事行冤莫雪《望思臺》
【第2句】:豈知巫蠱事《觀棋大吟》
【第3句】:亦遭巫蠱冤《登樂游原懷古》
【第4句】:挑生咒死兼巫蠱《漁家傲·聽說娑婆無量苦》
【第5句】:佞臣巫蠱已相疑《讀戾太子傳》
【第6句】:太息巫蠱冤《詠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