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撲”的成語(27個)
本文整理了撲擊遏奪、顛撲不破等含“撲”的成語27個,其中“撲”開頭的成語9個,“撲”在中間的成語18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撲”開頭的成語【第1句】:撲擊遏奪[pū jī è duó]
【解釋】撲擊:打擊。指攔路打劫。
【出處】《呂氏春秋·安死》:“于是乎聚眾多之徒,以深山廣澤林藪,撲擊遏奪。”
【第2句】:撲滿之敗[pū mǎn zhī bài]
【解釋】撲滿:儲蓄用的瓦器;敗:失敗。指因聚錢財而招致的敗落。
【出處】晉·鄒長倩《遺公孫弘書》:“上有聚斂而不能散者,將有撲滿之敗,可不誡歟。”
【第3句】:撲天蓋地[pū tiān gài dì]
【解釋】鋪天蓋地。形容聲勢大,來勢猛。
【出處】西戎《宋老大進城》:“撲天蓋地的煙,把麥地罩得什么也看不見了。”
【第4句】:撲作教刑[pū zuò jiào xíng]
【解釋】撲:戒尺;教刑:上古刑法的一種。原意為以戒尺責打不遵守教令的人。后多用以戲稱責打。
【出處】《尚書·舜典》:“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
【示例】明帝在日,曾飭陳太妃隨時訓責,撲作教刑。 ——蔡東蕃《南北史演義》第二十四回
【第5句】:撲朔迷離[pū shuò mí lí]
【解釋】指難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錯綜復雜,難以辨別清楚。
【出處】《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示例】敵軍卻始終撲朔迷離,不知我軍主力所在。 ——楊至城《巧使敵人就范》
【第6句】:撲心撲肝[pū xīn pū gān]
【解釋】盡心竭力。
【示例】她撲心撲肝還不是為了我們好。
【第7句】:撲地掀天[pū dì xiān tiān]
【解釋】形容鬧得很兇。
【出處】唐·白居易《風雨晚泊》詩:“青苔撲地連春雨,白浪掀天盡日風。”
【示例】只管撲地掀天無了休,著甚么來由。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
【第8句】:撲殺此獠[pū shā cǐ lǎo]
【解釋】撲殺:打死;獠:古時罵人的話。打死這個壞家伙。形容對某人憎恨之極。
【出處】《新唐書·褚遂良傳》:“武氏從幄后呼曰:'何不撲殺此獠?’”
【示例】為此號召同儕,決意撲殺此獠。 ——清·許叔平《里乘·老圃某翁》
【第9句】:撲滿招尤[pū mǎn zhā yóu]
【解釋】撲滿:儲蓄用的瓦器。指因聚錢財而招致的敗落。
【出處】晉·鄒長倩《遺公孫弘書》:“上有聚斂而不能散者,將有撲滿之敗,可不誡歟。”
【示例】記中崔子以好施受福,任賊以撲滿招尤,作者欲以惕世也。 ——明·祁彪佳《遠山堂曲品·能品·紫綺裘》
“撲”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顛撲不破[diān pū bù pò]
【解釋】顛:跌;撲:敲。無論怎樣摔打都破不了。比喻理論學說完全正確,不會被駁倒推翻。
【出處】《朱子全書·性理三》:“既能體之而樂,則亦不患不能守,須如此而言,方是顛撲不破,絕滲漏,無病敗耳。”
【示例】何況六斤比伊的的曾祖,少了三斤,比伊的父親七斤,又少了一斤,這真是一條顛撲不破的實例。 ——魯迅《吶喊·風波》
【第2句】:蛾撲燈蕊[é pū dēng ruǐ]
【解釋】飛蛾投火,自取滅亡。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笑他命薄煙花鬼,好一似蛾撲燈蕊。”
【第3句】:直撲無華[zhí pǔ wú huá]
【解釋】質樸無文采。
【出處】羅惇曧《文學源流》:“至于《易》著《文言》,詞尚整飾,《書》垂《典》《誥》,尤多葉韻,群言之祖,排偶尤繁,匪日直撲無華,遂稱復古也。”
【第4句】:燈蛾撲火[dé é pū huǒ]
【解釋】比喻自己找死。
【出處】《梁書·倒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示例】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娘!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七回
【第5句】:老虎頭上撲蒼蠅[lǎo hǔ tóu shàng pū cāng yíng]
【解釋】比喻自己找死。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老虎頭上撲蒼蠅,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
【示例】他敢老虎頭上撲蒼蠅。
【第6句】:猛虎撲食[měng hǔ pū shí]
【解釋】老虎撲向食物。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出處】老舍《趙子曰》:“趙子曰放下酒杯,猛虎撲食似的撲出去。”
【示例】他就象猛虎撲食一樣,往前竄了兩竄,嚓的一下子,也把榴彈甩了出去。 ——劉流《烈火金剛》第十二回
【第7句】:顛撲不磨[diān pū bù mó]
【解釋】比喻道理正確,推翻不了。同“顛撲不破”。
【出處】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杰》第三回:“這樣說來,那個平民主義,正是戰則必勝的公理,你不信,試看將來不遠的,便應有一個窮源反本,顛撲不磨的定論。”
【第8句】:掀天撲地[xiān tiān pū dì]
【解釋】可以撼動天地。形容聲勢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徹底的變化。也形容本領高強。
【出處】宋·陳亮《與章德茂侍郎》:“老秦掀天撲地,只享十六年之安。”
【示例】做得來掀天撲地,寨兒中鼎沸起。 ——元·無名氏《云窗夢》第四折
【第9句】:望風撲影[wàng fēng pū yǐng]
【解釋】比喻做事沒有把握,沒有目標。也比喻毫無根據地盲目尋求。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五十一回:“蔣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風撲影么?’”
【示例】你不要望風撲影,妄加判斷。
【第10句】:餓虎撲食[è hǔ pū shí]
【解釋】象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一回:“餓虎撲食最傷人,蛟龍戲水能兇惡。”
【示例】那人剛到面前,便如餓虎撲食,貓兒捕鼠的一般,抱住叫道:“親嫂子,等死我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二回
【第11句】:飛蛾撲火[fēi é pū huǒ]
【解釋】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取滅亡。
【出處】《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示例】他今日自來投到,豈不是飛蛾撲火,自討死吃的。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二折
【第12句】:迷離撲朔[mí lí pū shuò]
【解釋】形容事情錯綜復雜,難以辨別清楚。
【出處】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示例】驚追逐,回頭一顧,迷離撲朔。 ——陳毅《滿江紅·游廣東……》詞
【第13句】:餓虎撲羊[è hǔ pū yáng]
【解釋】象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出處】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禪師么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猶)如餓虎吞羊。”
【示例】敵人像餓虎撲羊一樣撲向解放區。
【第14句】:異香撲鼻[yì xiāng pū bí]
【解釋】不同尋常的香味撲鼻而來。
【出處】清·劉璋《飛花艷想》第六回:“柳友梅接在手,便覺異香撲鼻,珍味沁心,與尋常世上的酒味大不相同,才飲下喉,便陶然欲醉起來。”
【第15句】:撅天撲地[juē tiān pū dì]
【解釋】形容盡量搜括。
【出處】元·武漢臣《玉壺春》第四折:“見倈子撅天撲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殺人賊。”
【第16句】:攧撲不破[diān pū bù pò]
【解釋】無論怎樣摔打都不破。比喻道理正確,推翻不了。
【第17句】:閭閻撲地[lǘ yán pū dì]
【解釋】閭閻:指里巷的門或房屋。里巷遍地。形容房屋眾多,市集繁華。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
【第18句】:顛撲不碎[diān pū bù suì]
【解釋】顛:跌到;撲:拍打。無論怎樣摔打都破碎不了。比喻理論、學說完全正確,無可辯駁。
【出處】宋·文天祥《西間書院釋菜講義》:“天地間只一個'誠’字,更顛撲不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