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齏”的成語(13個)
本文整理了齏身粉骨、淡飯黃齏、漏齏搭菜等含“齏”的成語13個,其中“齏”開頭的成語2個,“齏”結(jié)尾的成語4個,“齏”在中間的成語7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齏”開頭的成語【第1句】:齏身粉骨[jī shēn fěn gǔ]
【解釋】猶言粉身碎骨。
【出處】明王守仁《辭封爵普恩賞以彰國典疏》:“臣世受國恩,齏身粉骨,亦無以報。”
【第2句】:齏鹽自守[jī yán zì shǒu]
【解釋】比喻堅(jiān)持過清貧淡泊的生活。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六卷:“四川成都府一秀士司馬長卿,雙名相如,自父母雙亡,孤身無倚,齏鹽自守。”
【示例】我再也不想過齏鹽自守的生活。
“齏”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淡飯黃齏[dàn fàn huáng jī]
【解釋】泛指很差的飯菜。
【出處】元·馬致遠(yuǎn)《薦福碑》第四折:“今日個列鼎而食,煞強(qiáng)如淡飯黃齏。”元·費(fèi)唐臣《貶黃州》第三折:“住的是小窗茅屋疏籬,吃的是粗羹淡飯黃齏,穿的是破帽歪靴布衣。”
【第2句】:三百甕齏[sān bǎi wèng jī]
【解釋】甕:陶制的盛器;齏:咸菜。指長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貧。
【出處】宋·趙與顏《娛書堂詩話》上卷:“舊傳一貧士死,見陰更,為言'當(dāng)年生,汝有三百甕齏祿未盡。’”
【示例】鏡中無復(fù)舊朱顏,一笑衷翁乃爾頑。三百甕齏消未盡,不知更著幾年還? ——陸放翁《病愈》
【第3句】:懲羹吹齏[chéng gēng chuī jī]
【解釋】羹:用肉、菜等煮成的湯;齏:細(xì)切的冷食肉菜。被熱湯燙過嘴,吃冷食時也要吹一吹。比喻受到過教訓(xùn),遇事過分小心。
【出處】戰(zhàn)國·楚·屈原《九章·惜誦》:“懲于羹者而吹齏兮,何不變此志也。”
【示例】懲羹吹齏豈其非,亡羊補(bǔ)牢理所宜。 ——宋·陸游《秋興》詩
【第4句】:劃粥割齏[huà zhōu gē jīu]
【解釋】把粥劃成若干塊,咸菜切成碎末。
“齏”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漏齏搭菜[lòu jī dā cài]
【解釋】拖泥帶水,不爽利。
【出處】元·馬致遠(yuǎn)《黃粱夢》第二折:“是你辱門敗戶先自歪,做的來漏齏搭菜,把花言巧語枉鋪排。”
【第2句】:黃齏淡飯[huáng jī dàn fàn]
【解釋】指粗惡的飯食。同“黃齏白飯”。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卷:“房德日常不過黃齏淡飯,尚且自不全,間或覓得些酒肉,也不能勾趁心醉飽。”
【示例】嘆寒儒,紅爐缺炭冷難當(dāng),無奈何,拆了竹籬煎茶湯,黃齏淡飯且充腸。 ——《白雪遺音·八角鼓·雪映竹窗》
【第3句】:斷齏塊粥[duàn jī kuài zhōu]
【解釋】指食物粗簡微薄。形容貧苦力學(xué)。同“斷齏畫粥”。
【出處】清·馮桂芬《潘紱庭京卿五十壽序》:“少陵秋風(fēng)茅屋,而有廣廈萬間之愿;希文斷齏塊粥,而有先憂后樂之志。”
【第4句】:金齏玉鲙[jīn jī yù kuài]
【解釋】古代吳郡制作的一種美味食品,用細(xì)切的鮮鱸魚和菰菜攔以調(diào)料曬制而成,鱸魚鮮白如玉,菰菜嫩黃如金,因而得名。泛指美味佳肴。
【出處】唐·顏師古《大業(yè)拾遺記》:“所謂金齏玉鲙,東南之佳味也。”
【示例】閑覓釣師罟友,共飽金齏玉鲙,樂事總無窮。 ——清·黃景仁《水調(diào)歌頭·題王蘭泉先生〈三柳魚莊圖〉》
【第5句】:朝齏暮鹽[zhāo jī mù yán]
【解釋】齏:腌菜。早餐用腌菜下飯,晚飯蘸鹽進(jìn)餐。形容飲食簡單,生活清苦。
【出處】唐·韓愈《送窮文》:“太學(xué)四年,朝齏暮鹽,惟我保汝,人皆汝嫌。”
【示例】太宜人朝齏暮鹽,黽勉佽助。 ——清·錢謙益《秦母錢太宜人墓志銘》
【第6句】:黃齏白飯[huáng jī bái fàn]
【解釋】指粗惡的飯食。
【出處】明·陳汝元《金蓮記·焚券》:“風(fēng)雨蕭條,衡門暫留,黃齏白飯度春秋。”
【第7句】:斷齏畫粥[duàn jī huà zhōu]
【解釋】斷:切斷;齏:醬菜或腌菜之類。指食物粗簡微薄。形容貧苦力學(xué)。
【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jīng)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齏數(shù)十莖,酢汁半盂,入少鹽,暖而啖之。”
【示例】貧而力學(xué),斷齏畫粥。 ——《書言故事·苦學(xué)·斷齏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