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示的近義詞
[mark_b]
默示的近義詞: 示意、暗示、表示
[/mark_b]
默示的意思:作為的默示即推定,是指當事人并不用口頭和書面形式而是實施某種積極行為進行意思表示。
默示的拼音:[ mò shì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默劇:啞劇。
【第2句】:默默:默默,指沉靜不說話;不得意的樣子;暗地里。見《韓詩外傳》卷十:“有諤諤爭臣者,其國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國亡?!?/p>
【第3句】:默想:默默思考。
【第4句】:默坐:默坐,漢語詞匯。拼音:mòzuò釋義:【第1句】:指無所建言,尸位不視事。【第2句】:無言靜坐。
【第5句】:默讀:默讀,是讀的一種重要方式,是語文教學上訓練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由于省去了發音的動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響,保證環境的安靜,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讀物的內容,并且不易疲勞,易于持久。默讀應用范圍十分廣泛,讀書報,查資料,看通知、布告、信件等,都要用到默讀。
【第6句】:默存:默存mòcún,漢語詞語,謂形不動而神游的樣子。
【第7句】:默寫:默寫,讀音mòxiě,漢語詞語,指憑記憶把讀過的文字寫出來或把觀摹過的圖畫繪出來。.
【第8句】:默覬:暗中覬望。
【第9句】:默念:默念,有兩層含義。一指默默考慮。暗中思考;二指不出聲地讀或背。
【第10句】:默禱:默禱,指不出聲地祈禱;心中禱告。
【第11句】:示意:用表情、動作、含蓄的話或圖形表示意思:以目~。老師指了指門,~他把門關上。
【第12句】:暗示:不明說,而用含蓄的話或動作使人領會。不明白地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語、示意的舉動或制造某種氣氛、景象使人領會。清采蘅子《蟲鳴漫錄》卷二:“天主教,有教主,時來時去,來時於街巷遍貼勸善文,即屬暗示。”夏丏尊葉圣陶《文心》二:“樂華對于王先生所說的'方塊字’三個字,很感到趣味,他不但記起了幼時母親寫給他的紅色的小紙片,還得到種種文字上的豐富的暗示。”洪深《電影戲劇表演術》第一章:“又如燈光、音樂也可暗示情感,給與表演上很大的幫助。”
【第13句】:默哀:為表示悼念,低下頭默默地肅立著。
【第14句】:默認:默認,指默示承認。現代人尤其是電腦操作者對這個詞非常熟悉,因為系統有很多默認操作。
【第15句】:默寓:暗中寄托。明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四》:“夫此輩皆忠誠許國之人,即日用之猶恨其晚,然必待徊翔二三年者,正以默寓三年無改之道也?!泵?沉榜《宛署雜記·馬政》:“莫若於點驗之中,默寓激勸之意?!鼻?章學誠《文史通義·公言上》:“褒貶之意,默寓其中,乃立言之大者也?!?/p>
默示造句:
【第1句】:總結為三個原點,分袂為"宣傳忠孝節義""默示赫然的民族意識""通達矯捷的人性觀點"。
【第2句】:除本附件具體規定的以外,未授予任何許可,無論是明示的還是默示的。
【第3句】:認識圣經:圣經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訓、督責、使人規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第4句】:尼尼微的默示,就是伊勒歌斯人那鴻所得的默示。
【第5句】:求同存異,人類并不是不認可,可幻想默示錄的存在徹底抹去了這一可能性,有這個計劃在,莫言只能選擇作為革命的引導索。
【第6句】:就本文考察的民間收債而言,國家與社會達成默示的共謀,國家對私力救濟的適“度”政策正是公權力通過私人實現社會控制的一種藝術。
【第7句】:但我看清了老虎的表情??匆娏怂壑械膱F單薄的亮,是如何在那一瞬間被點燃成復雜的光。欣然的驚訝的迷惘的彷徨的,帶著暖意的光伴隨著巨大的冰涼的影,奶油般自他的面龐鋪陳開來,仿佛默示著一個故事的開始。王小立
【第8句】:關于船舶的國籍不存在默示保證,也不存在風險期間其船籍不變的默示保證。
【第9句】:默示預期違約是英美法系特有的制度,而大陸法系各國民法典一般只規定不安抗辯權制度而未確定默示預期違約制度。
【第10句】:“我并沒有不尊敬啊,”我回覆道,心里卻在冷笑在自報家門時默示出來的高尚模樣。
【第11句】:造句網是一部在線造句詞典,其宗旨是更快地造出更優質的句子。
【第12句】:宗教信仰是通過理性而不是通過靈魂的默示所得出的結果,真實而本然的個人宗教相形而卓然不群。
【第13句】:于尼尼微的默示,就是伊勒歌斯人那鴻的異象書。
【第14句】:那鴻書尼尼微的默示,就是伊勒歌斯人那鴻所得的默示。
【第15句】:拳皇、街霸、侍魂、鐵拳、蒼翼默示錄、罪惡裝備、靈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