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作的近義詞
[mark_b]
愧作的相關詞: 愧疚、愧赧、愧灼、愧怍、愧殺、愧悚、愧痛、愧于、愧色、愧對
[/mark_b]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愧怍:愧怍,拼音是kuìzuò,指慚愧;羞愧。引申為因有缺點或錯誤而感到不安。
【第2句】:愧荷:愧荷,是謂受惠承情而感愧不安。,拼音kuìhé,注音ㄎㄨㄟˋㄏㄜˊ。
【第3句】:愧灼:謂因羞慚而臉上發燙。極言慚愧之意。
【第4句】:愧痛:詞目:愧痛拼音:kuìtòng注音:ㄎㄨㄟˋㄊㄨㄙˋ解釋:慚愧而痛心。例句:曹禺《北京人》第二幕:“曾文清:(步到老人面前,愧痛地連叫著)爹,爹!我錯了,我錯了。”
【第5句】:愧殺:拼音:kuìShā詞性:形容詞表示慚愧.多出現于明清話本小說中.一作"愧煞".同'愧煞’,意為很慚愧。老舍《想北平》一文中有“美國包著紙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
【第6句】:愧汗:愧汗,指羞愧得冒出了汗,形容羞愧至極。語出袁桷《絡馬圖》:“愧汗絕足追奔塵。”
【第7句】:愧悚:慚愧惶恐。
【第8句】:愧謝:謂對他人給予的照顧感到慚愧,并示感謝。
【第9句】:愧赧:愧赧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為kuìnǎn,基本意思是因羞愧而臉紅。
【第10句】:愧惕:羞慚而知所戒懼。
【第11句】:愧疚:愧疚,指感覺對不起他人,很歉疚;很慚愧。慚愧不安
【第12句】:愧色:愧色,漢語詞匯。拼音:kuìsè釋義:指羞愧的臉色。如:毫不愧色。
【第13句】:愧悔:羞愧悔恨:~不及。提起這些事,~難言。
【第14句】:愧心:羞慚之心。《左傳·昭公二十年》:“其祝史薦信,無愧心矣。”
愧作造句:
【第1句】:“行無愧作心常坦,身處艱難氣若虹”。
【第2句】:“家中無字畫,愧作樂都人”這句當地流傳已久的話語,如今又在青少年中變成了“不寫毛筆字,愧怍樂都人”的新說法。
【第3句】:鎮日讀經,何堪國事,終日面壁,愧作須眉。
【第4句】:正所謂“行無愧作心常坦、身處艱難氣若虹”。
【第5句】:庭審過程中,當法官問李某會不會覺得這么做對女兒可能造成負面影響時,李某悔恨難當,表示愧作母親,對不起女兒。
【第6句】:談到勤奮,我自認還能差強人意,用不著有什么愧作之感。
【第7句】:按道理說,這類人最應當“記愧”。不過,他們很可能既不記憶在心,也無愧作于心。
【第8句】:不愧作“祖”,這使這篇誄文十分簡潔,而且表達了作誄者心里的實在話,也有感情。
愧作的詩句:
【第1句】:文章愧作者《喜歸述懷留別李于鱗王元美徐子與宗子相四子》
【第2句】:此身無愧作男兒《送疊山先生北行》
【第3句】:屋漏無愧作《烏鵲》
【第4句】:愧作長安夢《除夕答秦京》
【第5句】:俯仰無愧作《謝長溪張兄惠其先世所得吳氏研屏》
【第6句】:愧作諸生賦帝京《同金子坤陪群公登雨花臺》
【第7句】:羞愧作詞臣《皇女周漢國端孝公主挽詩二首》
【第8句】:悠悠更愧作官人《慚愧》
【第9句】:愧作梁山《答弟婦歇后語》
【第10句】:謹獨方地愧作情《示浩》
【第11句】:他年無愧作詩篇《食菜作二首》
【第12句】:俯仰自知無愧作《林和叔山園九詠·鷗渚》
【第13句】:愧作拳僂人《酬皇甫侍御望天灊山見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