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人的近義詞
[mark_b]
舉人的相關詞: 舉步、舉國、舉陳、舉出、舉案、舉槍、舉事、舉止、舉賢、舉家
[/mark_b]
舉人的意思:明清兩代科舉制度中,鄉試錄取后稱舉人。
舉人的拼音:[ jǔ rén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舉止:舉止(jǔzhǐ)并不是單獨出現,往往我們說這個人有氣質時,舉止、談吐就成了重要的指標,一個有文明舉止的人,可以給人一種好感。
【第2句】:舉事:舉事,漢語詞匯。拼音:jǔshì釋義:【第1句】:行事;辦事。【第2句】:指發動武裝暴動《史記·周本紀》:“周王病甚矣,犯請后可而復之。今王使卒之周,諸侯皆生心,后舉事且不信。不若令卒為周城,以匿事端。”
【第3句】:舉踵:jǔzhǒng 踮起腳后跟。引申為企望的意思。《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延頸舉踵,喁喁然皆爭歸義。”
【第4句】:舉陳:舉陳,是漢語詞匯,讀音是jǔchén,意思是部署戰陣。
【第5句】:舉家:舉家,讀音為jǔjiā,漢語詞語,意思是指整個家庭;全家。
【第6句】:舉國:舉國jǔguó,全國。亦指全國之人。
【第7句】:舉案:舉案,亦作舉桉,拼音jǔàn,注音ㄐㄨˇㄢˋ,意為舉起托盤以進奉食品。亦作“舉按”。揭發審查。
【第8句】:舉行:舉行,讀作jǔxíng,意思是進行比賽等。
【第9句】:舉辦:舉辦,指舉行活動;辦理事業。
【第10句】:舉債:舉債是一個漢語詞匯,意為借債,借錢,出自《梁書·王志傳》。
【第11句】:舉義:舉義是漢語詞匯,拼音jǔyì,出自《周書·盧柔傳》。
【第12句】:舉隅:舉隅,讀音jǔyú,漢語詞語,現指舉出個別事例來說明一類問題(多用于書名或文章篇名)。
【第13句】:舉步:邁步:~維艱。
舉人造句:
【第1句】:有一次,他和一個同鄉的兒子一同到京城,去參加舉人的考試。
【第2句】:不管亞洲人數量怎樣不斷增加,亞洲人都不占美國任何一個選舉區選舉人的大多數。
【第3句】: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第4句】:我想信我的經驗和保舉人可以告訴您,我能夠符合貴公司簿記員一職的特定需要。
【第5句】: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
【第6句】:咸豐到光緒年間,舉人進士等高級科名人物,大量的中式,使社會的領導階層,出現角色替代的現象。
【第7句】:檢舉人說,這個團伙直接負責搜集關于*武器、美國對伊朗的政策,CIA領導層,國會政見以及很多其他方面的重要信息。
【第8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萬事以和為貴,退一步海闊天空,尊老愛幼,禮貌待人。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共建文明社會從自我做起!
【第9句】:米蘭的檢舉人已經決定批準警察根據適當的法律程序釋放那位少女。
【第10句】:衛生行政部門對舉報人、投訴人、檢舉人和控告人負有保密的義務。
【第11句】:質舉人大多都是勞動群眾或城市貧民,他們的質物都是絹布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
【第12句】:起訴狀,答辯狀在法律程序中,分別由原告、被告或檢舉人和被檢舉人所做的連續的供述、辯解和反辯解。
【第13句】:范進把準備參加舉人考試的想法稟告了胡屠戶。
【第14句】:自古就有崇文修德、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僅明清兩代就有進士,文武舉人,貢生。
【第15句】:而愛斯特米洛娃,總會立即幫她們給當地的檢舉人寫去控訴的信件。
舉人的詩句:
【第1句】:落第舉人心《把酒思閒事二首》
【第2句】:[謂制舉人欲唱第之時也《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
【第3句】:(頓起來徐試舉人《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第4句】:君王毛舉人間事《眉憮詞》
【第5句】:碧霄騰舉人人事《晨坐道室有感》
【第6句】:(舒煥試舉人鄆州《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第7句】:舉人看榜聞曉鼓《危語》
【第8句】:舊日舉人應最喜《再題通政院王榮之八月杏花》
【第9句】:舉人尚記前鄉貢《題袁秘書文藁》
【第10句】:〈前舉與頓同試西京舉人《次韻頓起考試徐沂舉人見寄二首》
【第11句】:其后與子由試舉人西京《次韻答頓起二首》
【第12句】:舉人拔其尤《送袁仲野赴異陵》
【第13句】:完夫同試舉人景德寺《次韻林子中王彥祖唱酬》
【第14句】:落第舉人心《把酒思閑事二首》
【第15句】:舉人間《滿江紅·草草春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