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亡的近義詞
[mark_b]
出亡的近義詞: 流亡、逃亡、避難、亡命
[/mark_b]
出亡的意思:出亡,chūwáng,ㄔㄨㄨㄤˊ,出走,逃亡。出處《訓(xùn)儉示康》。
出亡的拼音:[ chū wáng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出項:支出的款項:這幾年家里人多了,~也增加了不少。
【第2句】:出錢:出錢讀音是chūqián,釋義是拿出錢來。
【第3句】:出動:出動是謂派遣多數(shù)人從事某一行動
【第4句】:出將:出外為統(tǒng)兵的將帥。
【第5句】:流亡:因災(zāi)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離開家鄉(xiāng)或祖國:~海外。~政府。
【第6句】:出膺:【拼音】chūyīng【注音】ㄔㄨㄧㄥ【條目】出膺【引證解釋】猶出任。清夏燮《中西紀(jì)事·粵民義師》:“徐葉二臣,皆以詞科清望出膺節(jié)鉞。”
【第7句】:出水:【第1句】:出現(xiàn)于水面。
【第8句】:亡命:(1).謂削除戶籍而逃亡在外。泛指逃亡,流亡。《史記·張耳陳馀列傳》:“張耳嘗亡命游外黃……是時脫身游,女家厚奉給張耳。”司馬貞索隱:“晉灼曰:'命者,名也。謂脫名籍而逃。’崔浩曰:'亡,無也。命,名也。逃匿則削除名籍,故以逃為亡命。’”《文選·陸機》:“張敞亡命,坐致朱軒。”李善注:“命,名也。謂所犯罪名已定,而逃亡避之,謂之亡命。”宋·王安石《委任》:“陳平,亡命之虜也,出捐四萬余金,不問出入。”《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今君得罪于王,亡命走燕,燕畏趙王之討,必將束縛君以媚于趙王,君其危矣。”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一章三:“大革命失敗后,我到日本去亡命。”
【第9句】:出推:出推(chūtuī)到外地任推官。明徐渭《送推府王公序》:“霸州王先生以進士出推紹興三年,抱冊而上,上而復(fù)來,來不逾月,又復(fù)召為兵部武選主事。”
【第10句】:逃亡:逃亡,指逃跑在外;出走逃命。
【第11句】:避難:避難,指躲避、逃避災(zāi)難或迫害;逃離戰(zhàn)爭或動亂不安的地方。語出《三國志·魏志·袁渙傳》:“遭天下亂,避難交州。”
【第12句】:出塞:[古] 遠出邊塞。
【第13句】:出擊:出擊,讀音ménzhù,漢語詞語,指向敵人發(fā)起攻擊。
【第14句】:出獄:【詞目】出獄【拼音】chūyù【釋義】離開監(jiān)獄或不再受監(jiān)禁
【第15句】:出血:出血,是漢語詞匯,解釋是血液自血管或心臟外流。
出亡造句:
【第1句】:周華心里好笑,這人還真會瞎編,為了掩蓋無能,竟編出亡靈戰(zhàn)士來了!別說亡靈戰(zhàn)士,我連普通戰(zhàn)士都召不來。
【第2句】:總有一天,亡靈法師將成為虛擬年代中最強悍的職業(yè)!因為他,一個被世人遺棄的人,批著刀客的外套,將展現(xiàn)出亡靈法師最強的一面。
【第3句】:從這里通過一個山洞,發(fā)現(xiàn)了一個村子,這里的居民是秦朝時出亡人的兒女。
【第4句】:白漠也不慌張,從靈空戒之中取出亡音書,隨手一翻,吃啦啦抖動,一片片黑色的光芒從書中飛出,逐漸擴展開來,遮住大片天空,更有綿綿之音度人魂魄……
【第5句】:他不過是想能更快煉化出亡妻器物的人形來,怎料后來剛煉好攝魂珠便陰差陽錯墮入虛無之境,連一魂一魄都未曾留下。
【第6句】:早年強調(diào)日本侵略中國,提出亡國之“二十一條要求”,并以最后通牒方式逼迫中國接受,即所謂“五七國恥”,逐漸為強調(diào)袁世凱為了實行帝制,屈服日本要求之所謂“五九國恥”所取代。唐啟華
【第7句】:那有沒有一種職業(yè)可以召喚出亡魂?
【第8句】:近義詞網(wǎng)http://www.semjishu.com/是一部近義詞詞典,其宗旨是讓大家更快地造出高質(zhì)量的句子。
【第9句】:摩尼教起初在巴比倫傳教,在波斯薩珊王朝信任下在波斯傳教,但在巴赫蘭一世以后,因與祆教矛盾,被迫出亡。
【第10句】:還沒有出亡靈系寒冥就被成了周圍學(xué)員眼中的焦點,尤其是經(jīng)過前幾天二王子和大公夫人的事情之后,寒冥這個“廢物”。
【第11句】:雷神父基金會的收容中心每天時開放,這是街頭流浪兒童的出亡所。
【第12句】:而且那兩萬多發(fā)出亡靈氣息的個體令自己深感不安,非常的不安。
【第13句】:米里哀先生,當(dāng)革命剛開始時便出亡到意大利。